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其实近年还有很多考古发现,只列举下面几例:
2010年度古新发现:“南澳1号”明代沉船:
“南澳Ⅰ号”是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它为解决中国海外贸易、航海、制瓷等诸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材料,研究明代中国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以陶瓷为例,沉船中大量的漳州窑系产品极富特色。由于漳州窑的属性,目前国内传世与出土的器物均不多见,窑址发掘亦多为残件;本次发掘不仅提供了品种极为丰富的成品,同时也填补了16-17世纪间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东南沿海经济结构变化等资料的空白。
2011年考古发现: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郊、二七区侯寨乡的樱桃沟景区内。在5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发现3000多件石制品、12000多件动物骨骼及碎片、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迭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这处新发现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同时也发掘出土一系列与现代人行为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老奶奶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将近年来在嵩山东南麓调查及发掘的数量众多的旧石器地点完整地连接起来。这些地点既有临时活动场所,也有长期居住的中心营地,还有专门的石器加工场所,以及摆放石堆与大象头骨的特殊活动遗迹。其分布明显成群组聚集,构成多个以基本营地为中心,各类临时活动地点成放射状分布的遗址群。遗址群沿古代河流两侧分布,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新发现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2012年考古发现: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由皇城(北)和汉城(南)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点,尚存三组东向的建筑基址。其中北组的中部偏后,有三座地面保存较高的圆台形建筑基址,编号为YT1、YT2和YT3。
根据发掘的遗迹形制和遗物可知,YT1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六角形佛教建筑基址。于辽代始建,至少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筑,金代以后才逐渐废弃。YT2和YT3可确认是六角形塔基,二塔基的包砖、散水的做法和规格均与YT1相同。本次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辽代都城遗址考古。根据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可以确认西山坡是一处辽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遗址,位置重要,规模庞大。佛寺北组为东向的长方形院落,四周有院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大型的六角形砖木混合结构建筑(YT1),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砖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筑基址和广场。YT1建筑结构特殊,柱础雕刻莲花纹、龙凤纹,出土刻画写实、彩绘贴金的泥塑造像,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基址的等级和功能。这次发掘成果确认了西山坡建筑遗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筑性质,对重新认识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形制布局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次考古新发现为研究辽代考古、历史、佛教和建筑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考古发现: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地点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工作,共发掘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墓葬均早期被盗。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分为有底箱和无底箱两类。墓葬方向和大小相近。方向为南北向,椁室长5~7米、宽3~4.5米、高2~2.2米。共出土遗物620余件,其中陶器有罐、鼎、盆、钵、瓮、壶、井、灶等;漆木器有耳杯、奁、几、盘、盒、木俑、马、璧、杖、器座、案、半圆形器、织机模型等;铜器有弩机、带钩、扣饰、钱币有“半两”和“五铢”;另有少量铁器、竹编器、草(棕)编器等。重要收获有M1出土的50余支木牍、M2出土的玉质印章和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M3出土的920余支(编号数量)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等。M1出土木牍书写内容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类。M3竹简为医简,经初步整理,医书暂定名为《五色脉诊》《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医马书》。墓葬年代初步推测为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出土四部织机模型应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多综多蹑织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四川出土的医简是继马王堆之后出土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医简医学文物。
2014年考古发现: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郁南县。该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4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取得突破性收获——这里是广东目前确认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这一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将该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该遗址的发现既是岭南及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进展,为华南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机。
2015年考古发现:郭家庙曾国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家庙曾国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总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分为郭家庙曾国墓地和曹门庙墓区。郭家庙墓地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北岗为郭家庙墓区,南岗为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墓地东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群1.5公里。 2002年和2014年对郭家庙墓地的两次发掘,证实这一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2014年的考古发掘,因其重大的学术价值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展览是首次将2002年和2014年郭家庙墓地的发掘成果展出。郭家庙曾国墓地与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文峰塔曾国墓地、擂鼓墩曾国墓群共同构建了曾国考古学的年代序列,为研究曾国历史与周代封国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考古发掘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2010年度古新发现:“南澳1号”明代沉船:
