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两幅比较有趣的油画,大家能看出多少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印象派
油画出现于欧洲几百年以来,一直推崇的是学院派的画风,他们总是只在画室里面作画,讲究的是老套的构图形式,作品总是缺少变化的的阴暗色调,直到19世纪后半叶,这种和大自然隔绝的做法终于受到了新一派画家的唾弃,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法国画家提倡走出画室,奔向大自然的怀抱。由于他们的作品追求的是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色调明亮灿烂,造型松散,不求严谨的笔法,所以被称之为“印象派”。印象派的代表画家较多,有莫奈(1840—1926年)、马奈(1832—1883年)、毕沙罗(1830—1903年)、雷诺阿(1841—1919年)、德加(1834—1917年)、修拉(1859—1891年)等人。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又名《日出·印象》)成为宣告印象派诞生的标志。画面中,一轮冉冉上升的朝阳喷薄而出,水天共一色,都被暖色的云霞和淡淡的晨雾浸染得轻盈和神秘,近处的水倒映出似乎透明的橙黄、淡紫、淡蓝象是神奇的魔术师在编织光与影的色彩篇章。近处的两、三叶轻舟,远处的吊车、林立的烟囱、厂房依稀可见。长短不一、富有活力的笔触生动活泼地描绘了海边小城阿尔及尔港口富有朦胧诗意的早晨。
由于对官方沙龙的抗议,印象派画家从1863年起举行了落选画展,共举行了八次,这八次画展使得人们对新艺术、新画风的惊讶、嘲讽逐渐走向对真正艺术的接受、欣赏和喜爱。莫奈的《鲁昂大教堂》、《柳树下的女人》、马奈的《阿善特拉的桥》、毕沙罗的《休息的农妇》、德加的《芭蕾舞女》等等画作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莫奈在晚年眼睛几乎失明的状态下,还创作了他的最大的一组油画《睡莲》。
印象派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代又一代的画家甩掉了学院派沉重的“酱油色调”,奔向大自然的怀抱,描绘阳光与色彩的永恒魅力。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俄国出现的三位优秀画家也曾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对印象派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吸取,他们在日后也对中国的美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三位就是现实主义的绘画大师列宾(1844—1930年)、风景画家列维坦(1860—1900年)和列宾的学生谢洛夫(1865—1909年)。
伊里亚·列宾有着深厚的绘画底子和高超的艺术天赋,他的很多作品都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刻地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笔下,拉船的纤夫、坚强的革命者、残暴的沙皇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地再现在观众面前。列宾的优秀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拒绝忏悔》以及众多的写实肖像。
谢洛夫擅长表现阳光和空气下的室内景色,作有《少女和桃》、《阳光下的少女》等。
列维坦活了不到40岁,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风景油画,他性格忧郁,创作出来的风景作品却色调明朗,犹如优美的旋律,画家的作品饱含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祖国广袤土地的热情讴歌。《墓地上空》被视为他的力作。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后印象派
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潜心研究,以及不管贫病疾苦仍然追求健康、光明和欢乐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很多画家,如凡高、塞尚、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伟大画家在早期都曾经深受影响。凡高、塞尚、高更便是在印象派影响下的产生的后印象派的三位先驱。
