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过渡与衔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希望以下方法会对你有帮助
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过渡与衔接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八月份教务处要组织开展一次初一年级的教研活动,主题就是如何做好初一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为什么我们要在学期初开展这样一个教研活动,为什么我们非常重视初中与小学的教学衔接问题?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虽然现行的中小学教材是按照九年一贯制的课程标准编制的,小学与初中教育属于于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由于在办学形式上九年义务教育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原来是五四制,现过渡为六三制),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将面临着许多客观的变化:
①学生心理的变化;
②学生生理的变化;
③学校环境的变化;
④课程内容的变化;
⑤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⑥学校管理方式上的变化。
由于这些“突变”往往导致一部分学生的不适应,结果致使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上难以接受、知识上难以掌握、生活上难以适应的“三难”局面,特别是有一些在小学学习优秀的学生由于不适应初中的教育教学方式页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有的因此滑落为学困生。可以说每年都有这样的学生.
举例一:过去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叫谭迪,是谭士林老师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小升初全镇考试是第一名,是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咱们学校的。老师家的孩子可以说先天素质不错,小学能学的这么好说明智力肯定不差,这个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成绩下降,最后变为学习上的下等生,家长不甘心,安排回读,也没学好,中考时不得不走了个中考。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果你精心地留存小学升初中成绩单,你会发现三年后学生中考时成绩变化很大,当然学生成绩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没有做好教学的过渡与衔接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所以我们说认清中小学的不同,搞好中小学的衔接非常重要。
在这里我也想到不仅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很重要,其实我理解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更重要。因为初高中的课程内容变化更大,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管理方式和初中比都有了明显变化,尤其是高中生物课和物理课,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和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从学习方式上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初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浅,学生学习以记忆为主,而高中生物课内容深,更强调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适应课程变化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
每年我们都会发现一些初中学习优秀的学生到了高一出现学习跟不上的现象,象我们学校李广玲老师家孩子-魏-,工费考入讷河一中,高一半年下来考试300多分,什么原因?为什么有些初中学习非常好的学生到高中学习下降了,我想与这第一步没有迈好有直接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了教育届的重视,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在制定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行动计划中也特别强调:按新课程的要求,搞好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教育衔接,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提出来。这说明从教育主管理部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重要性,并把它作为齐齐哈尔市提高教学质量一项措施提出来!
今天我讲两个问题:一是初中教育与小学教育到底有什么不同?二是从实践的层面谈一下怎样做好初一与小学的教学衔接。
一、要想搞好初中与小学教学的衔接,首先咱们要明确小学阶段的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的不同之处。那么,小学教育家和初中教育有什么不同呢?
1、学校管理上不同
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小,天真幼稚,他们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意志力、自制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强。所以小学管理采取的是细致、周到、全面、具体的方法,表现为盯得紧、管得严、扶得多,班主任一天不离学生。
学生到了初中,一方面由于课程增多,老师也增多了,除了班主任以外,其他科任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不像小学老师那样形影不离;另一方面,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也不希望老师总是“时时处处无微不至的给予照顾。”(这是由学生的心理娈化决定的)所以中学管理采取的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通过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启发诱导加规章制度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初中不是管得松了、管得少了、管得不具体了,而是管理教育方式上发生变化了。
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同。
(1)、教学内容的不同
学生升入初一,所学课程增加到15门(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技术、人文与社会、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还不包括校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多、新、深、广”,这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飞跃,如果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将会造成措手不及,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2)、教学方法不同
由于中小学教学内容上的不同,也决定中小学在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
①、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机械性记忆为主,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老师讲课的特点是“少、慢、具体、反复的次数多”,课堂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为主。
②、由于初中生的记忆特点是以理解记忆为主,思维特点是以抽象思维为主,所以老师的讲课特点是“少而精、深入浅出、讲练结合、有主有次,既教知识又教思维、教方法、教能力”。(我们学校的四字教风是严、实、精、活,其中的精就是指精讲、精练,数学学科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讲练式,“有主有次”就是教学是要突出重点抓住教学关键)以“点拨启发”、“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③、小学六年里,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的讲课方法,到了初中如果学生还停留在小学的基础上,那他们就很难适应初中的教学,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学习方法的不同:
小学的学习方法是多记、多背、多写、以作业代替复习,学什么考什么,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遵守纪律,学习用功,成绩就会好。到了初一,有的学生仍然采用小学那种上完课就赶作业,写完作业就算完成学习任务的做法,结果造成学习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跟不上的现象。
因此从初一开始就要根据知识的客观规律,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各环节的学习方法,逐步改变“先做作业后复习”或“只做作业不复习”的学习习惯,培养“三先三后一总结”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提问”、“学完一段做总结”的学习方法。其学就我自已的理解我很看重预习在学生学习的作用,预习的最大好处在于使学生明确听课的重点,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预习时明确了哪些知识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不会需要上课时特别注意听的)
二、 我们已经知道了小学与初中在学校管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不同,那么在实践的层面上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我想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
