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枢的学术成就

 我来答
爱刷rzGN43I
2016-05-30 · 超过5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0.1万
展开全部

在50多年科学生涯中,孙枢在沉积学和沉积大地构造学领域以及科研组织管理和领导岗位上作出了卓越贡献。1953-1956年期间,从事锰矿、磷矿和石油沉积学研究。1953年,孙枢随侯德封所长、叶连俊主任赴湖南、广西和江西等地调查了多处锰矿床,并在湘潭发现大型原生沉积碳酸锰矿,这一研究工作为解决当时钢铁工业对锰矿资源的急需做出重大贡献。
1956-1960年,参加中苏合作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自1957年起领导小兴安岭地质队,合作完成《中国东北北部地质概况》专著和有关地质图件,主持完成《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地区地质》专著。
1962年~1965年期间,孙枢同合作者一道研究四川红色盆地西北缘泥盆系生物元素地球化学和磷酸盐岩,对磷矿成矿时代提出新观点,提出磷块岩和沉积磷酸盐岩新类型。
1970年代后期,在地质部、冶金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富铁矿会战期间,孙枢先后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冀东富铁矿科研队和许昌富铁矿科研队队长,在古地理、古地貌、古气候和古风化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河南地区古风化壳型富铁矿的前景作出评价,并合作完成《华北断块区南部前寒武纪地质演化》专著。
1970 年代末,孙枢同合作者研究沉积盆地分类和中国克拉通区张裂型盆地,首次提出豫陕中-晚元古代盆地是坳拉槽型盆地,在国内开拓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随后在国内积极推动岩石圈研究,在原地质研究所成立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
1980年,受国家海洋局委托,孙枢作为国家观察员代表我国首次出席在新西兰举行的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会议,会后提出我国尽快开展南极科学考察的建议。
1980年代,孙枢陆续发表潮汐和风暴硅质碎屑沉积研究结果,在国内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1984年年底,孙枢前往苏黎世瑞士联邦理工大学(ETH)地质研究所作学术访问,合作发表《寒武纪大爆发前的死劫难海洋》文章。
1980~1990年代同许靖华院士和李继亮研究员等合作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有关问题,提出多岛海和弧后盆地大地构造模式,1998年合作发表《中国大地构造相图》专著。
2000年以来,参与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研究,推动活动论古地理和CO2地质埋存研究,担任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组织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共同首席专家,以及合作开展国土资源部组织的我国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
1990年代以来,长期主持或参与我国地球科学及资源环境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从地质大国走向地质强国”、以及“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共享”等战略目标和措施建议。
出版专著4部,主编文集7部,发表学术论文和其他文章200余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