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庄子,孙子的老师分别是谁
1、孔子的老师:郯子,苌弘,老聃,师襄
孔子周游列国时到郯国,曾以郯子为师。 当时二十六岁的孔子,其博学早已李宏闻名鲁国,郯子见这样一个知名学者却能够如此虚心求教,十分感动,便倾其所有,全部奉告。
离开郯子依然兴奋的孔子,还忍不住向人惋惜着感叹着:像郯子这样有学问的人,已经散落于四方了。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常与周景王交往,孔子在齐国久仰其名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前518年)前往洛邑造访苌弘,求教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哪槐册和不解之处。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明此
师襄,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 《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2、孟子的老师:子思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3、庄子老师:没有师承
庄子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但没有师承。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
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4、孙武:没有师承
孙武是靠自己的经验自学,没有师承。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扩展资料:
一、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二、孟子
孟子(约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三、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
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四、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参考资料:
1、孔子的老师:郯子,苌弘,老聃,师襄
孔子周游列国时到郯国,曾以郯子为师。 当时二十六岁的孔子,其博学早已闻名鲁国,郯子见这样一个知名学者却能够如此虚心求教,十分感动,便倾其所有,全部奉告。离开郯子行亮依然兴奋的孔子,还忍不住向人惋惜着感叹着:像郯子这样有学问的人,已经散落于四方了。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常与周景王交往,孔子在齐国久仰其名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前518年)前往洛邑造访苌弘,求教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
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
师襄,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 《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2、孟子的老师:子思
孔伋祥数,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3、庄子老师:没有师承
庄子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但没有师承.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谨带首”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4、孙武:没有师承
孙武是靠自己的经验自学,没有师承。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武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气象、精音律、通历法,常与滚辩猜周景王应对星象吉凶征兆。孔子久仰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对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而虚心求教。还有个老师是师襄。师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古琴家,在卫国做乐官。其实,让他更加出名的还是孔子,因为他是孔子的老师。 大约在公元前496年时,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听说师襄是一位音乐家,便拜其为师,学习琴曲《文王操》。
其实孔子的理论 三人行必有我师 所以就算一个小孩子也可以说是他的老师 老子是他的一字之师:人人都可以成为他的老师。
2、老子的老师:从封神演义中看,老子的师傅是鸿钧道人,他的原身是混沌(就是盘古开天前世界的状态),鸿钧有三个徒弟,大师兄是老子,二师兄是元始天尊,小师弟是通天教主,这就是封神演义中的说法。
3、孟子的老师:子思(公元前483年--公元前402年)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宋儒以为“尧、舜之道,自孔子传之曾子,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 然而孟子在子思死后30年才出生,又怎么成为子思的学生呢?看来宋儒为了维护 自己的学说不惜说谎。
孟子的老师叫孔伋,是孔子的孙子。
4、庄子老师: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创立庄子学派,但本源为道家思想,后人将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老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庄子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但没有师承.
5、孙武,没有老师,是靠自己的经验自学,成为兵胜。
孙子,名武,字长卿,中国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同时代或略晚,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其先祖为陈完,原是陈国的公子。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便逃奔至齐国避难,改称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即孙子的祖父)为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功,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并赐姓“孙”氏,以表示对田书嘉奖。
齐景公二十二年,孙武蒙山求学
齐景公二十四年,孙武漫游天下,考察历史古战场
齐景公二十六年,孙武在齐,博览群书,研究历代战争兵法理论,作著《兵法》的准大型备工作。
齐景公三十三年,高昭子联合栾,鲍,田三家反晏婴,孙武参与其中,恐遭败后株连,孙武奔吴,隐于穹窿中,著成《孙子兵法》十三篇。
6、老子、孔子、孙子都是春秋时代人。孟子和庄子都是战国时代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和孟子(约前372~前289)是儒家。两人分别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代表。
老子(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和庄子(约前369-前286)是道家。两人分别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代表。
不过均不是真正灶厅的师徒关系。生存时期有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