(一)、初一班主任应该怎样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班主任在整个班级管理、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产生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方向,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班主任的这一重要作用,在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这一转折时期表现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求初一班主任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全班同学小学升入初中的过渡与衔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要求初一班主任要根据政教处的工作计划,结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利用班会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从纪律、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对初一新生进行教育,让学生逐渐明白进入初中后,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该做的事情应该怎样去做;再结合学校、班级的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随机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自己照顾好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学年开学初学校都要开展新生的入学教育,这其中也是一种衔接教育)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进入初中后他们学习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习惯,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咱们要求初一班主任要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学校倡导的“五环式学习法”我觉得很科学:
课前认真预习
课堂积极参与
课后及时梳理
独立作业
自我纠错
我们不仅要把它写在墙上,而且要把它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班主任作用让学生逐渐养成这一好的学习习惯。
3、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
一个班级风气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看班干部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了。真正管理上层次的班级他们的班干部甚至小组长和科代表的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咱们要求初一班主任要选好班干部,要培养好班干部,要使用好班干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做到老师不在时,学生也能自觉遵守纪律,班级的文体活动也能搞好,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毕竟班主任的“管理是为了不管”。
4、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通过班主任的示范作用,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教室、美化校园,并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总之,初一班主任要从基础抓起,从点滴抓起,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从班主任管理上顺利地实现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二)、初一语文教师应如何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1、吃透“两头”,了解中小学语文阶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两头”:即是指小学的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初中一年级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建立两者的有机联结对于学生顺利适应中学语文课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
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语文基础。如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普通话等。
在阅读方面,以积累阅读为主,如语言积累、知识积累,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词、句、段落、篇章,熟悉书面语言,增强语感。同时也适当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
初中阶段:
以理解阅读为主,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把握文章层次、段落、文意和写作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能力。
如果我们能合理地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脉络,并进一步明确初中的教学要求,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才会有针对性,才能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
过去老二中的时候我们搞过教研,当时胡校长就是印题室胡明老师的父亲抓过这一课题,当时给初一教师借过小学五年级的课本,还组织过新初一老师到小学听课,这些做法是应该提倡和坚持的。
2、抓好教法、学法上的过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初一语文教师要逐渐教会学生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学生阅读课文应该包括四个环节:
预习——整体阅读——研读——迁移
预习包括四点:
(1)阅读课文标题、作者、注释、明确题旨、作者简况和写作背景。
(2)阅读“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中心和特色。
(3)初读课文、疏通文字、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将有关重、难、疑点的句子标示出来,形成对课文的总体认识。
(4)阅读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结合预习要求明确练习题目中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整体阅读要做到:
教会学生读一篇文章应该快速地、粗略地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略,包括:作者的思路、全文的主旨和写作特点。
研读: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深入地阅读,去分析思考文章的各个局部、片段,甚至推敲一句、一词的意义、关系以及他们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还 应教会学生品读重点语段的步骤:
(1)标句数
(2)拎句意(lin)提的意思
(3)分层次
(4)理关系
(5)明段意
(6)探写法
(7)思作用
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具体课文,教给学生研读各类文章的思路,并及时指导、点拨。
迁移:
在完成课堂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同类特点的文章,做到举一反三。
3、教会学生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的方法
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周围环境都比较陌生,再加上初中与小学的差异,导致他们的不适应,有的可能导致成绩下降,这时都需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
(三)、初一数学教师应如何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第一、做好内容上的衔接
1、算术数与有理数
小学数学是在算数中研究问题的,而中学数学一开始就学有理数,因此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一大转折,为此,需抓住以下几点:
(1)、讲清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使学生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
例如:如何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又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等等。在教学中要充分列举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为了区别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数——负数。
(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有理数与算术数得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式),这样对有理数的概念的讲解运算的掌握就简单了。
其次,让学生清楚有理数的分类与小学算术数相比只是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
(3)、有理数的运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小学学过的运算加上中学学习过的“符号”确立的,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就不成为难点了。
2、数与代数式
从小学数学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中学数学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因此,在教学时,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
(1)、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以学生在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另一些公式:速度公式v=s/t
正方形周长:L=4a
正方形面积:s=a×a等,说明用字母表示数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方便研究和解决问题.
