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中国古代天文学书籍
中国古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阳黑子。中国古代历法不仅包括节气的推算、每月的日数的分配、月和闰月的安排等,还包括许多天文学的内容,如日月食发生时刻和可见情况的计算和预报,五大行星位置的推算和预报等。
如果你想得到这些全部四百多册的天文历法书籍的话注意看图片右下角
我收集的古代天文的书籍目录:
│ 观象玩占.pdf
│ 通雅·天文.pdf
│ 钦定大清会典图——天文(上).pdf
│ 钦定大清会典图——天文(下).pdf
│ 隋书·律历志.pdf
│ 大统历注 不著撰者.pdf
│ 天文略 明 蔡汝楠撰.pdf
│ 宣西通 (清)许桂林撰.pdf
│ 恒星星座书.苏菲.pdf
│ 授时历议.pdf
│ 民历铺注解惑 (德)汤若望撰.pdf
│ 玉烛宝典.pdf
│ 甘石星经.pdf
│ 目录树.bat
│ 算七政交食凌犯法 全一册.pdf
│ 推春秋日食法 (清)施彦士撰 .pdf
│ 新编遵依司天台经纬历书 (明)陆位校.pdf
│ 春秋日食辨正(清)王韬撰.pdf
│ 晋书·律历志.pdf
│ 步天歌(影印版).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一-卷二.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三-卷四.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五.pdf
│ 七政推步 (明)贝琳-卷六-卷七.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一.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七.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三.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二.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五.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八.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六.pdf
│ 三才实义天集 (清)周于漆-四.pdf
│ 《清史天文志》稿本01.pdf
│ 《清史天文志》稿本02.pdf
│ 三垣七政二十八宿周天精鉴 (明)章士纯撰.pdf
│ 三垣列舍入宿去极集 不著撰者.pdf
│ 三统术详说 (清)陈澧撰.pdf
│ 交食通轨日食通轨月食通轨四馀通轨五星通轨 不著撰者.pdf
│ 历象本要 (清)杨文言撰.pdf
│ 古今推步诸术考 (清)汪曰桢.pdf
│ 古周髀算经 (汉)赵君卿注.pdf
│ 周天星位经纬宿度考 不著撰者.pdf
│ 周髀算经周髀算经音义 赵君卿注 (宋)李籍撰.pdf
│ 唐月令注全一册【李林甫】.pdf
│ 嚣嚣子历镜 (清)胡袭参 方江自辑.pdf
│ 四时气候集解【明】李泰.pdf
│ 回回历法释例 (明)贝琳撰.pdf
│ 地球图说 (法)蒋友仁译.pdf
│ 大清时宪书笺释 (清)缪之晋辑.pdf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一.pdf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三.pdf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二.pdf
│ 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 (明)周云撰-四.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一.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七.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三.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九.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二.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五.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八.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六.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一.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七.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三.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二.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五.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六.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十四.pdf
│ 观象玩占 (唐)李淳风撰四.pdf
│
├─钦定仪象考成
│ 钦定仪象考成-01_钦定仪象考成_卷首上.pdf
│ 钦定仪象考成-02_钦定仪象考成_卷首下.pdf
│ 钦定仪象考成-03_钦定仪象考成_卷一至卷三.pdf
│ 钦定仪象考成-04_钦定仪象考成_卷四至卷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05_钦定仪象考成_卷七至卷九.pdf
│ 钦定仪象考成-06_钦定仪象考成_卷十至卷十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07_钦定仪象考成_卷十三至卷十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08_钦定仪象考成_卷十七至卷十九.pdf
│ 钦定仪象考成-09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至卷二十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10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五.pdf
│ 钦定仪象考成-11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12_钦定仪象考成_卷二十七至卷三十.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一.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七.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三.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九.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五.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八.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一.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三.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二.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五.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六.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十四.pdf
│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不著撰者-四.pdf
│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一.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七.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三.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九.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一.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七.pdf
钦定天文正义 不著撰者-二十三.pdf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
│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一.pdf
│ 推步法解 (清)江永撰-二.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一.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七.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三.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九.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二.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五.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八.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六.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一.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三.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二.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十四.pdf
│ 新制灵台仪象志 (比)南怀仁撰-四.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一.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三.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二.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五.pdf
│ 春秋日食集证 (清)冯澄撰四.pdf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一.pdf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三.pdf
│ 春秋朔闰至日考 (清)王韬撰二.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一-卷二.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三-卷四.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五.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八-卷九.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六-卷七.pdf
│ 春秋长历 (清)陈厚耀卷十.pdf
│
至于《甘石星经》,在宋代就失传了,只有在《开元占经》里有相关的引述。
甘德,战国时楚国人。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张衡,字平子,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诞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今河南省南阳市城北五十里石桥镇)。祖父张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
张衡根据自己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认识和实际观察,认真研究了这三种学说,认为浑天说比较符合观测的实际。他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浑天理论,大胆地对天象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张衡在西汉耿寿昌发明的浑天仪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浑天说,创制了一个比以前都精确、全面的多的“浑天仪”。创制了一个能够精确在表演浑天思想的“浑天仪”。
作者:杜?云,崔振华,苗永宽,肖耐园 主编
出版:中国科技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 ...后收回,成了中国现代天文台的一部分。 中国完全凭借自己力量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天文台是1934年建成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至此,中国天文学走上现代天文学发展之路。 这本书所写的,是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缓慢地、逐步地向近代天文学过渡,并在摆脱殖民地危险的斗争过程中,完成了近代天文学向现代天文学的过渡。回顾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要看到它的辉煌,也要看清它固有的缺陷。既讴歌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建立,又清醒地看到它薄弱的基础。我国今日之天文学,是一代又一代天文学家奋斗的产物。老一辈中国天文学家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永久的财富。这种精神终将激励我们不懈努力,以跨入世界天文学的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