荷兰画家凡·高(1853—1890年)一生坎坷,大部分时间都在穷困潦倒的状态中度过,但是一切都无法阻挡这位天才画家对光明和美好的追求和憧憬,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把稻田、向日葵甚至星空都描绘成红色的,橙黄色的,画家手中的笔象是急促运动的波浪,总是满怀激情地描着阳光下灿烂的景致。凡?高一生都处于一种狂热的创作冲动之中,所以在他自成一派的作品中,我们会很容易被他充满激情的、甚至有些痉挛的狂热所感染。如《向日葵》,瓶中一簇怒放的向日葵,从橙黄到淡黄的,各种丰富的黄色调子,鲜艳灿烂,充分展示了阳光下的蓬勃的生命力;而《村庄》、《有房子和农夫的风景》中红色的田地、云朵流溢的天空,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即使是在描绘夜晚景色时,凡·高也情不自禁地将星云笼上太阳的光环,在《星月之夜》中,流动的星云斑斓多彩,象一朵朵彩色的梦,哪里还有黑夜的荒凉和恐惧?凡高在不过十年左右的绘画生涯中,共创作了1400幅油画和素描,这位艺术史上并不多见的用自己的心灵和生命作画的天才画家,在37岁的时候,由于精神失控用手枪结束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有着秘鲁血统的高更(1848—1903年)生于巴黎,当过水兵和和交易所金融职员,25岁开始启蒙学习绘画,35岁时为了艺术毅然抛弃了所拥有一切。家庭生活的失败、都市文明生活下掩盖的虚伪使高更先是远离法国到了偏远的大洋州上的塔希提岛,后来更是远涉重洋,去到尚未受到所谓“文明”熏染的热带岛屿,去寻找他追求的“原始、纯洁、自由”的世外桃园,最后病死在孤岛上。高更在塔希岛上的创作时期是他一生艺术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他吸取了中世纪的彩色玻璃画、壁画、日本版画等各种创作元素,创造了“综合”画法。高更很重视形式美,在他的后期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对色块之间的关系和布局已经抛开了早期印象派那琐碎的笔法表现,显得纯粹得多了的色块与色块之间表现出一种接近平面的装饰美。在高更的作品中,强烈体现出他对土著人原始自由的生活状态、黝黑健康的皮肤的热爱,体现出他对工业文明的强烈憎恶。高更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之为绘画史上的“象征主义之父”。其代表作有《游魂》、《姊妹俩》未完成的大型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塞尚(1839—1906年)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其作品大多以妻子的肖像或苹果、面包等静物为题材。早期作品受到印象派的影响较大,后期专注于表现物体的质感和体积,摈弃了印象派过于琐碎的造型笔触和受自然限制的束缚,更加注重自身主观意识的表现,并着重解决色彩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其作品有《苹果盘》《玩扑克牌的人》《马赛湾》《圣维多克山》等等。在油画的里程碑上,塞尚是“完成了色彩——结构的革命”的“现代绘画之父”。
(苹果盘)
原始主义
原始主义画派的中坚人物是出生于法国诺曼底半岛的亨利·卢梭(1844—1910年)。从中年才开始作画的海关职员卢梭一生从未受过任何绘画训练,他的作品全然不顾西方传统绘画中所重视的透视原理,各个画面元素之间根本没有“近实远虚”的关系,人物形象也有些近似木偶;他画树叶是一片一片地画,画树杆和草丛是一根一根地画,画头发也是一根一根地画得很清楚,色彩的使用比较单纯,这使得他的画看上去有点像通过拼贴手法获得的平面装饰效果,而且他的画总是透出一股浓浓的原始气息。在卢梭到底有没有离开过巴黎这一点上,美术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从未离开过巴黎,有的则认为他曾在墨西哥的热带丛林中服役一年多。不管怎样,卢梭笔下常常出现的神秘的热带丛林和有些古怪的人物形象,根本就没有精心雕琢的痕迹,他似乎在自然而然地描绘着一个孩子的梦幻世界,描绘着一个未受污染的美丽原始世界。从他的画上,我们似乎能看到他作画时的认真和固执。这位被称为天才的“雅拙艺术家”,其作品对“立体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派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毕加索就曾把自己收藏的卢梭的大量作品和一些非洲雕塑和面具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巴黎当时的著名诗人阿波里奈(1880—1918年)曾写道,只要一看到卢梭的画,他就“不得不推开窗子逃避”以逃避卢梭那神秘而荒诞的“自我诱惑”。抽象派的大画家康定斯基的评价也很高,他认为卢梭开辟了“一条新的现实主义道路。”
(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
野兽派