(2)、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
许多学生由于对字母a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不透,经常错误地认为-a一定是负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帮助学生理解a的含义,知道a可能是负数,而-a不一定是负数等问题。
首先让学生弄清楚符号“—”的三种作用:
①运算符号:5—3表示5减3
②性质符号:—1表示负1
③在某个数前面“—”号,表示该数的相反数,—3表示3的相反数
然后再说明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零,即包括符号和数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a、-a的包含的意义。
(3)、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
由小学的算术解法过渡到中学的代数解法,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大转折,但学生开始时往往习惯于用算术解法,而对用代数式解法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找相等的关系。因此,初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好这方面的衔接。
第二、做好教法上的衔接
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教法上教师应注意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吸取其中的优点,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查缺补漏,搭好阶梯,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初一《代数》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是以小学数学中的代数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一直到简易方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归纳和复习。但本章内容不是从初中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出发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2、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因材施教改进教法。
(1)、循序渐进
学生进入初中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一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如果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的过快、过多、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采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学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
例如:学习相反数的概念可采用如下顺序:
①、列举下列几组数字
3 —3
2/3 — 2/3
0.8 —0.8
101 —101
②、观察这几组数字本身特点:只有符号不同
③、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相反数的概念
(2)前后对比
在初一代数的学习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对比,能使学生加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由于初一的不等式知识体系的安排大体与方程知识体系的安排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不等式与方程对比着进行讲授,即说明它们的相同点,更要指出它们的不同点,揭示各自的特殊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同时避免与方程的有关知识的混淆。
(3)开拓思路
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简单,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得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早下结论:
例如:学生往往认为2a>a
理由很简单:2个a显然大于1个a,忽略了a的内含意义,从而造成错误。
第三、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
1、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刚从小学升入初一,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
例如:
上课坐姿端正
答题踊跃(回答问题踊跃)
声音响亮
积极举手发言
2、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复习,学会总结等等。
(四)、初一英语教师应怎样做好与小学英语的教学衔接
1、教材上的衔接
尽管我们小学是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但是我们初中使用的是零起点的教材,我们仍然 按零起点要求进行教学。
2、教法上的衔接(注意教学方法的自然过渡)
小学英语课堂比较生动活泼,大多以游戏和表演为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也就是说小学英语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
初一英语课堂也要重视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从毕业班循环回来的教师,更要注意这一点。在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教学阶段,教学方法仍然要注意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多利用简笔画、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适当安排一些游戏、安排一些情景对话表演,结合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多安排一些小组竞赛等形式,做到自然过渡。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①、勤听
敢说
多谈
乐写
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②、课前进行预习
课上积极思考与参与
课后及时复习与运用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英语学科学习更是如此。
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过渡与衔接
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八月份教务处要组织开展一次初一年级的教研活动,主题就是如何做好初一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为什么我们要在学期初开展这样一个教研活动,为什么我们非常重视初中与小学的教学衔接问题?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虽然现行的中小学教材是按照九年一贯制的课程标准编制的,小学与初中教育属于于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由于在办学形式上九年义务教育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原来是五四制,现过渡为六三制),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将面临着许多客观的变化:
①学生心理的变化;
②学生生理的变化;
③学校环境的变化;
④课程内容的变化;
⑤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⑥学校管理方式上的变化。
由于这些“突变”往往导致一部分学生的不适应,结果致使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上难以接受、知识上难以掌握、生活上难以适应的“三难”局面,特别是有一些在小学学习优秀的学生由于不适应初中的教育教学方式页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有的因此滑落为学困生。可以说每年都有这样的学生.
