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序地层研究的要素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4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所谓层序地层学,简要地说就是一门综合研究地震、钻井和露头资料,解释地层展布模式、沉积环境和岩相特征的地质科学。通过综合研究推出一个旋回式的、在成因上有联系的年代地层格架,这些地层以侵蚀作用或者无沉积作用造成的不连续地层界面为界,或者以与这些不连续面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在这个年代地层格架中,通过解释可以得出沉积环境及与之相伴的岩相分布。这些岩相单元可以是以层面为界的同时代的地层间段,也可以是斜穿地层表面的穿时地层间段方式产出(P.R.Vail和J.B.Sangree,1988)。

层序地层学归纳总结出控制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沉积作用和岩性的4个最根本的要素,它们是构造沉降、全球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这些要素及其主要控制作用可见表1—2:

表1—2 控制层序发育的要素

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是,显生宙以来全球同步地发生了一系列周期性海平面相对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旋回性的沉积层序,同时在每个层序内部产生按一定规律分布的几个特征体系域。

一个地区的构造沉降速度、沉积物供应速度和全球性海平面升降速度三者之间相对影响,最终导致该地区海平面相对于陆棚边缘(或称陆棚边角或陆棚坡折点)的相对变化速度,即相对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假设盆地的陆棚边缘以匀速缓慢下沉,陆源碎屑沉积物的供应能够及时充填由于海平面变化所形成的空间。当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越过陆棚时,沉积物以海岸上超的形式逐渐超覆到陆棚边缘之上,形成海进体系域。随着海平面的继续上升以及上升速度的减缓和停滞,开始出现沉积物自陆棚边缘逐渐向海方向推进,由此形成高水位期海退体系域沉积(图1—2a)。随后,当海平面快速下降到陆棚边缘以下时,陆棚暴露水面,陆源碎屑只能以海岸上超的方式沉积在陆棚边缘以外的盆地内,从而形成低水位体系域(图1—2b)。当海平面逐渐下降时,内陆棚暴露侵蚀,外陆棚出现慢速沉积,构成了陆棚边缘体系域沉积。

在与海平面上升有关的沉积中(图1—2a),岸线位置先使陆架海侵,形成海岸上超,然后随着海岸上超减慢(但仍连续),陆架海退。低水位期沉积(图1—2b)限于陆架边缘及盆地,表现为海相上超(P.R.Vail,R.M.Mitchum和S.Thompson,1977)。

大量实际资料表明,地质历史中海平面相对于陆棚边缘的升降变化是频繁发生的。因而沉积物类型和所处位置在三维空间(尤其是相对于陆棚边缘而言)中是有规律变化的。层序地层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要研究沉积物在三维空间中的展布模式。

图1—2 海平面相对于陆棚边缘的变化及其对应的沉积模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