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费用这六要素的增加或减少的借贷方向是怎样的?
资产、费用这两个要素是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这四个要素是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扩展资料: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5、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6、损益类科目:分为收入性科目和费用支出性科目。收入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费用支出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科目
资产类、费用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科目: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借和贷只是一种记账符号,用于资产、费用科目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对于负债、收入、利润、所有者权益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要弄懂借贷关系,建议先把会计六要素弄懂。
要理解会计的借贷,以下几点是首要记住的,会计的“借”与“贷”已经脱离其汉语本身的意义,就好像人的姓名一样,并不因为某人名字中含有“伟”、“辉”,他就伟大光辉,亦即“借”与“贷”仅仅是一符号而已。这中间隐含的一个要求就是,在读写会计分录的时候,不要在自己弄不懂一个会计分录的时候,强行将其往借或贷汉语意思方面想。
例如有的人想当然的认为“借就是表示进,贷表示出”,在有的地方抱有这种理念也许可能还会解决理解上的燃眉之急,但这只会是饮鸩止渴,而加大自己以后理解许多其他会计分录上的难度。总之一句话,“借”、“贷”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符号,虽然在其起源早期可能的确存在某种意义,但现在这种意义早已消然褪尽。
资产类账户 增加 减少 借方
权益类账户 减少 增加 贷方
成本类账户 增加 减少 借方
收入类账户 减少 增加 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
费用类账户 增加 减少 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