1905年,巴黎的一个画展上,一群年轻画家展出了令人吃惊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色彩浓烈刺目、表现手法粗犷,带给画坛一股强烈的冲击波,人们把这个年轻的画派称之 “野兽派”。(“野兽”,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实际上,野兽派从未形成过任何运动,也还没来得及形成系统的艺术理论就解体了。野兽派存在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三年左右,但是作为早期的现代艺术流派,其影响是久远的。它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画家马蒂斯(1869—1954年),其代表作有《舞蹈》、《红色的和谐》。在处理线条和色彩块面之间的手法上,野兽派追求一种强烈的“蓄意的不调合”的对比效果,在透视上抛弃传统的透视法则,在造型上追求形象的夸张性,这些力求打破传统的艺术法则的创作手法给人带来了随意而又强烈的视觉效果;又由于受到非洲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往往带有雅稚、淳朴的意味。在色彩表现的技法上,野兽派画家常常采用类似平涂的手法,使得色彩之间不但对比鲜明,而且还具有较强烈的装饰美。马蒂斯曾在《画家札记》中写道:“总之,我追求的是表现。”野兽派的另外一名画家德兰(1880—1954年)也提出“放弃自我,为色彩而色彩”。现代美术的特征是象征性、抽象性、表现性,野兽所提出的这些以前从未有人明确提出的画论都体现了野兽派画家对主观意识表现的重视,他们勇于向传统挑战的意识也开辟了现代派美术的先河。
(红色的和谐)
立体主义
1908年,西班牙画家毕加索(1881—1973年)在巴黎展示的一幅作品《亚威农的少女》被认为是立体派的问世之作。在反传统的意义上,立体派比野兽派可谓向现代美术更进了一步。毕加索一生所受的影响较多,其中塞尚的晚期作品和非洲的雕刻艺术对其形成立体主义的影响最大。塞尚把物体概括成结构和体积给了毕加索将自然物体概括成圆锥、三角、圆球、圆柱的启示;非洲雕刻使得毕加索找到了反自然特征的灵感,解决了在单个形象中如何并存几个不同视点的难题。在作品《亚威农的少女》中,毕加索用不同的透视方位和不同的光源打破传统的空间表现的法则,用饱满的构图将五个女人体挤压在表不同视点的空间里,给人以种全新的空间感受。油画《格尔尼卡》表达的是毕加索对1937年德国对西班牙人民犯下的的罪行的愤怒。油画中大量使用了蕴含痛苦和恐惧意义的浅青、浅灰色调,画面人物仍采用了立体派的表现手法,将人物悲惨、绝望的各种神态和形象加以夸张变形并进行透叠,人物的质感犹如岩石般凝重。《格尔尼卡》充满了了一种紧张的张力,简明的黑白色调渲染了画面的悲壮情调,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在毕加索一生中,始终高涨着澎湃的创作热情,他总是尝试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表现,油画、雕刻、拼贴、陶瓷等手法融合在他的作品之中。毕加索的创作生涯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又称为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和新古典时期,其中立体主义时期的成就对现代美术的影响最大。
(格尔尼卡)
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的产生与当时工业发展较快的社会背景有较大的关系,机械化工业产生的速度、效率等抽象因素使一些艺术家逐渐怀疑现代工业文明,同时受到神秘主义的影响,抽象主义者开始希望用一种纯灵性、纯精神的新手法去概括和提炼自己的精神世界。康定斯基就曾提出过:“以色彩影响精神”。抽象主义者尝试着用简洁单纯的线条、色块作符号借以表达某种情绪和神秘的宇宙;又用几何形式分割着画面构图,幻想以一种明晰的井然秩序去规范不可知的神秘世界。
俄国画家康定斯基(1866—1944年)早期受过表现主义的影响,从1910年开始他就对抽象主义作了不懈地探索,在绘画的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都对抽象主义作了极为重要的贡献,被称为“现代抽象绘画之父”。他作于1913年的早期作品《即兴30号》,似乎是随兴挥洒着抽象的视觉符号,在表达着一种跳跃的、愉悦的、“纯视觉音乐”的激情;是而作于12年后的晚期作品《绿与红》中的几何形体的组合,则将抽象主义所追求的有序性表达得更加明朗。
将这种有序性的幻想发挥到极致的是荷兰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1872—1944年)。在他的著名作品《有红、蓝、黄的构图》中,非常单纯的红、黄、蓝三原色被黑色的线条分割,画中没有任何具象的可视对象,透出的是一种高度理智的稳定感,充分表达了抽象主义最终提倡的和谐性、有序性和平衡性。相对康定斯基而言,蒙德里安喜欢的色彩要偏向灰雅一些,他的绘画作品更具有一种冷峻的理性美,所以蒙德里安被划分为“冷抽象”,而康定斯基则成了我们常说的“热抽象”。
