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高的艺术之路

 我来答
饭团米粒V385
2016-06-03 · TA获得超过16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5万
展开全部

由于爱好书画艺术, 2006年“五一”黄金周期间,王志高通过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牛卫东先生结识了当代“雁翁”郑克明老先生。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曾经讲过“遇高人不能交臂失之”,王志高当即向郑克明提出学习画芦雁,没想到老人家随口答应王志高的请求,不过要看看王志高的书法功底。在约定的时间王志高带着书法“作品”到郑克明家求教。当来到郑克明居住的小区门口时,看到郑克明已远远地在门口迎着我。王志高内心异常激动。从那时起王志高每次离开老师家时郑克明他老人家都把我送出家门。郑克明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名人、大师”的架子。郑克明对王志高的书作进行了点评后说了一句“行,可以学画”。随即铺纸、调色、调墨、运笔,半个小时的功夫8只姿态各异的芦雁豁然纸上。从此,从调色到运笔、从画雁到构图郑克明毫无保留的交给了王志高。
值得一叙的是王志高的拜师过程特别有意思。虽然已经跟郑克明学习绘画,不能拜在郑克明门下一直是王志高的心病,由于不方便讲的原因郑克明曾明确表示过:跟他学行,不能拜师。从2006年的“五一”,王志高几乎每月都到郑克明家求教。2008年的10月1日在郑克明家中谈话过程中,郑克明接了牛老打来的问候电话。电话声音很大,牛老谈起了王志高拜师之事,没容郑克明提出异议,牛老就说了一句“那就定在3号,我带着志高到你那拜师”。当时王志高心中又是喜悦、激动,又是尴尬,好像是王志高和牛老事先商量好的。拜师仪式是在郑克明新发地的家旁边的饭店中举行的。参加拜师仪式的有郑克明、郑克明的爱人和牛老、著名画家傅世芳夫妇、中国艺术品平台网总经理华友才。当时王志高想按老理“磕头”行拜师礼,郑克明无论如何都不答应,最后向郑克明及夫人三鞠躬。就这样自2008年10月3日起成为郑克明唯一的“入室”弟子。 从那时起,王志高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到郑克明家求教。郑克明向王志高讲授画理、画论、技法。拿师母的话说“你一来,他就铺纸画,他那点积攒了几十年的绝活全交给你了”。王志高感激不尽,只有刻苦的学习,弄点成绩出来报答师恩。有时郑克明还给王志高讲点书画圈内的趣事。
郑克明攻山水、花鸟、书法,尤以画芦雁著称于当今画坛。1948年起专门攻画芦雁。秉承清代著名花鸟画家边寿民画芦雁之法,加以创新,在画芦雁方面独树一帜,人称“芦雁经”。先生尊重传统,又师造化,所以不管在技法与立意方面都大大前进了一步。199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花鸟技法》第二集专题介绍了郑克明先生的“芦雁技法”。 1994月出版《郑克明书画艺术》画集;1999年12月巨幅作品《回归图》赠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特首何厚铧。2002年5月作品由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作为国礼赠送斯洛文尼亚总理德尔洛夫舍克。同年在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主讲《怎样画芦雁》。故里文安县为恩师修建了“郑克明艺术馆。郑克明不仅画技精湛,还热衷于公益事业,家乡的小学、修桥筑路,国家的抗震救灾老人家都积极捐款捐赠画作。
2011年1月15日,郑克明因患重感冒住进海军总医院,王志高赶到医院时郑克明老人家出现轻微脑梗现象,右手颤抖,说话不利索,但意识清楚。16日早上,王志高和爱人一同看望郑克明,郑克明看到王志高很高兴,脸上露出微笑。颤颤微微的说“出院后,教你画鹰”。王志高赶紧说“您别说话,多休息”。当王志高要离开医院时对郑克明老师说“明天再来看您”。老人家说“你们都上班,工作忙,就别来了”。这是老人家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17日16时王志高拨通了二哥(郑克明老师的孩子)的电话,想问问郑克明老师的病情,电话里传来哭泣声,二哥说“已经上了呼吸机”。王志高当即挂断电话,急奔医院。郑克明老师已经没有了意识,靠呼吸机维持。21:30郑克明因肺部大面积感染失去功能病逝。郑克明的去世是中国画坛的重大损失。当代著名画家,以画猫著称于世96岁高龄的孙菊生老先生亲自书写表示怀念。 王志高现 在在作画过程中,笔法越来越纯熟,仿佛郑克明老师在暗中相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