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曲作品有那些啊,我做作业
展开全部
[仙吕]寄生草 饮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仙吕]醉中天 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中吕]阳春曲 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越调]天净沙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越调]天净沙 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越调]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越调]天净沙 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衷草孤村。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黄芦岸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驻马听 吹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大石调]青杏子 咏雪
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址,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
[幺]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胧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蜡梅绽。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第一折(选)
[仙吕.忆王孙]瑶阶月色晃疏棂,银烛秋光冷画屏,消遣此时此夜景。和月步闲庭,苔浸的凌波罗袜冷。
[胜葫芦]露下天高认气清,风掠得羽衣轻,香惹丁东环佩声。碧天澄净,银河光莹,只疑是身在玉蓬瀛。
[金盏儿]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不甫能今夜成欢庆,枕边忽听晓鸡鸣,则早离愁情脉脉,别泪雨泠泠。五更长叹息,则是一夜短恩情。
[醉扶归]暗想那织女分,牛郎命,虽不老,是长生。他阻隔银河信杳冥,经年度岁成孤另。你试向天宫打听,他决害了些相思病。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第一折(选)
[仙吕.点绛唇]万物乘春,落花成阵,莺声嫩,垂柳黄匀,越引起心间闷。
[混江龙]三春时分,南园草木一时新。清和天气,淑景良辰。紫陌游人嫌日短,青闺素女怕黄昏。寻芳俊士,拾翠佳人。千红万紫,花柳分春。对韶光半晌不开言,一天愁都结做心间恨。憔翠了玉肌金粉,瘦损了窈窕精神。
[油葫芦]杏朵桃枝似绛唇,柳絮纷,春光偏闪断肠人。微风细雨催花信,闲愁万种心间印。罗帏绣被寒孤,欲断魂,掩重门尽日无人问,情不遂越伤神。
裴少俊墙头马上 第一折(选)
[仙吕.鹊踏枝]怎肯道负花期,惜芳菲,粉悴胭憔,他绿暗红稀。九十日春光如过隙,怕春归又早春归。
[寄生草]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这人人和柳浑相类,花飞吹得人心碎,柳眉不转蛾眉系。为甚西园陡恁景狼藉,正是东君不管人憔悴。
http://www.hangtu.com/wstd/zgwxmj/mj18.html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仙吕]醉中天 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中吕]阳春曲 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越调]天净沙 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越调]天净沙 夏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越调]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越调]天净沙 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衷草孤村。
[双调]沉醉东风 渔夫
黄芦岸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驻马听 吹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大石调]青杏子 咏雪
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冻凝沼址,寒侵帐幕,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
[幺]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胧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蜡梅绽。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第一折(选)
[仙吕.忆王孙]瑶阶月色晃疏棂,银烛秋光冷画屏,消遣此时此夜景。和月步闲庭,苔浸的凌波罗袜冷。
[胜葫芦]露下天高认气清,风掠得羽衣轻,香惹丁东环佩声。碧天澄净,银河光莹,只疑是身在玉蓬瀛。
[金盏儿]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不甫能今夜成欢庆,枕边忽听晓鸡鸣,则早离愁情脉脉,别泪雨泠泠。五更长叹息,则是一夜短恩情。
[醉扶归]暗想那织女分,牛郎命,虽不老,是长生。他阻隔银河信杳冥,经年度岁成孤另。你试向天宫打听,他决害了些相思病。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第一折(选)
[仙吕.点绛唇]万物乘春,落花成阵,莺声嫩,垂柳黄匀,越引起心间闷。
[混江龙]三春时分,南园草木一时新。清和天气,淑景良辰。紫陌游人嫌日短,青闺素女怕黄昏。寻芳俊士,拾翠佳人。千红万紫,花柳分春。对韶光半晌不开言,一天愁都结做心间恨。憔翠了玉肌金粉,瘦损了窈窕精神。
[油葫芦]杏朵桃枝似绛唇,柳絮纷,春光偏闪断肠人。微风细雨催花信,闲愁万种心间印。罗帏绣被寒孤,欲断魂,掩重门尽日无人问,情不遂越伤神。
裴少俊墙头马上 第一折(选)
[仙吕.鹊踏枝]怎肯道负花期,惜芳菲,粉悴胭憔,他绿暗红稀。九十日春光如过隙,怕春归又早春归。
[寄生草]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这人人和柳浑相类,花飞吹得人心碎,柳眉不转蛾眉系。为甚西园陡恁景狼藉,正是东君不管人憔悴。
http://www.hangtu.com/wstd/zgwxmj/mj18.html
展开全部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 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
发展历史
初期
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给予元曲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元杂剧源自宋杂剧、金院本。剧作家痛经变乱,对社会人生颇多感悟,写出了深刻思考人生处境与命运的剧本,通过“情”来透视社会。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
中期
元代中业,杂剧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显示剧作家的独特追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
后期
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重要剧作家多活动于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却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
著名剧作家或曲作家
1)关汉卿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2)王实甫 所作杂剧中名目可考的有13种。今存有: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四大王歌舞丽春堂》
《韩采云丝竹芙蓉亭》有佚曲。
《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有佚曲。
3)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3年?),字东篱,中国元代初期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与关汉卿,白仁甫,王实甫(一说郑光祖)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4)白仁甫 名朴,号兰谷,字仁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真定人(现河北省)出身于金朝的官僚家庭,在金末混乱动荡的年代,被元好问收养。后移居南京。作为在野的一代名士,专注于诗酒和杂剧创作。
工词曲。与关汉卿,王实甫(另一说为郑光祖),马致远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庄,与关汉卿同为由金入元的大戏曲家。在其作品中,有著名的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的杂剧《梧桐雨》,其作品歌词典雅,属于文采派。散曲有《天籁集摭遗》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
发展历史
初期
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给予元曲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元杂剧源自宋杂剧、金院本。剧作家痛经变乱,对社会人生颇多感悟,写出了深刻思考人生处境与命运的剧本,通过“情”来透视社会。而散曲创作则内容广泛,当中以叹世归隐的主题最为突出。
中期
元代中业,杂剧创作题材都集中在爱情、神仙道化、文人事迹,显示剧作家的独特追求。在表现爱情时,他们更注重“情”本身,因为渴望寻找一个避世的地方。他们在文人事迹剧中歌咏自己不遇的苦闷,怀乡的愁绪。
后期
元朝晚期,虽然元杂剧在舞台上仍占有重要位置,主题以对封建道德的宣扬、离奇情节为主,但是作品数量大减、内容风格因循,成了衰落主因。杂剧创作中心南移,重要剧作家多活动于今天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地区,却加强了与南戏交流的机会,提供了戏曲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南戏、昆剧及粤剧。
著名剧作家或曲作家
1)关汉卿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2)王实甫 所作杂剧中名目可考的有13种。今存有: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四大王歌舞丽春堂》
《韩采云丝竹芙蓉亭》有佚曲。
《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有佚曲。
3)马致远 马致远(1250年?-1323年?),字东篱,中国元代初期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人。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与关汉卿,白仁甫,王实甫(一说郑光祖)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4)白仁甫 名朴,号兰谷,字仁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真定人(现河北省)出身于金朝的官僚家庭,在金末混乱动荡的年代,被元好问收养。后移居南京。作为在野的一代名士,专注于诗酒和杂剧创作。
工词曲。与关汉卿,王实甫(另一说为郑光祖),马致远等人并称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庄,与关汉卿同为由金入元的大戏曲家。在其作品中,有著名的讲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的杂剧《梧桐雨》,其作品歌词典雅,属于文采派。散曲有《天籁集摭遗》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关汉卿 《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 《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