(构图)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产生于一战时期的反战情绪。达达主义所提倡的是无政府、无理想的、破坏性的虚无主义,他们嘲笑一切既定的价值标准和所有的传统观点,认为当前的所谓文明社会正在作垂死的挣扎。虽然在思想上,达达主义带有一定的消极性,但是他们看似荒唐的一些作品其实正是对传统的叛逆、对新观念的表达以及对新材料的创新使用,这些对现代派美术都起到了一定的贡献作用。达达主义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生活在纽约的法国艺术家杜尚(1887—1968年),其作品《带胡子的蒙娜丽莎》是达达主义向传统审美观念的挑战;现成品作品《泉》是对“完全麻木的状况”讽刺,画家的创作目的并不是“建立在能否在其中发现审美本质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这些物品使人们思考的审美的问题上”。
超现实主义的一些思想虽然来源于达达主义,但是超现实主义克服了达达主义的虚无主义,受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超现实主义画家尝试着把“梦与现实这两类表面矛盾的状态”转变成为“一种绝对的现实,一种超现实”。超现实主义画家中有两位杰出的西班牙艺术家,一位是才华横溢的达利,另一位是米罗。
达利(1904—1989年)的杰出作品很多,创作领域主要在油画和摄影当中,摄影作品集有《达利的胡子》,油画作品有《记忆的永恒》、《一个头充满云朵的人》、《〈看海的卡拉〉——在18米外看变成林肯的肖像》等等。深受弗洛伊德学说的达利,其油画作品充满了魔幻世界的荒诞意味,犹如在迷幻怪异而又似曾相识的梦境里寻找着某种暗示或象征。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设计思想有极深远的影响。
米罗(1893—1983年)先后经历了野兽派、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几次艺术风格的转变。他的大部分作品如《加泰隆风景》、《蔚蓝的金色》、《哈里昆的狂欢》等等常常出现一些奇异的有机体和有趣的符号,作品中往往洋溢着一种神秘的灵性和儿童般的稚趣。但米罗在1938年所创作的晚年作品《妇女头像》却与以前的作品迥然不同,画中有些邪恶的头像象阿米巴虫体一样让人感到恐惧与无助,这是当时欧洲普遍存在的对战争的恐慌感。
等··
油画出现于欧洲几百年以来,一直推崇的是学院派的画风,他们总是只在画室里面作画,讲究的是老套的构图形式,作品总是缺少变化的的阴暗色调,直到19世纪后半叶,这种和大自然隔绝的做法终于受到了新一派画家的唾弃,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法国画家提倡走出画室,奔向大自然的怀抱。由于他们的作品追求的是光线和色彩的变化,色调明亮灿烂,造型松散,不求严谨的笔法,所以被称之为“印象派”。印象派的代表画家较多,有莫奈(1840—1926年)、马奈(1832—1883年)、毕沙罗(1830—1903年)、雷诺阿(1841—1919年)、德加(1834—1917年)、修拉(1859—1891年)等人。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又名《日出·印象》)成为宣告印象派诞生的标志。画面中,一轮冉冉上升的朝阳喷薄而出,水天共一色,都被暖色的云霞和淡淡的晨雾浸染得轻盈和神秘,近处的水倒映出似乎透明的橙黄、淡紫、淡蓝象是神奇的魔术师在编织光与影的色彩篇章。近处的两、三叶轻舟,远处的吊车、林立的烟囱、厂房依稀可见。长短不一、富有活力的笔触生动活泼地描绘了海边小城阿尔及尔港口富有朦胧诗意的早晨。
由于对官方沙龙的抗议,印象派画家从1863年起举行了落选画展,共举行了八次,这八次画展使得人们对新艺术、新画风的惊讶、嘲讽逐渐走向对真正艺术的接受、欣赏和喜爱。莫奈的《鲁昂大教堂》、《柳树下的女人》、马奈的《阿善特拉的桥》、毕沙罗的《休息的农妇》、德加的《芭蕾舞女》等等画作都是其中的优秀作品。莫奈在晚年眼睛几乎失明的状态下,还创作了他的最大的一组油画《睡莲》。
印象派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代又一代的画家甩掉了学院派沉重的“酱油色调”,奔向大自然的怀抱,描绘阳光与色彩的永恒魅力。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俄国出现的三位优秀画家也曾受到印象派的影响,对印象派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吸取,他们在日后也对中国的美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三位就是现实主义的绘画大师列宾(1844—1930年)、风景画家列维坦(1860—1900年)和列宾的学生谢洛夫(1865—1909年)。
