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虚吃什么药

 我来答
明知是意外777
2019-04-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51
展开全部
补肾丸,最好坚持食补,多吃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之类,吃点沙沟香油也不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0-03-09
展开全部
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1遍,每遍约200次。该运动可补肾纳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0-02-01
展开全部
端坐,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肋部感觉有所牵动度,随后复原。可连续做3至5次为遍,每日可酌情做3至5遍。双手上举时吸气,复原时唿气,且力不宜过、过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神小朵
高粉答主

2020-12-22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07万
展开全部
肾阳虚,肾阴虚其实都是后世医家的概念,其实在最早的临床著作《金匮要略》中,出现的不是肾阳虚,也不是肾阴虚,而是肾气虚。当然,在《黄帝内经》之中,就没有分那么的肾阴肾阳了。

《黄帝内经》指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如果说肾虚,那也是肾精虚。但是,张仲景却别具慧眼,看出了所谓的“肾气虚”,为什么不说肾精虚,而是肾气虚呢?

肾气,与肾阴肾阳不一样,因为肾气还涉及一个呼吸之气,所以我们知道的《金匮要略》治疗气喘,就会使用肾不纳气证的肾气丸。

肾气虚的根本在哪里?
《难经》之中,将呼吸的所主分别归结为肾与肺所主,所以吸入无力则责之肾,呼出无力则责之肺,肾气虚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就是气喘。

从这个层面来说,肾气虚应该是肾阳虚或者肾阴虚的初始阶段,所以在治疗上不像肾阴虚或者肾阳虚一样,专用滋阴或者扶阳的药物。

如果是肾阴虚,出现了燥热,就会需要专门使用一些滋阴的药物,比如我们常用的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如果是纯粹的阳虚的话,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天雄散、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方剂。但是,肾气虚一般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附子,只需要些许的扶阳的药物,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肾气是人体气之根,所以最先出现肾气问题肯定要表现在呼吸上,正是因为如此,在运用上,肾气丸的使用需要首先考虑的是有无气喘,且是吸入有苦难的问题。

为什么肾气丸证多有小便不利?
其实在临床上,用肾气丸的最佳时机就是在肾阳虚不明显,肾阴虚也不明显的时候,这种时候一般有小便不利,这种小便不利的情况其实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

首先,因为肾气虚,所以肾帮助人体气化的功能,特别是膀胱气化的功能就无法开展,所以出现了小便不利;

另外,肾气虚,乃是气虚的根本,肺的宣发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在下的小便自然就不能通气了,这也是临床上经常出现的肺气郁闭而小便不利的现象的原因。

所以,肾气一个特点就是协助膀胱气化,而协助膀胱气化的基础是自己能够气化,如果自己都不能气化的话,那就更别说帮助膀胱气化了。

怎么使用肾气丸?
肾气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上少量的肉桂附子,或者说六味地黄丸就是钱乙在张仲景补肾气的基础上,减掉了两位药而已。

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平和的药,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两味补火的药,就能补气么?这就是中医的精妙所在,《黄帝内经》说“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如果用大量的附子、肉桂补火,气虚的症状不会消失,反而会加重,但是如果只是微微一补,肾气虚的现象就会很好的改善。这也是为甚很多扶阳的人,用附子动不动就是60克,90克,但是越补越虚的一个根本原因。

肾气丸一般使用都是用于消渴,也就是因为肾气虚导致的消渴,这个肾气丸治疗消渴的功效可是有口皆碑的,其中的原因就是肾气丸不是补阳,也不是滋阴,而是补气,这个跟用大量的生黄芪补气治疗消渴有异曲同工之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巫马曼凝QK
2019-04-17 · TA获得超过27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94
采纳率:34%
帮助的人:19.1万
展开全部
你好没有阴阳虚实可以一句话确诊如果想确诊自己是否有肾虚症状必须让中医望闻问切才能确诊然后根据诊断结果才能开始配药中药得用君臣佐使的配伍应用不可能凭哪一个症状就使用药物必须综合判断建议中医面诊确定阴阳虚实用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