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结婚有什么风俗习惯吗?
1、合肥
新娘上车站糕上,亲友口念吉祥句
合肥的新娘很多是哥哥或弟弟、表哥表弟、堂哥堂弟等(背之前要给红包)背出家门,也有新郎抱出来的。上车时要在地下放糕,新娘脚踩糕上,再坐进车内,有些地方要带一条糕回男方家,寓示“高来高去”。新娘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
2、芜湖
男童持盘候新郎,新娘头上插稻穗
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先祭拜祖先,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此时新郎下车,给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新娘头上要插稻穗和红花,新郎给捧花之后,媒婆将新娘挽出大厅。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脸盆挽脸的洗脸水泼出去,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有成。
喜期挑选要注意,新娘车里脚踩糕
3、蚌埠结婚之前挑选喜期要注意避开双方父母出生月份和生日,定后忌改,因旧时有以此定终生之说。
一般男方下礼至女家,便带回新娘嫁妆,往返时双方均用鞭炮迎送。男家在下礼带回新娘嫁妆后,即发车迎娶新娘。新娘在轿车里脚下有云片糕两条,意为“步步登高”,沿用旧婚礼中“新人不走旧路”的习俗。
4、宿州
男方准备上车礼,女方嘴中含米粒
在宿州结婚时,女方一般会提出要上车礼4000——6000元不等,在上车之前女方家会给女孩子压腰钱,女孩子会坐在正屋的正门口,等待着男方给女方穿上头鞋,女方的婶子还要给女方梳梳头,同时女方还要在嘴里含米粒,寓意多子。婚礼当天,男方家带一个抱着红公鸡的小孩童去迎接新娘。
5、安庆
新娘鞋上再穿鞋,找个男孩压下床
结婚的时候,新娘子在接过门之前是不能脚下地的,即使要走路,也要在鞋上再穿一双鞋子,上车时,一般由新娘的兄弟或者父亲背上车子。新郎这边接新人时,要先准备一个火盆,让新娘从火盆上跨过去。接新娘的老妈子一般是两个人,要求是全福人,另外,新床要有全福人压过床,或者找个小男孩先压下床。
迎亲
婚期经双方协定后,男方要进行一系列迎亲活动。
迎亲人:迎亲礼俗是传统习俗。合肥地区于婚期前夕,男家盛设筵席,招待亲友,并备轿两乘,一为新娘坐的花轿,一为新郎坐的呢轿;还有大灯笼、火把各四对,火把为干篾片捆扎,为迎亲照路之用。晚宴毕,在祖堂内设香案、铺红毡,新郎着礼服,向祖宗、父母、族邻尊长先后礼拜,然后奏乐。新郎坐入花轿中,另一男孩坐入呢轿,谓之“压轿”。
新娘上轿时系列礼俗
索开门礼:男方花轿到女家门口后,女家紧闭大门,男方来人一面放爆竹,一面用红纸包礼金从大门缝塞入,催女家开门。如仍不开门,则继续放爆仗、塞红纸包,直至门开而止。此俗是抬高新娘身价,并非单纯索取钱财;但对穷苦人家则是增加负担了。
新娘随身带的物品
皖南绩溪一带,新娘要随身带几只红布袋,有的红袋装五谷,是花轿经过桥梁和路旁时,由新娘向外撒给“路神”“桥神”的供品;有的红袋装赤豆、枣子、板栗、花生、瓜子、百子糕,是作为闹新房时撒给宾客的礼物。
花轿起程
女家燃放鞭炮,鸣锣奏乐。皖南一带,女家要把石磨的上半块取下,压在蚕筐里,意味磐石无移,夫妻同偕到老。
花轿到达男家
快临迎新郎家村庄时,花轿稍停片刻,谓之定轿。花轿到达男家的时间,一般以傍晚为好。皖南一带,女方发轿后,男方以灯笼火把相迎。花轿到男家门口时,火炮、鞭炮响成一片,气氛十分热闹。
捺性子
花轿到达门口后,新娘把随身带的收口荷包勒紧,在轿内静候半个多小时,叫“捺性子”。意思闺女在娘家娇生惯养,可以任性逞强,而出嫁做了媳妇,就再不能那样任性了。这就是捺性子的由来。
拜堂
拜堂是传统婚俗的重要仪式,一般都在堂屋中举行。新娘被扶到堂屋,再拉新郎站到一块,男左女右,司仪喊:“一拜天地”,两新人便共同朝上一跪拜;再喊:“二拜祖宗”、“三拜公婆”,两新人又转身向祖宗牌位、公婆先后跪拜。这都要磕三个头。最后喊:“夫妻互拜”,两新人彼此共同鞠躬。也有新娘下跪,而新郎只鞠躬道礼的。这也是表现男尊女卑吧。有的地方在夫妻互拜之前,还要向亲友一拜。拜堂时,堂屋红灯高照,炮响震天,屋内外一片喜庆气氛。有的地方,在拜堂刚毕时,亲友中的男青年以拳击新郎背,叫“打发拳”,也是一种庆贺方式。
入洞房
拜堂毕,继续以传袋方式,傧相扶新娘、新郎进入洞房,新娘入洞房时,凡有楼房的人家,公婆事先登楼,以示自已是长辈身份,地位高于新媳妇。而新娘进房时,要抬头仰面,据说以后可以少受气;如低头进房,在婆家就抬不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