伊里亚·列宾有着深厚的绘画底子和高超的艺术天赋,他的很多作品都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刻地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笔下,拉船的纤夫、坚强的革命者、残暴的沙皇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地再现在观众面前。列宾的优秀作品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拒绝忏悔》以及众多的写实肖像。
谢洛夫擅长表现阳光和空气下的室内景色,作有《少女和桃》、《阳光下的少女》等。
列维坦活了不到40岁,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风景油画,他性格忧郁,创作出来的风景作品却色调明朗,犹如优美的旋律,画家的作品饱含了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对祖国广袤土地的热情讴歌。《墓地上空》被视为他的力作。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后印象派
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潜心研究,以及不管贫病疾苦仍然追求健康、光明和欢乐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很多画家,如凡高、塞尚、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伟大画家在早期都曾经深受影响。凡高、塞尚、高更便是在印象派影响下的产生的后印象派的三位先驱。
荷兰画家凡·高(1853—1890年)一生坎坷,大部分时间都在穷困潦倒的状态中度过,但是一切都无法阻挡这位天才画家对光明和美好的追求和憧憬,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把稻田、向日葵甚至星空都描绘成红色的,橙黄色的,画家手中的笔象是急促运动的波浪,总是满怀激情地描着阳光下灿烂的景致。凡?高一生都处于一种狂热的创作冲动之中,所以在他自成一派的作品中,我们会很容易被他充满激情的、甚至有些痉挛的狂热所感染。如《向日葵》,瓶中一簇怒放的向日葵,从橙黄到淡黄的,各种丰富的黄色调子,鲜艳灿烂,充分展示了阳光下的蓬勃的生命力;而《村庄》、《有房子和农夫的风景》中红色的田地、云朵流溢的天空,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即使是在描绘夜晚景色时,凡·高也情不自禁地将星云笼上太阳的光环,在《星月之夜》中,流动的星云斑斓多彩,象一朵朵彩色的梦,哪里还有黑夜的荒凉和恐惧?凡高在不过十年左右的绘画生涯中,共创作了1400幅油画和素描,这位艺术史上并不多见的用自己的心灵和生命作画的天才画家,在37岁的时候,由于精神失控用手枪结束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有着秘鲁血统的高更(1848—1903年)生于巴黎,当过水兵和和交易所金融职员,25岁开始启蒙学习绘画,35岁时为了艺术毅然抛弃了所拥有一切。家庭生活的失败、都市文明生活下掩盖的虚伪使高更先是远离法国到了偏远的大洋州上的塔希提岛,后来更是远涉重洋,去到尚未受到所谓“文明”熏染的热带岛屿,去寻找他追求的“原始、纯洁、自由”的世外桃园,最后病死在孤岛上。高更在塔希岛上的创作时期是他一生艺术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他吸取了中世纪的彩色玻璃画、壁画、日本版画等各种创作元素,创造了“综合”画法。高更很重视形式美,在他的后期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对色块之间的关系和布局已经抛开了早期印象派那琐碎的笔法表现,显得纯粹得多了的色块与色块之间表现出一种接近平面的装饰美。在高更的作品中,强烈体现出他对土著人原始自由的生活状态、黝黑健康的皮肤的热爱,体现出他对工业文明的强烈憎恶。高更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色彩,被后人称之为绘画史上的“象征主义之父”。其代表作有《游魂》、《姊妹俩》未完成的大型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塞尚(1839—1906年)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其作品大多以妻子的肖像或苹果、面包等静物为题材。早期作品受到印象派的影响较大,后期专注于表现物体的质感和体积,摈弃了印象派过于琐碎的造型笔触和受自然限制的束缚,更加注重自身主观意识的表现,并着重解决色彩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其作品有《苹果盘》《玩扑克牌的人》《马赛湾》《圣维多克山》等等。在油画的里程碑上,塞尚是“完成了色彩——结构的革命”的“现代绘画之父”。
