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语文3~4单元文言文知识整理,急急急! 5
2018-06-18
展开全部
课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题训练 一、 文学常识 1、《夸父逐日》选自《 》,是一篇 ;《两小儿辩日》选自《 》,是一篇 。 2、《木兰诗》是 (朝代) (体裁)。它与《 》合称古代叙事诗的“双璧”。 3、《孙权劝学》选自《 》,这部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 , 司马光,字 , (时期) 家, 家。 4、《伤仲永》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_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唐宋八大家”。 5、《口技》节选自《 》,这部书是 代 编选的 。 作者 ,字 , 代人。 6、《狼》选自 集《 》,作者 ,字 ,世称“ ”, 代 家。 二、 字词整理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通_____,_________ 对镜帖花黄 _____通______,_________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通______,______ 满坐寂然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孰为汝多知 乎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止有剩骨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未尝识书具( )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或以钱币乞之( )( ) 问女何所忆( ) 赏赐百千强( ) 及鲁肃过寻阳( ) 会宾客大宴(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施八尺屏障( ) 众妙毕备( ) 虽人有百手( ) 不能名其一处( ) 奋袖出臂( ) 两股战战( ) 与日逐走( ) 河、渭不足( ) 日始出时去人近(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孔子不能决也( ) 缀行甚远( ) 屠大窘( ) 顾野有麦场( ) 弛担持刀( ) 屠暴起( ) 3、词类活用 父异焉( ) 邑人奇之( ) 宾客其父( ) 父利其然也( ) 洞其中( ) 意将隧入( ) 犬坐于前( ) 策勋十二转( ) 4、表时间的词语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少时 久之 顷刻 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 _________ 表示同时发生:_________ 表示相继发生:_________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_________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过了很久才发生:_________ 5、写出下列课文中的成语: 《木兰诗》____________《孙权劝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父逐日》____________ 6、一词多义 书 书诗四句( ) 辞 旦辞爷娘去( ) 孤常读书(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市 愿为市鞍马( ) 乳 妇抚儿乳( ) 东市买骏马( ) 儿含乳啼( ) 去 去人近( ) 绝 以为妙绝( ) 一狼径去( ) 群响毕绝( ) 就 指物作诗立就( ) 敌 盖以诱敌( ) 蒙乃始就学( ) 恐前后受其敌( ) 自 还自扬州( ) 得 得为众人而已耶( ) 自以为大有所益( ) 欲得饮( ) 与 借旁近与之( ) 是 当是时( ) 与蒙论议( ) 不知木兰是女郎( ) 前 前时之闻( ) 焉 父异焉( ) 狼不敢前( ) 必有我师焉( ) 犬坐于前( ) 见贤思齐焉( ) 见 见往事尔( ) 故 两狼之并驱如故(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问其故( ) 见两小儿辩日(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意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当 木兰当户织( ) 意少舒( ) 当涂掌事( ) 意将隧入( ) 但当涉猎( ) 意暇甚( ) 当是时( ) 7、虚词用法 (1)而 A 表顺接 B 表转接 C 表修饰 D 表并列 远者小而近者大( )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结友而别( )道渴而死( )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 (2)以 A 动词,认为 B 介词,把、用、凭借、因为 C 连词,用来,来 或以钱币乞之( ) 蒙辞以军中多务( ) 一儿以日初远( ) 以刀劈狼首(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盖以诱敌( ) 投以骨( ) (3)于 A 在 B 从 C 到 D 比 贤于材人远矣( ) 受于人( ) 饮于河、渭( ) 犬坐于前( ) 于厅事之东北角( ) (4)为 A 成为 B 作为 C 认为 D因为 E 题写 自为其名( )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卒之为众人( ) 治经为博士( ) 化为邓林( ) 孰为汝多智乎( )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5)之 A 代词 B 动词,去 C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D 结构助词,无实义 E语气助词,无实义 前时之闻( ) 仲永之通悟( ) 卒之为众人( ) 受之天也( ) 拍而呜之( ) 于厅事之东北角( ) 撤屏视之( ) 复投之( ) 久之( ) 毙之( ) 禽兽之变诈( ) 三、阅读 (一) 阅读《伤仲永》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世隶耕( )②稍稍宾客其父( )③环谒于众人(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 2. 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 ①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 )③秀才观之( )④邑人奇之( ) 3. 本文的主要时间阶段是________,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 4. 翻译下列文言短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泯然众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恐已暮矣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⑶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口技》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曳屋许许声( ) 几欲先走(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妇拍而呜之( ) 众妙毕备( ) 宾客意少舒( ) 3.