“南澳Ⅰ号”是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它为解决中国海外贸易、航海、制瓷等诸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材料,研究明代中国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以陶瓷为例,沉船中大量的漳州窑系产品极富特色。由于漳州窑的属性,目前国内传世与出土的器物均不多见,窑址发掘亦多为残件;本次发掘不仅提供了品种极为丰富的成品,同时也填补了16-17世纪间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东南沿海经济结构变化等资料的空白。
2011年考古发现: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郊、二七区侯寨乡的樱桃沟景区内。在5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发现3000多件石制品、12000多件动物骨骼及碎片、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迭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这处新发现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同时也发掘出土一系列与现代人行为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老奶奶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将近年来在嵩山东南麓调查及发掘的数量众多的旧石器地点完整地连接起来。这些地点既有临时活动场所,也有长期居住的中心营地,还有专门的石器加工场所,以及摆放石堆与大象头骨的特殊活动遗迹。其分布明显成群组聚集,构成多个以基本营地为中心,各类临时活动地点成放射状分布的遗址群。遗址群沿古代河流两侧分布,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新发现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2012年考古发现: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由皇城(北)和汉城(南)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点,尚存三组东向的建筑基址。其中北组的中部偏后,有三座地面保存较高的圆台形建筑基址,编号为YT1、YT2和YT3。
根据发掘的遗迹形制和遗物可知,YT1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六角形佛教建筑基址。于辽代始建,至少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筑,金代以后才逐渐废弃。YT2和YT3可确认是六角形塔基,二塔基的包砖、散水的做法和规格均与YT1相同。本次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辽代都城遗址考古。根据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可以确认西山坡是一处辽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遗址,位置重要,规模庞大。佛寺北组为东向的长方形院落,四周有院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大型的六角形砖木混合结构建筑(YT1),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砖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筑基址和广场。YT1建筑结构特殊,柱础雕刻莲花纹、龙凤纹,出土刻画写实、彩绘贴金的泥塑造像,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基址的等级和功能。这次发掘成果确认了西山坡建筑遗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筑性质,对重新认识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形制布局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次考古新发现为研究辽代考古、历史、佛教和建筑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考古发现: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地点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工作,共发掘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墓葬均早期被盗。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分为有底箱和无底箱两类。墓葬方向和大小相近。方向为南北向,椁室长5~7米、宽3~4.5米、高2~2.2米。共出土遗物620余件,其中陶器有罐、鼎、盆、钵、瓮、壶、井、灶等;漆木器有耳杯、奁、几、盘、盒、木俑、马、璧、杖、器座、案、半圆形器、织机模型等;铜器有弩机、带钩、扣饰、钱币有“半两”和“五铢”;另有少量铁器、竹编器、草(棕)编器等。重要收获有M1出土的50余支木牍、M2出土的玉质印章和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M3出土的920余支(编号数量)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等。M1出土木牍书写内容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类。M3竹简为医简,经初步整理,医书暂定名为《五色脉诊》《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医马书》。墓葬年代初步推测为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出土四部织机模型应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多综多蹑织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四川出土的医简是继马王堆之后出土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医简医学文物。
2014年考古发现: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郁南县。该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4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取得突破性收获——这里是广东目前确认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这一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将该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该遗址的发现既是岭南及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进展,为华南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机。
