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非常不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成员的基础不同,水平不一。所以小组成员的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等方面来组合,以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相合作。所谓“组间同质”是指各个小组的总体水平大体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的开展。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的局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指导小组成员分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需要给每个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比如: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合作学习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这样每次合作时,每个成员就能各尽其责,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一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有了解,都会做,并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方面,而应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之成为等重的砝码,在实现自身平衡的同时,也促进课堂教学的平衡,促进学生发展的平衡。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并且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组织探讨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当中去,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够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情感,并尽可能地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的想法,才能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多元化理解,才能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而为进一步的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三、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使学生厌倦。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等情况选择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安排合作学习:
1、学生遇到困难时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时,恰恰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此时,由于思维受阻,学生内心产生了困惑感,自然而然地渴望与伙伴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渴望下的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
2、单凭个人力量无法完成时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些学习任务比较复杂,单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这时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理分工,共同探讨,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解决,使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体验合作思维的丰富性。在我们的教材中,编者精心设计了许多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分工,需要几人密切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这无疑是我们的首选内容。如:四年级下册教材中“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这一实践活动,可让小组成员分头到操场、舞蹈室、教室前空地等活动场所去测量,回来后共同整理数据,汇报测量的方法、过程,并计算活动空间是否达标等。通过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认识出现分歧时
由于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思考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都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意见往往会出现分歧,此时正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好时机,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通过互相讨论与争辩,彼此之间的思维就会产生碰撞,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之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更加深入,思维角度也会更加全面。
四、老师参与合作,及时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充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无所事事,而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掌握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及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各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且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到认真考虑、准确运用。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勇于“探究”的欲望,使小组合作学习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有效果,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服务,真正为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竞争、学会生存奠定基石。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非常不统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成员的基础不同,水平不一。所以小组成员的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我们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小组成员根据性别、成绩、个性等方面来组合,以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相合作。所谓“组间同质”是指各个小组的总体水平大体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的开展。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的局面。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指导小组成员分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需要给每个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比如: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合作学习的成果;一名汇报员,负责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这样每次合作时,每个成员就能各尽其责,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一次,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有了解,都会做,并明白每一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之间的关系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都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方面,而应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之成为等重的砝码,在实现自身平衡的同时,也促进课堂教学的平衡,促进学生发展的平衡。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并且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组织探讨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当中去,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数学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够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情感,并尽可能地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的想法,才能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多元化理解,才能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而为进一步的合作学习做好铺垫。
三、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对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使学生厌倦。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等情况选择有利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安排合作学习:
1、学生遇到困难时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疑点时,恰恰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此时,由于思维受阻,学生内心产生了困惑感,自然而然地渴望与伙伴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渴望下的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
2、单凭个人力量无法完成时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些学习任务比较复杂,单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这时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合理分工,共同探讨,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解决,使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体验合作思维的丰富性。在我们的教材中,编者精心设计了许多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分工,需要几人密切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这无疑是我们的首选内容。如:四年级下册教材中“关注我们的活动空间”这一实践活动,可让小组成员分头到操场、舞蹈室、教室前空地等活动场所去测量,回来后共同整理数据,汇报测量的方法、过程,并计算活动空间是否达标等。通过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认识出现分歧时
由于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思考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广度都存在差异,因此学生的意见往往会出现分歧,此时正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好时机,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通过互相讨论与争辩,彼此之间的思维就会产生碰撞,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之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更加深入,思维角度也会更加全面。
四、老师参与合作,及时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充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无所事事,而应该深入到小组中去,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掌握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及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各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且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做到认真考虑、准确运用。在有“必要”的前提下,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勇于“探究”的欲望,使小组合作学习有组织、有分工、有协作、有效果,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服务,真正为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竞争、学会生存奠定基石。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辅导,我们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首先,评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其次,强化基础知识,通过系统讲解与练习,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结合艺术生的学习特点,融入艺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还提供一对一或小班授课...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