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发展战略研究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20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王黔驹 章浩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地质资料是一种国家投入巨额勘查资金获得的特有信息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地质资料中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识。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出现了煤电油运紧张局面,再加上重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对地质资料的需求日益加强,也更凸显了地质资料的作用。对于地质资料工作来说,要更加有效地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就必须大力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

一、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

1.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地质资料可以提供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经过分析和预测的矿产资源供求信息;也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依据现有地质资料,加强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与战略研究,成为国家进行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信息。其次,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前提下,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我国矿业经济发展,促进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方面起到重大作用。再次,地质资料可以广泛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地球科学研究、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农业经济、国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2.地质资料事业发展的需要

据全国地质资料馆统计,2003年部、省两级馆藏机构共接待查阅24603人次,提供查阅传统纸质地质资料8万多种80多万件。地质资料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国家投入巨资开展地质资料数字化工程。截至2003年,全国共完成15446种重要地质资料的数字化。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数字产品目前尚无法提供网络化的社会服务。所以,只有完善和健全各类与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相关的法规制度,加强现代信息服务技术的研发,才能保护好国家投资取得的地质资料,向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地质信息服务。

二、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现状

1.全国地质资料馆社会化服务现状

全国地质资料馆目前收藏了我国20世纪初以来形成的各种地质资料9.5万余种,主要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水工环勘查、物化遥勘查、地质科学研究7类地质资料。按性质分为公开和非公开两大类,非公开类地质资料又分保密和保护两种。

目前,全国地质资料馆提供服务的资料以传统纸介质为主。社会化服务方式主要有:①通过Internet进行目录及摘要的检索服务;②通过复印、照相、拷贝、打印等方式提供地质资料复制服务;③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与地质资料有关的专题咨询、检索、编研等服务。现代技术支持馆藏资料数字化产品网络化服务尚未开展。

随着《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宣传和贯彻执行,地质资料公开利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借阅量逐年增加,用户群更加广泛(如图1所示)。地矿行业单位数量占用户总量的百分比由1999年的45%降到2003年的31%,而冶金、化工等行业单位数量占用户总量百分比都有上升,特别是其他行业(矿业公司、咨询公司等)由4%上升为15%。

图1 资料借阅用户行业统计图

2.我国与发达国家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对比分析

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开展比较成熟,多数发达国家坚持公益性服务宗旨,但都融入了商业性机制。它们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级政府机构、科学协会、科研机构、教育部门、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一般民众等;服务内容丰富,包括大数据量的地质图件、空间数据、文献报告、期刊杂志、地学软件等;服务方式多样,包括商店直接销售、在线销售、免费下载、电话和E-mail订购等。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地质资料产品服务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我国服务主体主要依靠国家、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没有建立固定的商业服务网点;我国服务对象还没有扩大到作为地质资料潜在用户的一般民众;我国服务内容不够丰富,地质资料数字化产品数量相对较少,无法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服务;我国目前仍以传统的窗口式服务为主,尚未建立成熟的网络化服务体系。

究其原因,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①资料管理体制不顺,大量地质资料,特别是属于汇交范围的各类地学数据库、软件等没有及时向国家汇交,造成资料“老化”现象严重;②数据信息管理分散,系统大量异构,标准化程度低,形成信息孤岛,统一公开利用难度较大;③资料管理政策法规不配套,如大量公益性地质资料和大量矿产勘查资料涉及基础地理信息的保密问题,尚无法按规定提供公开利用。

在社会化服务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我国地质资料产品服务为纯公益性质,未引入商业性服务机制,自身造血困难;②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各界无法及时了解地质资料产品信息,服务不够广泛;③我国确定地质资料工作以社会化服务为中心的时间较短,服务配套措施不够成熟。

三、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几点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服务配套法规和标准

地质资料管理体制不顺是资料公益性服务不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体制原因,既使汇交人负担过重,又使执法主体不明,大量地质资料没有及时向国家汇交。因此,理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质资料馆之间的关系,理顺国家两级地质资料馆、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资料馆及各行业地质资料馆之间的关系势在必行,以保证地质资料能够顺利汇交,避免重复馆藏,统一窗口,保障社会化服务顺利进行。

