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

 我来答
roger_6
2018-08-0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roger_6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39447 获赞数:405767
回答问题3万多个,采纳率94%。擅长教育历史类问题回答。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运用多角度说法,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工具。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这种做法忽视了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果长期这样做的话,学生的解题能力被束缚在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说出题意、说出思路、说出解法等,而且要加强学生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递说法”、“转换说法”和“辩论说法”等几种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运用顺递说法 每解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顺势”思考和“逆势”思考,把解题思路说出来。比如解答“培英小学科技兴趣小组有30人,绘画兴趣小组是科技小组的2倍,绘画小组比科技小组多多少人?”这道题时,首先让学生用综合法从条件到问题依次说出思路,再让学生用分析法从问题到条件说出思路。然后让学生列式:30×2-30。如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还不够流畅,思路还不够清晰,还要再让学生看算式“30×2-30”所表示的意义,进行第二次“顺递”说法:先让学生说第一步“30×2”表示什么?再让学生说第二步“30×2-30”表示什么?最后先说第二步,再说第一步。这样加强“顺递”说法,学生的思维习惯便能“水到渠成”了。 2.运用转换说法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即从已知条件中或问题,发掘出潜在和暗示的条件和问题,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如已知“甲与乙的比是5∶7”,可引导学生联想说出:①乙与甲的比是7∶5;②甲是乙的57 ;③乙是甲的75 ;④甲比乙少27 ;⑤乙比甲多25 ;⑥甲是5份,乙是7份,一共是12份等。运用转换说法,学生解题的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3.运用辩论说法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如在教学完锐角和钝角后,让学生说说怎么去判断一个角到底是什么角,多数学生回答:“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但有一学生表示不同意,认为“用数学书或作业本的角可以进行判断。”对这个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他和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在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用作业本的角去比,实际上还是用直角来进行判断。”没有怀疑,便没有真知灼见。运用辩论说法,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习惯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二、多元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在解题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 1.移花接木法——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三年级种树45棵,四年级是三年级的2倍,四年级种树多少棵?”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为简单而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鉴此,教师应该立足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如提出以下问题:①三四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②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种多少棵?等等。这种移花接木法,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2.各显神通——一题多解 在解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索解题的最佳方法。例如“环城自行车赛有5个赛段,分别是第1赛段39.5千米,第二赛段98.8千米,第3赛段165千米,第4赛段80.7千米,第5赛段99.4千米,总里程483.4千米,自行车运动员已经完成第1、2赛段。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有的学生这样列式:483.4-(39.5+98.8);再列式:165+80.7+99.4;还有的列式:483.4-39.5-98.8。由此可见,教学中如果能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三、思同辨异,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率,有的难题在解决之前,要增添一些与之数量关系相同、解决方法一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让学生理解后再去学习这类难题。如要解答:“2张纸做6朵花,照这样计算,5张纸能做多少朵花?”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补充学习另一题:“2个小组坐8人,照这样计算,5个小组一共可坐多少人?”因两题思路相通,解法相同,让学生先解补充题,再解原题,迁移自然,水到渠成,化难为易。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和途径,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在教学实际中运用“多角度说法、多元探索、思同辨异”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比较有效的方法。
aslxy10
高粉答主

2016-12-06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万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4354万
展开全部
实例剖析、实验、典型习题练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起点和终点岁月
2016-12-06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71
采纳率:2%
帮助的人:1183万
展开全部
一、牢固掌握数学基础
数学基础知识是数学思维最基本的要素,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定义、性质、公式、定理等知识是进行推理、判断、演算、解题的依据。只有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才有可能做到思维条理分明、思路开阔,才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为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钱学森教授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的思维过程”。可见,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认识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有三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逻辑推理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一)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与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推理证明的能力。它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首先,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数学知识并不是定义、法则。定理的堆砌,每章每节的内容既自成系统又对所学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对照抽象和概括,判断和推理等过程中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其次,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数学推理过程是一系列连串的过程组成的,因为前一个推理的结论可能是下一个推理的前提,并且推理的依据必须从众多的分理、定理、条件、已知结论中提取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推理基本技能,然后注意培养他们运用“整体——部分——再整体”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增强他们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
(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前苏联科学家凯德洛夫曾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注意整体观察。其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维。数学是由大量数学、图形、方法、模式等信息组成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反复运用这些信息,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知识模块,一旦要解决问题时,便会联想起这些知识模块,直觉敏锐的进行识别、分析,形成对问题的综合判断,从而得出解题方法与思路。
(三)发散思维能的培养
现代教育的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有赖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首先,教育学生当一种方法,一个方面不能解决问题时,应主动让思维向另一方法、方面跨越,从不同方向去思考,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联想;其次,应该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自己提高问题的条件与机会;最后,适当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的教学活动。进行“一题多变”,可以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揭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一题多解”,可以多角度地考虑这个问题,找出各方法间的关系与优劣。进行“一法多解”,能使学生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触类旁通,使他们的思维上升一个新的高度,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反思性学习习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使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不仅明确要学习什么,而且明白应该怎样去学习。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教法的研究,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意义,学会反思性教学学习。首先,在解题过程中贯穿反思。美国著名数学有波利亚认为:解题活动并非一个机械地执行事先确定好的程序的过程,而且一个需要对之进行不断调整的过程,解题过程中的反思尤为重要。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生普遍想急于大量做题,都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导致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弱、结构性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是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反思解题过程的成效得失及其原因,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从思给策略的高度对学习或解题过程进行总结,对问题进行推广、深化,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其次,解题后促进学生反思。解题后的反思是指学生在阶段性数学学习完成之后对自己的教学学习行为,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等的反思。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可以使学生巩固自己所学知识,方法和发展自己的解题能力,解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到:1、,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2,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最后,反思原题目的条件,结论,看看条件是否可以变化?相应的解题方法有无变化?逆命题是否成立?等等,以培养他们严谨的思维,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规律。
近几年数学的方向已经走上了考查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道路,这就要求教师应把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作为数学工作的主要目标,要让学生懂得数学学习既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是发现和创造的训练,更是一种反思和更新的活动。教师应在课堂内外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反思性教学学习习惯,使学生自然从“学习什么”到“怎样学习”的过渡,不断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