2015年考古发现:郭家庙曾国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家庙曾国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总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分为郭家庙曾国墓地和曹门庙墓区。郭家庙墓地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北岗为郭家庙墓区,南岗为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墓地东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群1.5公里。 2002年和2014年对郭家庙墓地的两次发掘,证实这一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2014年的考古发掘,因其重大的学术价值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展览是首次将2002年和2014年郭家庙墓地的发掘成果展出。郭家庙曾国墓地与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文峰塔曾国墓地、擂鼓墩曾国墓群共同构建了曾国考古学的年代序列,为研究曾国历史与周代封国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考古发掘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展开全部
曹操墓葬确认
曹操的墓在哪里?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昨日,省文物局、安阳市及国家文物局有关方面负责人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曹操高陵!据悉,墓内发现三具遗骸,其中一具疑为曹操遗骨。目前,该墓共发掘出器物250余件。
身为古代伟人,曹操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曹操墓到底在哪里?1000多年来,众说纷纭,谜团重重。七十二疑冢、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昨日10时,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国家文物局郑重公布,历经1年零半个月的考古发掘,经多名专家细致考证,文物部门终于确认了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传说中的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发现】“魏武王”多件遗物出土
“这绝对是本世纪以来,我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梁满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室主任、著名汉魏史学家,他这样评价本次考古的发掘成果。
昨日10时许,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二楼,“安阳西高穴大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副局长孙英民以及多名考古专家出席发布会。此外,安阳市市长张笑东带领安阳市文化、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发布会。孙英民向外界郑重公布了本次考古发现。
孙副局长介绍,该大墓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曾多次被盗,为及时有效地予以保护,去年12月,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这是怎样一座陵墓?孙副局长表示,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该墓曾数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在考古发掘中,目前一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
这批文物中,尤其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珍贵。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回的该墓被盗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主薄车”、“咸阳令”、“纪梁”、“侍郎”、“宋王车”、“文王十子”、“饮酒人”等文字,堪称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墓室清理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经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经鉴定,他就是传说中的曹操!
【断定】六依据断定为曹操墓
“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我们认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墓的墓主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献中记载的高陵墓。”孙英民表示。
究竟有哪些有力证据呢?孙英民阐明了六大理由。
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符;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的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相关史书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人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孙英民表示,综上所述,专家们才最终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内情】墓内发现三具遗骸
考古发现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石牌,会不会是曹操将其兵器赏赐给大臣,大臣去世时,将此物带到了自己的坟墓内?有记者提出了疑问:这个会不会是曹操大臣的坟墓?
对此,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考古与古文字学家郝本性表示,墓中发现了多个石牌,都标有“魏武王常所用”的字样,而这些都是曹操生前贴身使用的东西,即使曹操将其赏赐给下属,也不可能将这么多自己常用的器物赏赐给同一个人。尤其是其中一个石制枕头,这种东西是不太可能赏赐给大臣的。
墓中的男子年龄和身份,又是如何确定的呢?“鉴定过程当中,我们使用的方法非常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王明辉,是进行人骨骨龄鉴定的专家。据他介绍,在曹操墓中发现一男二女,一共三具遗骸。其中,男性遗骸保存不太好,只存留有颅骨上半部分和其他一些遗骨,对其年龄,只能判定为60岁左右,限于遗骨保留得少,很难对尸体主人的年龄再次精确。另外,一名女性被鉴定为生前50多岁,一名女子被鉴定为年轻女子。王博士表示,根据科学鉴定,这几具遗骸的骨质疏松程度较小,证明主人生前营养程度均比较高,这与他们的身份相匹配。
【意义】曹操墓发掘影响深远
“曹操墓是一个时代和历史的载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表示,因为此前该墓已经被盗墓者“光临”多次,发掘的难度相当大,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刘庆柱说,曹操高陵墓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一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墓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
第二,曹操高陵墓的发现,让人们新获了许多历史信息,必将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新的篇章。
第三,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相关领域的研究必将获得新的突破。而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墓葬及有关遗存的保护展示,必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刘庆柱说,曹操高陵墓的发掘,有许多工作仍在进行中,如陵园建筑、墓地布局的相关调查等。在曹操墓的周围,很有可能发现陪葬墓等。因此,文物部门在保护曹操墓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遗迹的保护,争取做到“发现一个点,保护一大片”。
曹操的墓在哪里?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昨日,省文物局、安阳市及国家文物局有关方面负责人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文献中记载的曹操高陵!据悉,墓内发现三具遗骸,其中一具疑为曹操遗骨。目前,该墓共发掘出器物250余件。
