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应该如何赏析?
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5 ·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可以叫我表哥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向TA提问 私信TA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
采纳数:25897
获赞数:1464972
2010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学士学位,工程电子技术行业4年从业经验。
向TA提问 私信TA
关注
展开全部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利用已知,调动储存
“已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题提供的,如题干要求、标题、作者、写作题材范围、写作时间、注释等;二是考生个人的,如对作者这一作品和其它作品的阅读经验,对所写的题材、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修辞知识、写作知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理解,诗歌的传统、风格、流派、典故等已知的经验。
目前现代诗歌鉴赏题题干要求多是逆选,这有助于考生利用三项正确选项理解诗意;标题、作者、时代、题材、心境及各种有关知识这一“已知”要密切联系课本学过的内容(如99年《我爱这土地》,就应联系《大堰河——》),教师补充的内容,自己课外学过的内容。这样积极把自己的经验储存调动起来,为下一步仔细体味作准备。
二、把握意象,体味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美景当然流露喜爱之情,但情哀之时美景含泪,如“感时花溅泪”;心凉之时美景却又倍受诘问,如“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意象“花”“红药”所含的情感就是很清楚的了。
体味诗情,首先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从想象中体味形象,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读《我爱这土地》,顺着诗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体味喉咙为什么会“嘶哑”,爱国者的形象即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因为这首诗的形象的核心是一只不懈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死后连羽毛都奉献给土地的多情鸟。读诗的全过程,想象活动都是围绕着这只鸟的形象展开的,对于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把握,是通过对这只热爱土地的鸟的想象而获得的,离开了想象将一无所获。
体味诗情,还要善于在诗歌的抒情中寄托情思。诗歌的抒情多是含蓄的,要深入诗情,就要把诗歌所提供的含蓄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杂的生活现象加以精炼概括的东西,还原到它原来的状态中去。如《金黄的稻束》中的“沉思”的内容就需要好好挖掘。
体味诗情,要能从含蓄中咀嚼出真味。优秀的诗歌总是避免这铺直叙。诗人只是含蓄的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象的自由。要善于咀嚼、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所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鉴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理解上。《黄金的稻束》是写母亲的美丽还是写母亲的疲倦?咀嚼出这一点对第10题的d项的判断有很大的作用。
最后,体味诗情,不可忽视诗歌感情的两个作用。一是动力作用,诗人把最真、最美的浓烈情感融入诗中,使诗歌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2000年春京皖卷的《雷》。二是线索作用,当然要准确的把握意象、体味诗情,还要利用选项进行推敲。
三、品味语言,挖掘诗美
诗歌难于解读,首先含蓄在意象上,其次含蓄在语言上。诗歌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描写性语言,更不同于一般的议论说明性语言。诗歌的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比一般的语言更含情,它的表达往往是非直陈式的、反常化的。
非直陈式的,是指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如《就是那一只蟋蟀》就用《诗经》的典,“蟋蟀不仅是客观自然中的物体,更深的寓意是反映我们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反映我们中国人共同的血缘和共同的文化”。
反常化主要指诗歌语言的跳跃使得句与句不像其它文体一样连贯、符合语法规范与逻辑思维规律。《金黄的稻束》对中心意象“金黄的稻束”在视觉与听觉两种感受截然不同的描写,就体现了语言的反常化。
鉴于诗歌语言以上的特点,在品味时就要善于从简约中猜测主题,从跳跃中填补奥妙。
四、了解设题,发现障碍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逆选题错误项的设题技巧而言。归纳此类题的一般设题技巧,及早发现选项障碍,对于答题是有帮助的。一般说来,此类题设题障碍主要有:曲解字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无限拔高;鱼目混珠;故意反说。
一、利用已知,调动储存
“已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试题提供的,如题干要求、标题、作者、写作题材范围、写作时间、注释等;二是考生个人的,如对作者这一作品和其它作品的阅读经验,对所写的题材、写作背景的了解,以及修辞知识、写作知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的理解,诗歌的传统、风格、流派、典故等已知的经验。
目前现代诗歌鉴赏题题干要求多是逆选,这有助于考生利用三项正确选项理解诗意;标题、作者、时代、题材、心境及各种有关知识这一“已知”要密切联系课本学过的内容(如99年《我爱这土地》,就应联系《大堰河——》),教师补充的内容,自己课外学过的内容。这样积极把自己的经验储存调动起来,为下一步仔细体味作准备。
二、把握意象,体味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的,美景当然流露喜爱之情,但情哀之时美景含泪,如“感时花溅泪”;心凉之时美景却又倍受诘问,如“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里的意象“花”“红药”所含的情感就是很清楚的了。
体味诗情,首先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从想象中体味形象,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读《我爱这土地》,顺着诗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体味喉咙为什么会“嘶哑”,爱国者的形象即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因为这首诗的形象的核心是一只不懈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死后连羽毛都奉献给土地的多情鸟。读诗的全过程,想象活动都是围绕着这只鸟的形象展开的,对于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把握,是通过对这只热爱土地的鸟的想象而获得的,离开了想象将一无所获。
体味诗情,还要善于在诗歌的抒情中寄托情思。诗歌的抒情多是含蓄的,要深入诗情,就要把诗歌所提供的含蓄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杂的生活现象加以精炼概括的东西,还原到它原来的状态中去。如《金黄的稻束》中的“沉思”的内容就需要好好挖掘。
体味诗情,要能从含蓄中咀嚼出真味。优秀的诗歌总是避免这铺直叙。诗人只是含蓄的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象的自由。要善于咀嚼、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所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鉴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理解上。《黄金的稻束》是写母亲的美丽还是写母亲的疲倦?咀嚼出这一点对第10题的d项的判断有很大的作用。
最后,体味诗情,不可忽视诗歌感情的两个作用。一是动力作用,诗人把最真、最美的浓烈情感融入诗中,使诗歌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2000年春京皖卷的《雷》。二是线索作用,当然要准确的把握意象、体味诗情,还要利用选项进行推敲。
三、品味语言,挖掘诗美
诗歌难于解读,首先含蓄在意象上,其次含蓄在语言上。诗歌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描写性语言,更不同于一般的议论说明性语言。诗歌的语言是高度个性化的,比一般的语言更含情,它的表达往往是非直陈式的、反常化的。
非直陈式的,是指诗歌语言多通过比喻、用典、象征等方式表达语意,从而使人感到含蓄、朦胧、多义。如《就是那一只蟋蟀》就用《诗经》的典,“蟋蟀不仅是客观自然中的物体,更深的寓意是反映我们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反映我们中国人共同的血缘和共同的文化”。
反常化主要指诗歌语言的跳跃使得句与句不像其它文体一样连贯、符合语法规范与逻辑思维规律。《金黄的稻束》对中心意象“金黄的稻束”在视觉与听觉两种感受截然不同的描写,就体现了语言的反常化。
鉴于诗歌语言以上的特点,在品味时就要善于从简约中猜测主题,从跳跃中填补奥妙。
四、了解设题,发现障碍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逆选题错误项的设题技巧而言。归纳此类题的一般设题技巧,及早发现选项障碍,对于答题是有帮助的。一般说来,此类题设题障碍主要有:曲解字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无限拔高;鱼目混珠;故意反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