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划分及评价
2020-01-18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可动流体饱和度作为评价低渗透储层物性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参数已经越来越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它能够反映低渗透储层真实有效的可开采水平,对于正确认识低渗透储层的物性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总结十多年的研究成果,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大小可以把储层物性的好差分为4 类:可动流体百分数大于50% (可动流体孔隙度大于5%)的是较好储层 (Ⅰ类储层),可动流体百分数介于35%~50%之间 (可动流体孔隙度介于3.5%~5%之间)的是中等储层 (Ⅱ类储层),可动流体百分数介于20%~35%之间 (可动流体孔隙度介于2%~3.5%之间)的是较差储层 (Ⅲ类储层),可动流体百分数小于20% (可动流体孔隙度小于2%)的是很差储层 (Ⅳ类储层)。从Ⅰ类储层到Ⅳ类储层,Ⅰ类储层物性最好,Ⅳ类储层物性最差。储层物性具体的评价标准如表3.2 所示。
图3.13 是3口井24块岩心可动流体饱和度与渗透率关系的统计结果。可以清楚地发现,储层的可动流体饱和度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渗透率在1×10-3μm2以下时,可动流体饱和度在40%以下;渗透率超过1×10-3μm2时,可动流体饱和度在40%以上。渗透率低于1×10-3μm2的岩心部分可动流体在40%左右,还是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长庆油田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例子。
表3.2 储层物性分类评价参考标准
图3.13 24块岩心可动流体饱和度与渗透率关系
通过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有学者提出了以微观孔隙结构为标准来划分储层,如表3.3 所示。
表3.3 以微观孔隙结构为标准划分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