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案
1个回答
2017-02-19
展开全部
《海水为什么是蓝的》教学设计
1 教材简析:课文讲述了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
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
效应。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
课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男孩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之中。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根据议论性散文的特点,紧扣“好奇心”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中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研读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受拉曼的心路,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2.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4.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疚、液”3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教学重点:
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成
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教学难点:
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人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印度科学家拉曼的资料。
2.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问引入,揭示课题
1海水是蓝色的,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板书课题: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2.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色
的”的原因,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拉曼的资料。
【从海水是蓝色的这一常识性的问题导出课题,引出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并介绍拉曼的
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如,讳(hui)疚(jiù)等。
3.指名轮流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课文先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再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最后写男孩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之中。
【在学生充分自由读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的条理性。】
三、默读课文,感受男孩的“好奇心”
1.指名朗读1—8自然段,思考:从男孩与母亲的谈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抓住男孩的问题,感受他总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到自己
不知道的东西。
(2)这对母子的对话引起拉曼的兴趣,他给孩子做出解释: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
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2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说说男孩留给自己的印象。
3.男孩源源不断的“为什么”引起了拉曼的思考,唤醒他的“好奇心”,使他对自己向孩子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并着手进行科学探索,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这一发现被英国皇家学会称为20年代实验物理学中最卓
越的发现之一”。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好奇心“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一颗好奇心,让好奇心成为我们求知的不竭动力。
【由男孩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感受男孩的“好奇心”,这为学生步步深入学习全文奠
定基础。】
四、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惰、疚”字,提醒学生注意字形,学生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感受男孩和拉曼的好奇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拉曼受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男孩的触动,唤醒了科学的好奇心,经过科学的探索,终
于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原因,由此拉曼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二、研读课文,感悟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的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
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2小组讨论。
A.交流汇报:
预设:探究“男孩的问号”,了解拉曼的心路。
导言:男孩的问号与拉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什么关系?
指读课文9—11自然段,B.理解句子:
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
,
1 教材简析:课文讲述了印度科学家拉曼从地中海轮船上一个小男孩的好奇心中得到启示,
从而研究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从固体、液体、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
效应。表现了拉曼不断探索,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精神。
课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8自然段)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第二部分(第9—13自然段)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男孩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之中。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根据议论性散文的特点,紧扣“好奇心”来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读中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研读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受拉曼的心路,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2.了解“好奇心”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勤学好问的求学观念。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拉曼不断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4.帮助学生学会“惰、忌、讳、液”4个会认字和“惰、疚、液”3个会写字,掌握“惰性气体、愧疚、液体、闭目塞听、阳光融融、暖风徐徐、源源不断”等词语。
教学重点:
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思考“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让好奇心成
为学生求知的不竭动力。
教学难点:
理解拉曼的发现给人的警示,体会课文中给人启迪和教益的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印度科学家拉曼的资料。
2.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问引入,揭示课题
1海水是蓝色的,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板书课题: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2.印度著名的物理学家拉曼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色
的”的原因,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拉曼的资料。
【从海水是蓝色的这一常识性的问题导出课题,引出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并介绍拉曼的
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如,讳(hui)疚(jiù)等。
3.指名轮流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课文先写在地中海的轮船上拉曼向一个小男孩解释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再写拉曼对自己向小男孩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后来研究出海水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出现蓝色,从而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最后写男孩的故事提醒人们:新的发现就在你的“已知”内的“未知”之中。
【在学生充分自由读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的条理性。】
三、默读课文,感受男孩的“好奇心”
1.指名朗读1—8自然段,思考:从男孩与母亲的谈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1)抓住男孩的问题,感受他总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到自己
不知道的东西。
(2)这对母子的对话引起拉曼的兴趣,他给孩子做出解释: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
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2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说说男孩留给自己的印象。
3.男孩源源不断的“为什么”引起了拉曼的思考,唤醒他的“好奇心”,使他对自己向孩子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并着手进行科学探索,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称为“拉曼效应”这一发现被英国皇家学会称为20年代实验物理学中最卓
越的发现之一”。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好奇心“的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一颗好奇心,让好奇心成为我们求知的不竭动力。
【由男孩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感受男孩的“好奇心”,这为学生步步深入学习全文奠
定基础。】
四、布置作业
1.教师范写“惰、疚”字,提醒学生注意字形,学生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感受男孩和拉曼的好奇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拉曼受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男孩的触动,唤醒了科学的好奇心,经过科学的探索,终
于探明了“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原因,由此拉曼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
二、研读课文,感悟好奇心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中海轮船上的那个男孩儿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
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
2小组讨论。
A.交流汇报:
预设:探究“男孩的问号”,了解拉曼的心路。
导言:男孩的问号与拉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什么关系?
指读课文9—11自然段,B.理解句子:
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
,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