举例一:过去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叫谭迪,是谭士林老师家的孩子,这个孩子小升初全镇考试是第一名,是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咱们学校的。老师家的孩子可以说先天素质不错,小学能学的这么好说明智力肯定不差,这个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成绩下降,最后变为学习上的下等生,家长不甘心,安排回读,也没学好,中考时不得不走了个中考。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果你精心地留存小学升初中成绩单,你会发现三年后学生中考时成绩变化很大,当然学生成绩变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没有做好教学的过渡与衔接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所以我们说认清中小学的不同,搞好中小学的衔接非常重要。
在这里我也想到不仅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衔接很重要,其实我理解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更重要。因为初高中的课程内容变化更大,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管理方式和初中比都有了明显变化,尤其是高中生物课和物理课,高中生物课的学习和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从学习方式上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初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浅,学生学习以记忆为主,而高中生物课内容深,更强调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适应课程变化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
每年我们都会发现一些初中学习优秀的学生到了高一出现学习跟不上的现象,象我们学校李广玲老师家孩子-魏-,工费考入讷河一中,高一半年下来考试300多分,什么原因?为什么有些初中学习非常好的学生到高中学习下降了,我想与这第一步没有迈好有直接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越来越引起了教育届的重视,齐齐哈尔市教育局在制定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行动计划中也特别强调:按新课程的要求,搞好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的教育衔接,并把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提出来。这说明从教育主管理部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重要性,并把它作为齐齐哈尔市提高教学质量一项措施提出来!
今天我讲两个问题:一是初中教育与小学教育到底有什么不同?二是从实践的层面谈一下怎样做好初一与小学的教学衔接。
一、要想搞好初中与小学教学的衔接,首先咱们要明确小学阶段的教育和初中阶段教育的不同之处。那么,小学教育家和初中教育有什么不同呢?
1、学校管理上不同
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小,天真幼稚,他们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意志力、自制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强。所以小学管理采取的是细致、周到、全面、具体的方法,表现为盯得紧、管得严、扶得多,班主任一天不离学生。
学生到了初中,一方面由于课程增多,老师也增多了,除了班主任以外,其他科任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不像小学老师那样形影不离;另一方面,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也不希望老师总是“时时处处无微不至的给予照顾。”(这是由学生的心理娈化决定的)所以中学管理采取的是: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通过说服教育,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启发诱导加规章制度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初中不是管得松了、管得少了、管得不具体了,而是管理教育方式上发生变化了。
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同。
(1)、教学内容的不同
学生升入初一,所学课程增加到15门(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技术、人文与社会、生命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还不包括校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多、新、深、广”,这对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飞跃,如果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将会造成措手不及,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2)、教学方法不同
由于中小学教学内容上的不同,也决定中小学在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
①、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机械性记忆为主,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老师讲课的特点是“少、慢、具体、反复的次数多”,课堂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为主。
②、由于初中生的记忆特点是以理解记忆为主,思维特点是以抽象思维为主,所以老师的讲课特点是“少而精、深入浅出、讲练结合、有主有次,既教知识又教思维、教方法、教能力”。(我们学校的四字教风是严、实、精、活,其中的精就是指精讲、精练,数学学科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讲练式,“有主有次”就是教学是要突出重点抓住教学关键)以“点拨启发”、“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
③、小学六年里,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的讲课方法,到了初中如果学生还停留在小学的基础上,那他们就很难适应初中的教学,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学习方法的不同:
小学的学习方法是多记、多背、多写、以作业代替复习,学什么考什么,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遵守纪律,学习用功,成绩就会好。到了初一,有的学生仍然采用小学那种上完课就赶作业,写完作业就算完成学习任务的做法,结果造成学习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跟不上的现象。
因此从初一开始就要根据知识的客观规律,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各环节的学习方法,逐步改变“先做作业后复习”或“只做作业不复习”的学习习惯,培养“三先三后一总结”的学习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提问”、“学完一段做总结”的学习方法。其学就我自已的理解我很看重预习在学生学习的作用,预习的最大好处在于使学生明确听课的重点,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预习时明确了哪些知识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不会需要上课时特别注意听的)
二、 我们已经知道了小学与初中在学校管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的不同,那么在实践的层面上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我想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
(一)、初一班主任应该怎样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班主任在整个班级管理、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产生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方向,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班主任的这一重要作用,在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这一转折时期表现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求初一班主任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全班同学小学升入初中的过渡与衔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要求初一班主任要根据政教处的工作计划,结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利用班会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从纪律、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对初一新生进行教育,让学生逐渐明白进入初中后,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该做的事情应该怎样去做;再结合学校、班级的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随机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自己照顾好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学年开学初学校都要开展新生的入学教育,这其中也是一种衔接教育)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进入初中后他们学习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习惯,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咱们要求初一班主任要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学校倡导的“五环式学习法”我觉得很科学:
