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2个回答
2018-06-24
展开全部
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现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发表一下看法。 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主体作用 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我体会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学生如果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获知、用知,其语文素养的无形提高自是不言而喻了。 一、 改变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要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摆正教与学、知识与时间的关系。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之目的来指导、设计和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正确认识、摆正师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1、 改变思考的角度 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变了,久而久之,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2、 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空出时间来,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3、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抓住一切时机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教师若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挥。 二、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思维 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学生个性。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创新思维。 1、 质疑的本质是一种批判精神 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人们已“司空见惯”,而牛顿偏偏要问为什么?为了寻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卓越发现;正由于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才产生哥白尼的“日心说”。这足以说明创新的思维可以改变世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而言,亦是同样的道理。 2、 搭建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 在近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这样的原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总是不断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以实践创新的机会。如:在学习《雷雨》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让学生展开辩论;学习《我为何而生》时,先给学生一个“你们又为何而生”的话题,尔后在课堂上即兴演讲。这样,学生不但踊跃参加,学到了课本知识,而且积极实践,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改变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为之“搭桥铺路”,就一定能使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得到绽放。
汉开
2024-12-11 广告
2024-12-11 广告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辅导,我们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首先,评估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制定针对性学习计划。其次,强化基础知识,通过系统讲解与练习,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结合艺术生的学习特点,融入艺术元素,激发学习兴趣。我们还提供一对一或小班授课...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开提供
展开全部
一、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
教师崭新的教学观念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观念真正转变,即:不再把课堂看作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不再把教师看作是权力的代表,不再认为学生是不会学习,来教学习,不愿意学习,来强迫学习的对象。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希望。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发出疑问的声音,发出讨论的声音,发出研究的声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二、营造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
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差异,崇善个性,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这样师生间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才能形成。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被别人尊重的幸福,从而在自己的个性中也培养一些尊重别人的品质。
投入情感。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为此,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这里所说的倾注感情,并不是说把语文课上成是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课。这里所谈的感情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只有在一堂课中注入那涓涓的情感细流,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此时学生的感情,人格也才会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他的爱、恨才会自然流露,学生的个性也才能得到体现。只有师生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教师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是灵活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内在联系性,看到教材向课外的扩展。如《将相和》一课,教师既要看到它在本单元中所担任的训练重点事物的前因后果,又要看到文中所渗透的文道统一的思想,还要看到《将相和》一文中写人的方法也值得借鉴,更要看到古代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很多,要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其次表现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这里所谈的精心设计不是想着要怎样去牵学生鼻子,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学习,全程参与学习。
教师崭新的教学观念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观念真正转变,即:不再把课堂看作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不再把教师看作是权力的代表,不再认为学生是不会学习,来教学习,不愿意学习,来强迫学习的对象。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地方,把教师看作是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个性的发展才有实现的希望。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发出疑问的声音,发出讨论的声音,发出研究的声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二、营造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
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差异,崇善个性,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这样师生间和乐融融的教学氛围才能形成。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被别人尊重的幸福,从而在自己的个性中也培养一些尊重别人的品质。
投入情感。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为此,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这里所说的倾注感情,并不是说把语文课上成是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课。这里所谈的感情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只有在一堂课中注入那涓涓的情感细流,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此时学生的感情,人格也才会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他的爱、恨才会自然流露,学生的个性也才能得到体现。只有师生全身心的情感投入,学生才能在课堂中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方法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表现在教师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是灵活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内在联系性,看到教材向课外的扩展。如《将相和》一课,教师既要看到它在本单元中所担任的训练重点事物的前因后果,又要看到文中所渗透的文道统一的思想,还要看到《将相和》一文中写人的方法也值得借鉴,更要看到古代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很多,要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其次表现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这里所谈的精心设计不是想着要怎样去牵学生鼻子,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学习,全程参与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