(苹果盘)
原始主义
原始主义画派的中坚人物是出生于法国诺曼底半岛的亨利·卢梭(1844—1910年)。从中年才开始作画的海关职员卢梭一生从未受过任何绘画训练,他的作品全然不顾西方传统绘画中所重视的透视原理,各个画面元素之间根本没有“近实远虚”的关系,人物形象也有些近似木偶;他画树叶是一片一片地画,画树杆和草丛是一根一根地画,画头发也是一根一根地画得很清楚,色彩的使用比较单纯,这使得他的画看上去有点像通过拼贴手法获得的平面装饰效果,而且他的画总是透出一股浓浓的原始气息。在卢梭到底有没有离开过巴黎这一点上,美术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从未离开过巴黎,有的则认为他曾在墨西哥的热带丛林中服役一年多。不管怎样,卢梭笔下常常出现的神秘的热带丛林和有些古怪的人物形象,根本就没有精心雕琢的痕迹,他似乎在自然而然地描绘着一个孩子的梦幻世界,描绘着一个未受污染的美丽原始世界。从他的画上,我们似乎能看到他作画时的认真和固执。这位被称为天才的“雅拙艺术家”,其作品对“立体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派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毕加索就曾把自己收藏的卢梭的大量作品和一些非洲雕塑和面具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巴黎当时的著名诗人阿波里奈(1880—1918年)曾写道,只要一看到卢梭的画,他就“不得不推开窗子逃避”以逃避卢梭那神秘而荒诞的“自我诱惑”。抽象派的大画家康定斯基的评价也很高,他认为卢梭开辟了“一条新的现实主义道路。”
(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
野兽派
1905年,巴黎的一个画展上,一群年轻画家展出了令人吃惊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色彩浓烈刺目、表现手法粗犷,带给画坛一股强烈的冲击波,人们把这个年轻的画派称之 “野兽派”。(“野兽”,特指色彩鲜明、随意涂抹。)实际上,野兽派从未形成过任何运动,也还没来得及形成系统的艺术理论就解体了。野兽派存在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三年左右,但是作为早期的现代艺术流派,其影响是久远的。它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画家马蒂斯(1869—1954年),其代表作有《舞蹈》、《红色的和谐》。在处理线条和色彩块面之间的手法上,野兽派追求一种强烈的“蓄意的不调合”的对比效果,在透视上抛弃传统的透视法则,在造型上追求形象的夸张性,这些力求打破传统的艺术法则的创作手法给人带来了随意而又强烈的视觉效果;又由于受到非洲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往往带有雅稚、淳朴的意味。在色彩表现的技法上,野兽派画家常常采用类似平涂的手法,使得色彩之间不但对比鲜明,而且还具有较强烈的装饰美。马蒂斯曾在《画家札记》中写道:“总之,我追求的是表现。”野兽派的另外一名画家德兰(1880—1954年)也提出“放弃自我,为色彩而色彩”。现代美术的特征是象征性、抽象性、表现性,野兽所提出的这些以前从未有人明确提出的画论都体现了野兽派画家对主观意识表现的重视,他们勇于向传统挑战的意识也开辟了现代派美术的先河。
(红色的和谐)
立体主义
1908年,西班牙画家毕加索(1881—1973年)在巴黎展示的一幅作品《亚威农的少女》被认为是立体派的问世之作。在反传统的意义上,立体派比野兽派可谓向现代美术更进了一步。毕加索一生所受的影响较多,其中塞尚的晚期作品和非洲的雕刻艺术对其形成立体主义的影响最大。塞尚把物体概括成结构和体积给了毕加索将自然物体概括成圆锥、三角、圆球、圆柱的启示;非洲雕刻使得毕加索找到了反自然特征的灵感,解决了在单个形象中如何并存几个不同视点的难题。在作品《亚威农的少女》中,毕加索用不同的透视方位和不同的光源打破传统的空间表现的法则,用饱满的构图将五个女人体挤压在表不同视点的空间里,给人以种全新的空间感受。油画《格尔尼卡》表达的是毕加索对1937年德国对西班牙人民犯下的的罪行的愤怒。油画中大量使用了蕴含痛苦和恐惧意义的浅青、浅灰色调,画面人物仍采用了立体派的表现手法,将人物悲惨、绝望的各种神态和形象加以夸张变形并进行透叠,人物的质感犹如岩石般凝重。《格尔尼卡》充满了了一种紧张的张力,简明的黑白色调渲染了画面的悲壮情调,强烈地震撼了观众。
在毕加索一生中,始终高涨着澎湃的创作热情,他总是尝试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表现,油画、雕刻、拼贴、陶瓷等手法融合在他的作品之中。毕加索的创作生涯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蓝色时期、玫瑰色时期(又称为粉红色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和新古典时期,其中立体主义时期的成就对现代美术的影响最大。
