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了三十个功臣,为什么唯独没敢动耿炳文,沐英呢?

 我来答
事褔胜7705
2018-01-30 · TA获得超过44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6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66.5万
展开全部

朱元璋无疑是明朝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他历经十余年血战,创下大明的万世基业,却又不由分说举起屠刀屠杀开国功臣。在其三十四个昔日同生共死的战友们之中,仅有四人幸存了下来。然而,这四个人是怎么能让这个惨无人道的朱元璋放弃杀他们的念头的呢?

汤和

1326年汤和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在一条小街上长大,同时也是朱元璋投身军旅的引路人。汤河作为军师随朱元璋出征,当时诸将大多是朱元璋的同辈,都不肯居于他人之下,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惟独他认真谨慎地听从指挥,朱元璋为此非常高兴。洪武三年大封功臣,作为开国功臣的汤和,仅仅被封了个中山候。但他却毫无怨言,勤勉依旧。

洪武二十一年,正当达到他人生的最顶峰时,他却选择了隐退。他率先向朱元璋辞官还乡,朱元璋做出一副很伤心的样子送走了朱元璋。

不久,朱元璋便对其大为褒奖,赏其金锭数箱,在为他在家乡建起了一座豪宅。

耿炳文

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渡长江,曾因战功显赫,升官至管军总管。耿君用战死后,耿炳文便承袭父职,率领着他父亲的军队。他的成名之战,是防守重镇长兴城,让张士诚先后攻打十年未能得逞。耿炳文守卫长兴,按说功劳最大,明太祖排列功臣,将耿炳文与大将军徐达列为一等。到洪武末年,诸公、侯皆已去世,幸存的只有耿炳文和郭英二人。

耿炳文虽是开国元勋,且深受朝廷器重,却从不居功自傲。在祖先的神道碑上,他把自己比作皇帝的猎犬,连功臣的称呼都配不上,只配做一条有功之狗。令朱元璋大为满意,觉得他忠直谦卑,谨遵为臣之道,从而获得了皇帝的信任。

沐英

沐英与朱元璋如同父子一般,十二岁的沐英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1362年,十八岁的沐英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他孑然一身,最亲近的人就是朱元璋夫妇,因此一直视他们为父母,感情很深厚。沐英又是一员难得的将才,镇守西南边陲卓有成效,因此让皇帝省心又放心。1382年9月,沐英因义母马皇后病逝,沐英悲伤过度而咳血。

1392年5月,沐英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于太子死后的两个月,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48岁。

沐英死后,朱元璋十分痛心,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

郭英

朱元璋称郭英为“郭四”,他的功名富贵,全是他自己一刀一枪搏命换来的。郭英勇猛过人,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朱元璋恩宠。朱元璋甚至把他比作自己的尉迟敬德。郭英虽然身为国舅爷,又劳苦功高,但一直谨慎谦和。郭英事奉朱元璋四十多年,小心谨慎,从未有过。礼遇虽然隆,而自己处世更加谦虚。当时公卿多治理房地产,郭英独治不好,朱元璋问他,他回答说:“我一个平民,仰仗恩宠,幸有封爵,子孙衣食富余,怎么增加,使产生奢侈之心。“朱元璋感叹了很久,说:“廷臣若某之忠诚朴实,诸人不及也”。

《三世家典》曾记载,郭英一生大小五百余战,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身被七十余伤。

永乐元年,郭英逝世,追赠为营国公。

实际上,明朝的开国功臣们大多都是寻常百姓甚至穷苦出身的,成了王公贵族后,他们的贪欲便越发的膨胀,当他们的贪欲一旦危机到朱元璋及后人的根本利益时,下场可想而知。这四人便是看到了这个问题,才躲开了这一大劫。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