另外,开展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不仅需要完善地质资料汇交、整理、库存保管、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法规,更需要完善地质资料查询、借阅服务、保护及有偿利用等方面的制度。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地质资料服务相关的法规和文件,如《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关于发布公益性地质资料范围的公告》等。但在具体服务工作中仍缺乏配套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对于出现的资料“老化”现象严重、成果地质资料汇交格式统一困难、“涉密”资料的清理和解密工作进度缓慢、资料拒借率居高不下等问题,有必要加强配套法规、制度和标准建设。建议完善《地质资料汇交细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格式》,出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保护期内国家出资勘查开发形成的地质资料有偿利用规定》等法规和标准。

2.增强服务意识,正确认识公开利用和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

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是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必须增强服务意识。首先,应该转变观念。长期以来,地质资料工作重馆藏、轻利用,形成了看摊守业的僵化思想及以资料为本、以藏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只有转变观念,才能认识到社会化服务是资料工作的根本。其次,改善工作模式。确定以服务为中心,在资料接收、验收、整理、入库等众多手工操作环节中推行计算机辅助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料从接收到入库、利用的工作截留时间。同时,减轻工作人员负荷,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精力进行地质资料信息的综合开发利用。

在强调服务意识的同时,要正确认识公开利用和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服务而服务。权益保护不仅仅保护资料汇交人的权益,同时也保护了国家的权益。因此,在具体的资料服务工作中,对我国短缺矿种、具有战略性意义的特种矿产资源、大宗的和优势的矿产资源要分类进行服务,并分别采取严格地保护、严格地控制、适当有条件地限制、有条件地允许等不同的服务办法。例如,全国地质资料馆接收的油气资料,在汇交管理与利用时就应该有别于其他矿产资源。不仅要保护各大油气公司的权益,更应该考虑到国家资源与经济安全、国防军事和国际政治等多方面的权益保护。而对于公益性地质资料,则应该加快清理和解密工作,为全社会提供法规允许范围内的所有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3.丰富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目前,传统服务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数字化资料的特点。需要建立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的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地质资料信息中心,全面实现地质资料现代化服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公众对地质资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对于服务内容,建议采用如下措施进行改善:①加大投入,完成全国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以利于地质资料的现代化服务;②加强与矿权有关的资料汇交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资料清理、催交和处罚工作,建立对非矿项目、工程勘查项目及地质调查项目以外的资料汇交协调机制,加强监督管理;③通过出台涉密资料的清理和解密办法,逐步解决涉密地质资料的利用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者认为,我国地质资料产品社会化服务可引入商业性服务手段,这有利于促进开发潜在市场及扩大用户范围,丰富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推进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进程。

4.加强服务软硬件建设

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硬件环境建设是提高资料服务水平的两个首要条件。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地矿系统从事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的大约900个人员中,中专以下(含中专)学历的人占47%。从专业结构看,有22%的人属于既没有地质专业知识、又没有档案专业知识、更没有计算机专业技能的“三无”非专业人员。为了改变人才结构和提高人员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既拥有高级信息技术水平又具有高素质的人才;②对一些只知地质不知计算机,或只懂档案专业不懂信息技术的“低技能工作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③定期举办各类岗位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讲学座谈,及时了解现代科学和档案学领域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④加强工作人员服务礼仪和行为规范的培训,诸如工作人员的仪表、仪容、服务语言的规范化等。

对于资料服务硬件环境建设,首先,资料保存设施应达到国家标准,资料保存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资料的服务寿命。其次,改善服务环境,如阅览室,既要有普通阅览室,又要配置多功能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声像阅览室等),还要配置必要的工具书、触摸屏检索、复印机、存包柜等,为利用者提供方便。同时,随着地质资料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加速地质资料网络化建设也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地质资料服务社会,路有多长——访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司长邵厥年.地质勘查导报,2004,12(55).

[2]郭真.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作用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6):11~13.

[3]王世强,丁守和.提高甘肃地质资料管理水平的若干思考.第三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海洋地质出版社,2002:20~22.

[4]武鸿铭,汤黎明,张丽亚.档案室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的原因及对策.档案学研究,2003(3):31~33.

[5]李静.新形势下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和方式的若干思考.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3(11):6~8.

[6]张永洁.数字档案馆环境下档案服务方式特点分析.档案天地,2002(5):16~17.

[7]吴初国.提高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思路.中国地质,2000(9):30~32.

作者简介

[1]王黔驹,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2]章浩,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