(格尔尼卡)
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的产生与当时工业发展较快的社会背景有较大的关系,机械化工业产生的速度、效率等抽象因素使一些艺术家逐渐怀疑现代工业文明,同时受到神秘主义的影响,抽象主义者开始希望用一种纯灵性、纯精神的新手法去概括和提炼自己的精神世界。康定斯基就曾提出过:“以色彩影响精神”。抽象主义者尝试着用简洁单纯的线条、色块作符号借以表达某种情绪和神秘的宇宙;又用几何形式分割着画面构图,幻想以一种明晰的井然秩序去规范不可知的神秘世界。
俄国画家康定斯基(1866—1944年)早期受过表现主义的影响,从1910年开始他就对抽象主义作了不懈地探索,在绘画的实践方面和理论方面都对抽象主义作了极为重要的贡献,被称为“现代抽象绘画之父”。他作于1913年的早期作品《即兴30号》,似乎是随兴挥洒着抽象的视觉符号,在表达着一种跳跃的、愉悦的、“纯视觉音乐”的激情;是而作于12年后的晚期作品《绿与红》中的几何形体的组合,则将抽象主义所追求的有序性表达得更加明朗。
将这种有序性的幻想发挥到极致的是荷兰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1872—1944年)。在他的著名作品《有红、蓝、黄的构图》中,非常单纯的红、黄、蓝三原色被黑色的线条分割,画中没有任何具象的可视对象,透出的是一种高度理智的稳定感,充分表达了抽象主义最终提倡的和谐性、有序性和平衡性。相对康定斯基而言,蒙德里安喜欢的色彩要偏向灰雅一些,他的绘画作品更具有一种冷峻的理性美,所以蒙德里安被划分为“冷抽象”,而康定斯基则成了我们常说的“热抽象”。
(构图)
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达达主义产生于一战时期的反战情绪。达达主义所提倡的是无政府、无理想的、破坏性的虚无主义,他们嘲笑一切既定的价值标准和所有的传统观点,认为当前的所谓文明社会正在作垂死的挣扎。虽然在思想上,达达主义带有一定的消极性,但是他们看似荒唐的一些作品其实正是对传统的叛逆、对新观念的表达以及对新材料的创新使用,这些对现代派美术都起到了一定的贡献作用。达达主义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生活在纽约的法国艺术家杜尚(1887—1968年),其作品《带胡子的蒙娜丽莎》是达达主义向传统审美观念的挑战;现成品作品《泉》是对“完全麻木的状况”讽刺,画家的创作目的并不是“建立在能否在其中发现审美本质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这些物品使人们思考的审美的问题上”。
超现实主义的一些思想虽然来源于达达主义,但是超现实主义克服了达达主义的虚无主义,受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超现实主义画家尝试着把“梦与现实这两类表面矛盾的状态”转变成为“一种绝对的现实,一种超现实”。超现实主义画家中有两位杰出的西班牙艺术家,一位是才华横溢的达利,另一位是米罗。
达利(1904—1989年)的杰出作品很多,创作领域主要在油画和摄影当中,摄影作品集有《达利的胡子》,油画作品有《记忆的永恒》、《一个头充满云朵的人》、《〈看海的卡拉〉——在18米外看变成林肯的肖像》等等。深受弗洛伊德学说的达利,其油画作品充满了魔幻世界的荒诞意味,犹如在迷幻怪异而又似曾相识的梦境里寻找着某种暗示或象征。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设计思想有极深远的影响。
米罗(1893—1983年)先后经历了野兽派、立体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几次艺术风格的转变。他的大部分作品如《加泰隆风景》、《蔚蓝的金色》、《哈里昆的狂欢》等等常常出现一些奇异的有机体和有趣的符号,作品中往往洋溢着一种神秘的灵性和儿童般的稚趣。但米罗在1938年所创作的晚年作品《妇女头像》却与以前的作品迥然不同,画中有些邪恶的头像象阿米巴虫体一样让人感到恐惧与无助,这是当时欧洲普遍存在的对战争的恐慌感。
等··
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
2019-02-19 广告
2019-02-19 广告
北京华文众合的临摹台还是比较好得,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数字信息及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书法教育有机融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研发的智云数字书法教学系统,国内首次采用云资源与智能硬件终端结合的高新技术,破解了书法方面的师资匮乏、学...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