翻译下列句子。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带点的句子描写的是什么?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两小儿辩日》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1.将本文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中,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文填写) 3.根据“探汤”的注释,说明“赴汤蹈火”中“汤”的释义,你能否再举一个含“汤”的成语。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思想倾向上,客观上有助于我们破除对 的崇拜和迷信,更难得的是,本文提出的问题,表现了先祖们对 的广泛兴趣和他们的探讨精神。 (五) 阅读《狼》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盖以诱敌( ) ○2并驱如故( ) ○3眈眈相向( ) ④目似瞑 ( ) ⑤意暇甚( ) ⑥狼亦黠矣( ) 2.写出下列“其”字指代的内容: 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3.文中与“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狼阴险狡诈的一句是( ) A缀行甚远 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C目似瞑,意暇甚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请在下面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使之成为各段的大意:○1_____狼○2_________狼○3_______狼○4________狼○5__________狼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惧,投以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①,军人有病疽②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③而父死,今是予又将死也,吾是以泣。” 注释①中山:国名。②疽:毒疮。③创:伤,伤口。 1.给加点字注音。 病疽 吮 创 2 . 用现代汉语翻译“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一句。 3.“伤者之母”为什么要“泣”? 4.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吴起是怎样的一个人? (七)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释: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 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 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 ( ) ②而亡之 A 同“无”,没有 B丢失,逃掉 C灭亡 ( )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A查点 B计算 C 列举 ( ) 2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八) (杨时)见程颐于洛(洛阳),时(杨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人名)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 解释文中的加点的词 瞑坐: 侍立: 去: 觉: 2、 翻译下列句子: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 写出由这则古文产生的一个成语。 4、 读了这则短文,你受到哪些启发,至少说出三点。 (九)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1. 解释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A.某山隅有一老圃。 ( ) B.惟一女远适他乡 ( ) C.如是五年 ( ) D.乃俱归 ( ) 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 B. 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 C. 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D. 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 3.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分) (十) 陈胜王凡①六月。已为王,王陈②。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③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④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入俱归。 注释:①凡:总共;一共。②陈:陈县。③宫门令:守卫宫门的长官。④遮:拦住。 1.对下列四句话中“之”字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 ②之陈。 ③宫门令欲缚之。 ④陈王闻之。 A.①与④同 B.①与③同 C.③与④同 D.四个都不同。 2.针对上述文言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陈涉称王六个月,把陈县定为王都。 B.陈涉的老朋友到陈县想见陈涉。 C.守宫门的长官想把敲打宫门的那个人绑起来,不肯向陈涉通禀。 D.陈王出巡,宫门令拦住去路呼叫陈涉。 (十一) 东坡画扇 (宋)何薳 先生职临钱塘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 ④某:我。 ⑤姑:暂且。 ⑥发市:开张。 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 ⑧逾:走出。 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2)适父死 (3)至懊悔不胜而去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 、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六) 1.略 2. 将军象这样关心你的孩子。你为何还哭泣 3. 有将死 4 爱护士兵,受士兵爱戴 (七) 1. 掌管 丢失,逃掉 列举 2. 晏子没有从?嬷冈鹌胪酰??谴游?に?母?纠?娉龇ⅲ?匙潘?幕敖?腥摆桑?谐鲋蜃薜娜?踝镒矗?赋鐾魃蔽拮镏?说幕奶菩芯督?岽?囱现睾蠊??佣?锏饺摆傻哪康模?纱丝闯鲫套踊?怯胁呗浴? (九) 1.略。 2.C 3.例: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 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 (十) 1.D 2.D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