课前认真预习
课堂积极参与
课后及时梳理
独立作业
自我纠错
我们不仅要把它写在墙上,而且要把它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通过班主任作用让学生逐渐养成这一好的学习习惯。
3、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
一个班级风气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看班干部的作用是否充分发挥了。真正管理上层次的班级他们的班干部甚至小组长和科代表的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咱们要求初一班主任要选好班干部,要培养好班干部,要使用好班干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做到老师不在时,学生也能自觉遵守纪律,班级的文体活动也能搞好,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毕竟班主任的“管理是为了不管”。
4、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通过班主任的示范作用,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教室、美化校园,并逐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总之,初一班主任要从基础抓起,从点滴抓起,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从班主任管理上顺利地实现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二)、初一语文教师应如何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1、吃透“两头”,了解中小学语文阶段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两头”:即是指小学的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初中一年级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建立两者的有机联结对于学生顺利适应中学语文课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阶段:
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语文基础。如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普通话等。
在阅读方面,以积累阅读为主,如语言积累、知识积累,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词、句、段落、篇章,熟悉书面语言,增强语感。同时也适当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
初中阶段:
以理解阅读为主,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把握文章层次、段落、文意和写作技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章的能力。
如果我们能合理地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脉络,并进一步明确初中的教学要求,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才会有针对性,才能体现出教学的层次性。
过去老二中的时候我们搞过教研,当时胡校长就是印题室胡明老师的父亲抓过这一课题,当时给初一教师借过小学五年级的课本,还组织过新初一老师到小学听课,这些做法是应该提倡和坚持的。
2、抓好教法、学法上的过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初一语文教师要逐渐教会学生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学生阅读课文应该包括四个环节:
预习——整体阅读——研读——迁移
预习包括四点:
(1)阅读课文标题、作者、注释、明确题旨、作者简况和写作背景。
(2)阅读“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把握文章的中心和特色。
(3)初读课文、疏通文字、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将有关重、难、疑点的句子标示出来,形成对课文的总体认识。
(4)阅读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结合预习要求明确练习题目中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整体阅读要做到:
教会学生读一篇文章应该快速地、粗略地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略,包括:作者的思路、全文的主旨和写作特点。
研读:
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深入地阅读,去分析思考文章的各个局部、片段,甚至推敲一句、一词的意义、关系以及他们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还 应教会学生品读重点语段的步骤:
(1)标句数
(2)拎句意(lin)提的意思
(3)分层次
(4)理关系
(5)明段意
(6)探写法
(7)思作用
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具体课文,教给学生研读各类文章的思路,并及时指导、点拨。
迁移:
在完成课堂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同类特点的文章,做到举一反三。
3、教会学生听课、记笔记、完成作业的方法
4、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周围环境都比较陌生,再加上初中与小学的差异,导致他们的不适应,有的可能导致成绩下降,这时都需要多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
(三)、初一数学教师应如何做好初中与小学的过渡与衔接
第一、做好内容上的衔接
1、算术数与有理数
小学数学是在算数中研究问题的,而中学数学一开始就学有理数,因此从算术数过渡到有理数是一大转折,为此,需抓住以下几点:
(1)、讲清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引入负数的关键
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多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际例子,使学生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
例如:如何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这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
又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等等。在教学中要充分列举这样的例子,让学生了解为了区别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引入一种新的数——负数。
(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
首先,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有理数与算术数得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式),这样对有理数的概念的讲解运算的掌握就简单了。
其次,让学生清楚有理数的分类与小学算术数相比只是多了负整数和负分数。
(3)、有理数的运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小学学过的运算加上中学学习过的“符号”确立的,那么有理数的运算就不成为难点了。
2、数与代数式
从小学数学特殊的、具体的数到中学数学一般的、抽象的代数式,这是数学思维上的一次飞跃,因此,在教学时,要逐步引导学生过好这一关。
(1)、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以学生在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如: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另一些公式:速度公式v=s/t
正方形周长:L=4a
正方形面积:s=a×a等,说明用字母表示数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方便研究和解决问题.
