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可能因为自己所有的努力都在那一刻遭到了否定,那个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却轻而易举就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还不好好珍惜自己到手的东西,那个人随意就扔掉了自己奋斗多年的东西,在那一刻那一个人能够不丧,所谓的丧我觉得不过是看到了自己无力反驳的样子,那个不甘于平庸的自己知道了自己的平庸认清了现实。
现实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六九等、门当户对,这些词涉及到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家庭、婚姻都同样适用,在普通人的眼中这些东西都需要经济的支撑,然而大部分家庭都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自己各方面坚持下去,自然就会选择放弃了,还需要谅解那个为自己提供经济能力的压力,最后只好说一句“没事的,就这样挺好的,我能够自己努力,好好坚持学下去”。
没有专业的老师,没有人生的导师,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时间如何自学,最后放弃了原来的爱好,选择了一份能够有稳定收入的工作,说攒钱以后重新拾起原来的梦想,但已经丢弃的梦想,那能因为有点钱就轻易找回来,毕竟你还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去支撑起自己找回最初的梦想。
说到最后,上述的内容或许有些“丧”,但你并不认为“丧”就能改变你现有的人生,你要学会在逆境当中成长,这样你才可能走出所谓的“丧文化”,更不要因为失败就丧失斗志,我们本身就在不甘于平庸当中奋斗,即便是小小的一员,是被剥削的一员,当我们积攒的大大的能力,总会改变现有的局面,即使一代人改变不了这样的局面,那就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告诉后辈成为那个平庸者当中的逆袭者。
互联网工具成为他们情绪的宣泄口。有一部分人通过互联网释放自己的里人格(在这里,里人格指内心想法),他们把负面情绪、犬儒的理想释放在网上,而在日常生活的这个“我”,似乎跟互联网上的那个“我”没有半点关系,他们看起来就像是共用一具躯体的两个不同灵魂。但更多的是另一部分的人,他们是内外统一的青年人 —— 我就是我,我是一个完整、独立,并勇于为自己发声的个体。
这批内外统一的年轻人乐于做自己,不需要扮演别人心目中三好青年的完美形象,所以承认自己是垃圾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他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缺陷,并为自己而活,接受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与自己和解。
像葛优躺这有带有负面情绪的形象在微博走红,是青年人勇于去转发、去分享、去倾述、去再创作,去告诉别人“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我觉得躺着什么都不用做的状态挺棒的”。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在以前,内心迫切希望当一个不劳而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也会羞于开口吧。
先前我已经说了,葛优一躺表现出来的颓废、绝望、悲观、生无可恋,正是这批超时工作、超额吃饭、压力大、挣钱难的大众内心状态。压力大很容易理解,但为何压力大导致的不想努力会成为全民狂欢?是什么导致了他们选择了葛优躺来传递内心的渴望?
我认为,这是因为传统努力已经难以实现生活的质变和阶层的上升了。目前在这个国家,由于社会成本高居不下,下层通道往上的空间逐渐已经堵塞。我们都知道“不努力就去死”、“越努力越幸运”诸如此类的励志名言,但是更有把握的是“努力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
这样绝望特质的发言,是青年人洞悉并受困于自身无能的“丧(sàng)文化”的崛起。
1.网络文化的兴起。现今各种贴吧、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日新月异,然而对于这些新兴自媒体的监管、职业道德、行业标准没有明确的约束,就导致这个行业的参差不齐。大多数人都是有从众心理;都有服从权威的心里,而这些网络的大V在很大层度上能够影响这些人的三观。然而作为这个类型的大V因为其本身个人素质不同就会做出不同的行为从而影响到他们所谓的粉丝去跟风,一些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尤其如此。然而作为公众人物的他们对于自身定位的缺失和能力素质的不达标就会导致他们做出一些不当的举动,而人们又不假思索的去模仿和推高就会短时间改变社会风气,扰乱人的三观。这也就是近年来对于让青少年远离快手、抖音一类直播呼吁越来越高的原因。
2.现代都市的快节奏催生的快餐文化日益增长。现代都市的快节奏、高效率使得社会风气日益浮躁、焦虑。尤其是新一代主力军80、90后,正逐步成为社会的脊梁,这一辈人从小到大接受到的国家政策的变革、西方文化洗礼、个性思想冲击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3.种种压力的积聚。现今市场经济兴起对于工作效率和质量要求提高,工作压力爆表。计划生育造成的巨大养老压力也压的他们透不过气。这一辈人大多成家立业但是教育成本和生活成本走高家庭责任是他们不敢停下脚步去调试心情。
4.找不到合理的宣泄口。心中的浮躁、焦虑、压力根本无法同身后的父母孩子去表达,关系的复杂化也无法像以前那样与朋友吐诉。好似堤坝越堆越高。
5.强烈共鸣。丧文化的出现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能够比较完整的概括他们的思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