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曲的来源与发展?
交响乐的起源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分遥远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
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做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
18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
到了18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交响乐队的真正形成是在近几百年内,严格来说就是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兴盛的时期。
在这之前,交响乐队的结构组成并不完善,还只是一些编制不全的管弦乐队。如在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中,乐队的编制和规模也仅仅限于室内乐特征的小型乐队。
交响乐的发展历史
一、古典主义时期交响乐
古典主义交响乐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为代表,以当时西欧文化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为中心,故有时也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其时间跨度一般以海顿在维也纳开始他音乐生涯的1755年为始,而以贝多芬辞世的1827年为下限。
古典主义交响乐是在以往欧洲音乐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审美要求,在更高的阶段上追求情感与理性的平稳,严谨完美的形式与深刻思想内容的结合,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注意音乐形式的严谨平衡,音乐风格的庄重和谐。
古典主义交响乐的特点在巴洛克音乐的顶峰期中已经孕育,只是到海顿,才最终确立了交响曲四个乐章的结构形式,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后来交响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
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以后至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文学艺术新思潮,首先反映在文学中,继而波及到包括音乐在内的整个艺术领域。
19世纪20年代直至19世纪末,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包括浪漫主义交响乐迅猛发展,席卷整个欧洲的时代。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和它所处的时代及社会思潮分不开。
革命的失败、封建王朝的复辟及其奉行的高压政策,迫使作曲家们以消极的态度对待黑暗的现实,他们寄希望于未来,沉浸在企盼美好未来的梦幻之中。
因此,浪漫主义交响乐的突出特点是重视个人情感的抒发,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多来自个人的感情世界,来自对大自然的种种微妙感受,或借助于文学作品、绘画、诗歌、戏剧以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启迪,带有鲜明而强烈的感情色彩。
交响曲的产生与发展
交响曲(symphony)一词来自希腊语“symphonia”,原为“声音一起响”之意,这是一种按照奏鸣曲原则构成的管弦乐套曲形式。
交响曲的前身是巴罗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a),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结构谱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曲。从此,交响曲逐渐取代了巴罗克风格的乐队协奏曲,成为音乐会中主要的器乐形式。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得到了真正的确立和发展,主要归功于曼海姆、柏林和维也纳乐派。曼海姆乐派奠定了古典交响曲四乐章的基本结构,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套曲形式。18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对交响曲进行了改革,发展并完善了这种形式,后来贝多芬将交响曲推向发展的顶峰。交响曲在音乐表现上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力和深刻的哲理性,它的结构与奏鸣曲一样,通常为四个乐章。
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曲有一定的发展,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内容具有文学性、标题性,曲式结构更自由,乐章数目不定(有一、二、五、六、七乐章组成的交响曲),乐队编制庞大,音响华丽而丰满,民族风格浓郁等。以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布鲁克纳和马勒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
20世纪的交响曲受各种音乐思潮的影响,构思独特,乐队编制有大有小,音响复杂多变,风格多样。以德彪西、斯克里亚宾、威廉斯、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普罗科菲耶夫、米约、肖斯塔科维奇、科普兰、梅西昂、奥涅格、欣德米特和辟斯顿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
15、16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这一名称被当作了一切和声性质的、多音响器乐曲的标志。而到了巴洛克音乐的初期,它又主要指歌剧、神剧和清唱剧等作品中的序曲及间奏曲。
18世纪初期,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进程,音乐艺术也开始逐步地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到了18世纪中叶,德国曼海姆乐派的作曲家们,以一系列积极而富有创新性的创作,使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交响乐队的真正形成是在近几百年内,严格来说就是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兴盛的时期。
在这之前,交响乐队的结构组成并不完善,还只是一些编制不全的管弦乐队。如在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中,乐队的编制和规模也仅仅限于室内乐特征的小型乐队。发展:一、古典主义时期交响乐
古典主义交响乐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为代表,以当时西欧文化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为中心,故有时也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其时间跨度一般以海顿在维也纳开始他音乐生涯的1755年为始,而以贝多芬辞世的1827年为下限。
古典主义交响乐是在以往欧洲音乐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审美要求,在更高的阶段上追求情感与理性的平稳,严谨完美的形式与深刻思想内容的结合,放眼于追求客观的美,注意音乐形式的严谨平衡,音乐风格的庄重和谐。古典主义交响乐的特点在巴洛克音乐的顶峰期中已经孕育,只是到海顿,才最终确立了交响曲四个乐章的结构形式,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后来交响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
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以后至19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文学艺术新思潮,首先反映在文学中,继而波及到包括音乐在内的整个艺术领域。
19世纪20年代直至19世纪末,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包括浪漫主义交响乐迅猛发展,席卷整个欧洲的时代。浪漫主义音乐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和它所处的时代及社会思潮分不开。
革命的失败、封建王朝的复辟及其奉行的高压政策,迫使作曲家们以消极的态度对待黑暗的现实,他们寄希望于未来,沉浸在企盼美好未来的梦幻之中。
因此,浪漫主义交响乐的突出特点是重视个人情感的抒发,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多来自个人的感情世界,来自对大自然的种种微妙感受,或借助于文学作品、绘画、诗歌、戏剧以及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启迪,带有鲜明而强烈的感情色彩。为了表达无比丰富复杂的人类情感世界,浪漫派作曲家们打破了古典乐派的某些严格规范,创造了更为自由的结构形式和多样的旋律、和声、配器手法,使形式完全服务于表达感情内容的需要。三、民族主义时期交响乐
民族主义交响乐是随着19世纪欧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于19世纪下半叶以东欧和北欧国家为中心兴起的一种新的音乐流派。
在封建时代,王公贵族对民族音乐采取鄙视排斥态度,封建制度破除后,自由思想盛行,在创作上对个性的尊重,表现为艺术上的浪漫主义,后来对个性的强调又导致对民间风俗的强调,因此,民族主义也可说是对浪漫主义的延伸。
民族主义交响乐的特征是高扬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风格。音乐的文学内容常常取自某一民族或国度的历史、传说、大自然景物及人民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而其音调则大多取材于民歌或民间舞曲,音乐的民族性、国籍性愈加明显。四、印象主义时期交响乐
印象主义交响乐源于印象主义绘画,兴盛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前后几十年间,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创始并完成的。法国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马奈与莫奈,二人被称为法国近代绘画之父。其特点是以猎取对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为目标,不拘泥于细节而只重其整体。
重色彩、光线而不使用明确的线条。德彪西深受印象派画家和诗人的影响,创立了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
与印象主义绘画相仿,印象主义交响音乐不以旋律为生命,而强调通过和声色彩与配器手法的变化,寻求音响的瞬间效果,使音乐充满着飘忽的光影、斑烂的色彩和朦胧的幻觉。
五、现代主义时期交响乐
现代主义交响乐是继印象主义音乐之后于20世纪兴起的。其流派很多,如受表现主义绘画影响、强调用夸张的手法强烈表现自我感受、发泄内心苦闷及不满的表现主义音乐。
其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威伯恩、贝尔格以俄国作曲家期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音乐,这一乐派的作曲家们反浪漫主义音乐之道而行之,反对音乐的标题性和戏剧性,追求朴素明净的音乐风格。
古典时期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亚历山大·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风格)”的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曲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曲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古典乐派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曲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曲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曲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浪漫主义时期
19世纪以后的交响曲,不论内容、形式及技巧,都有根大改革及创新,形成了一个群芳争研、繁花似锦的局面。这个时期的交响曲有一定的发展,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内容具有文学性、标题性,曲式结构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