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重大意义
1,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3,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
4,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扩展资料:
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
3,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
4,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10-21 广告
应当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领域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懈努力奋斗。这是社会主义政党在政治思想上的一大优势,也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办大事优越性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之所以强调必须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历史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有利于引导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社会文明风尚。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提法,在我们党的文件中出现过几次,但都没有准确的界定。1987年3月21日,在给邓小平的《关于草拟十三大报告大纲的设想》中,提出十三大报告全篇拟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立论的根据。邓小平对这个设想作了重要批示:“这个设计好”。他说:“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应当肯定,中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论断,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国所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业,既没有前人成熟的理论准备,又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只能靠在实践中摸索前进。
第二,新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脱胎出来的,当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相对偏低,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囯,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尚需一段相当长的历史进程。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原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囯家,由于执政的共产党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放弃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模仿西方多党制、议会制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摈弃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党不管党,长期削弱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导致苏共垮台。内因是主要的。另一方面,在西方囯家意识形态大量“渗透”、“腐蚀”和“颠覆”的巨大压力冲击下,共产党蜕化变质,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于低潮。历史的教训极为深刻惨痛。
推荐于2017-1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反映,凝聚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激励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民主法治、依法治国,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当自觉遵循的道德准则。“三个倡导”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适应了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衔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偏离的根本价值追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纽带。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断发展,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挑战。我国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是面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价值判断、多样化的利益诉求,都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如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是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与命运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与导向作用、整合与规范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未来改革的路线图,全会决定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平导向,以及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等理念将更加彰显。强调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应了老百姓的关切,应对了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难点和挑战。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思想,贯穿改革全过程,将激发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让人民满意、为人民造福,应当成为检验改革的根本尺度。必须明确,改革不仅要求效率,也追求公平。今天我们深化改革,一定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新的着力点。尤其在当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关注弱势群体,更加重视共同富裕。要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要增强发展的包容性和改革的普惠性,让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进一步廓清改革的方向、凝聚改革的力量。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和谐的价值支撑。我国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十分艰巨的国内改革攻坚。面对国际上的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国内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伴随着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市场经济、商业社会、消费社会、咨询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活动和价值判断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增强。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用交流、疏导、讨论、说服的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把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凝聚起来,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从而汇聚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先进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的特点,将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包容,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维护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核。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践表明,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文化软实力,是指与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相对应的,通过文化载体和文化方式表现的影响和能力。软实力的实质是文化魅力,基本特点是靠自身的吸引力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强制力发挥作用,是“同化的力量”和“感化的作用”。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就失去了魂,没有了方向和引领。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关键,大力弘扬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增强中华文化的穿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使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