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与少女的影片评价
波兰斯基最为黑暗和压抑的一部电影。原著是一部暧昧模糊、难以捉摸的心理剧,以严肃的政治和道德问题辩论为中心主题。波兰斯基把这部道德政治戏剧改编成一部复杂曲折、高潮迭起的情节剧。为了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戏剧效果,波兰斯基把原舞台剧一天一夜的时间压缩在一夜之内,营造出一种紧张、真实的时间节奏。全片仅有三个人物,场景也限定在幽闭狭小的空间,基本上保留了舞台上的风格,但导演却运用出色的电影手段,在观众与角色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观众心弦紧绷地关注眼前剑拔弩张的危情时刻,如身临其境,从而对女性被迫害之后的精神失衡和心灵创伤有了充分的理解。这种抽象得如同符号一般的时间和空间使整个故事更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
波兰斯基一向喜欢在局促的空间里展开和营造戏剧冲突,从《水中刀》、《厌恶》、《死胡同》、《怪房客》、《罗斯玛丽的婴儿》、《苦月亮》,直到这部《死亡与少女》,波兰斯基总是以他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气氛营造将观众引到影片所反映的有限的世界。不论是在船舱之外,还是在幽闭恐怖的密室里,波兰斯基都能使封闭的环境充满了活力和动感,使单调的戏剧情节变得韵律感和节奏感十足。
影片的时空简约到极致,波兰斯基将原作舞台剧改编成一部曲折复杂、高潮叠起的情节剧。全片仅有三个人物,场景也限定在幽闭狭小的空间。为了制造紧张的戏剧效果,波兰斯基把原剧一天一夜的时间压缩在一夜之内,抽象得如同符号的空间设计则赋予这个故事一种普遍性的寓意,表明这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独裁统治的国家。波兰斯基以特有的悬念手法,揭示了纳粹主义阴魂不散的潜在危险,真相使观众不寒而栗。本片的节奏舒缓,波兰斯基和编剧在原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描写动作的细节,使故事情节更紧凑、更精炼,也更富有现实主义色彩。特别是在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上,生动有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女演员西格妮。菲佛扮演一位纳粹暴力下的幸存者,表演细腻而富有层次。
影片的结尾鲍莉娜和丈夫在剧院欣赏舒伯特的《死亡与少女》,鲍莉娜发现了远处看台上的米兰达,二人目光对视,传递着一种复杂的信息。鲍莉娜最后还是放了米兰达一马。她知道,在独裁统治下,暴力绝非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全民发动的集体疯狂。鲍莉娜只是想让米兰达认识到自己心灵的邪恶,这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在波兰斯基看来,全世界的暴力犯罪,施暴者和牺牲者的痛苦心理都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本片远远超出了它所反映的政治含义和范围,因而使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