(2)、加深对字母a的认识
许多学生由于对字母a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不透,经常错误地认为-a一定是负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帮助学生理解a的含义,知道a可能是负数,而-a不一定是负数等问题。
首先让学生弄清楚符号“—”的三种作用:
①运算符号:5—3表示5减3
②性质符号:—1表示负1
③在某个数前面“—”号,表示该数的相反数,—3表示3的相反数
然后再说明a表示有理数可以是正数、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零,即包括符号和数字,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a、-a的包含的意义。
(3)、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
由小学的算术解法过渡到中学的代数解法,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思维方法上的一大转折,但学生开始时往往习惯于用算术解法,而对用代数式解法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找相等的关系。因此,初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好这方面的衔接。
第二、做好教法上的衔接
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在教法上教师应注意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吸取其中的优点,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查缺补漏,搭好阶梯,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初一《代数》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是以小学数学中的代数为基础的,从用字母表示数一直到简易方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小学数学中的代数知识的比较系统的归纳和复习。但本章内容不是从初中代数学习的客观需要出发的,不是小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2、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因材施教改进教法。
(1)、循序渐进
学生进入初中后,需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一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如果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一下子讲的过快、过多、过于抽象,过于概括,而仍要尽量采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逐步向图形的直观、语言的直观和文学的直观过渡,最后向抽象思维过渡。
例如:学习相反数的概念可采用如下顺序:
①、列举下列几组数字
3 —3
2/3 — 2/3
0.8 —0.8
101 —101
②、观察这几组数字本身特点:只有符号不同
③、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相反数的概念
(2)前后对比
在初一代数的学习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对比,能使学生加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由于初一的不等式知识体系的安排大体与方程知识体系的安排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可把不等式与方程对比着进行讲授,即说明它们的相同点,更要指出它们的不同点,揭示各自的特殊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同时避免与方程的有关知识的混淆。
(3)开拓思路
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简单,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得现象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不要轻易早下结论:
例如:学生往往认为2a>a
理由很简单:2个a显然大于1个a,忽略了a的内含意义,从而造成错误。
第三、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衔接
1、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刚从小学升入初一,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
例如:
上课坐姿端正
答题踊跃(回答问题踊跃)
声音响亮
积极举手发言
2、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复习,学会总结等等。
(四)、初一英语教师应怎样做好与小学英语的教学衔接
1、教材上的衔接
尽管我们小学是从三年级开设英语课,但是我们初中使用的是零起点的教材,我们仍然 按零起点要求进行教学。
2、教法上的衔接(注意教学方法的自然过渡)
小学英语课堂比较生动活泼,大多以游戏和表演为主,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也就是说小学英语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
初一英语课堂也要重视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是从毕业班循环回来的教师,更要注意这一点。在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教学阶段,教学方法仍然要注意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师多利用简笔画、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适当安排一些游戏、安排一些情景对话表演,结合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多安排一些小组竞赛等形式,做到自然过渡。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①、勤听
敢说
多谈
乐写
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
②、课前进行预习
课上积极思考与参与
课后及时复习与运用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英语学科学习更是如此。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