身为古代伟人,曹操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曹操墓到底在哪里?1000多年来,众说纷纭,谜团重重。七十二疑冢、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昨日10时,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国家文物局郑重公布,历经1年零半个月的考古发掘,经多名专家细致考证,文物部门终于确认了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传说中的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发现】“魏武王”多件遗物出土
“这绝对是本世纪以来,我国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梁满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汉魏室主任、著名汉魏史学家,他这样评价本次考古的发掘成果。
昨日10时许,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二楼,“安阳西高穴大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关强,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副局长孙英民以及多名考古专家出席发布会。此外,安阳市市长张笑东带领安阳市文化、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参加了发布会。孙英民向外界郑重公布了本次考古发现。
孙副局长介绍,该大墓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曾多次被盗,为及时有效地予以保护,去年12月,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这是怎样一座陵墓?孙副局长表示,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该墓曾数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在考古发掘中,目前一共出土器物250余件,有金、银、铜、铁、玉、石、骨、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类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铁镞、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圭、石璧、石枕、刻铭石牌、陶俑等。
这批文物中,尤其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珍贵。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回的该墓被盗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这批画像石画工精细娴熟,雕刻精美,内容丰富,有“神兽”、“七女复仇”等图案,并刻有“主薄车”、“咸阳令”、“纪梁”、“侍郎”、“宋王车”、“文王十子”、“饮酒人”等文字,堪称汉画像石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墓室清理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经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经鉴定,他就是传说中的曹操!
【断定】六依据断定为曹操墓
“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我们认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墓的墓主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献中记载的高陵墓。”孙英民表示。
究竟有哪些有力证据呢?孙英民阐明了六大理由。
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符;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的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相关史书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人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孙英民表示,综上所述,专家们才最终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内情】墓内发现三具遗骸
考古发现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石牌,会不会是曹操将其兵器赏赐给大臣,大臣去世时,将此物带到了自己的坟墓内?有记者提出了疑问:这个会不会是曹操大臣的坟墓?
对此,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考古与古文字学家郝本性表示,墓中发现了多个石牌,都标有“魏武王常所用”的字样,而这些都是曹操生前贴身使用的东西,即使曹操将其赏赐给下属,也不可能将这么多自己常用的器物赏赐给同一个人。尤其是其中一个石制枕头,这种东西是不太可能赏赐给大臣的。
墓中的男子年龄和身份,又是如何确定的呢?“鉴定过程当中,我们使用的方法非常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士王明辉,是进行人骨骨龄鉴定的专家。据他介绍,在曹操墓中发现一男二女,一共三具遗骸。其中,男性遗骸保存不太好,只存留有颅骨上半部分和其他一些遗骨,对其年龄,只能判定为60岁左右,限于遗骨保留得少,很难对尸体主人的年龄再次精确。另外,一名女性被鉴定为生前50多岁,一名女子被鉴定为年轻女子。王博士表示,根据科学鉴定,这几具遗骸的骨质疏松程度较小,证明主人生前营养程度均比较高,这与他们的身份相匹配。
【意义】曹操墓发掘影响深远
“曹操墓是一个时代和历史的载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表示,因为此前该墓已经被盗墓者“光临”多次,发掘的难度相当大,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刘庆柱说,曹操高陵墓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一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墓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
第二,曹操高陵墓的发现,让人们新获了许多历史信息,必将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新的篇章。
第三,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相关领域的研究必将获得新的突破。而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墓葬及有关遗存的保护展示,必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刘庆柱说,曹操高陵墓的发掘,有许多工作仍在进行中,如陵园建筑、墓地布局的相关调查等。在曹操墓的周围,很有可能发现陪葬墓等。因此,文物部门在保护曹操墓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他遗迹的保护,争取做到“发现一个点,保护一大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20世纪中国考古领域有许多重大发现。这里主要是广义上的考古发现。1925年王国维在题为《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发见之新学问》的讲演中,集中介绍了前所未见的五项重大发现———即殷墟甲骨、塞上简牍、敦煌遗书、大库档案、少数民族古文字。笔者认为,从今天来看,这个总结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后来考古上的大的发现基本上是在这五个方面的基础上展开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2005 周公庙发现商周墓址和居址
2006 中国龙的来源
2007 天津蓟县东营坊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
2008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2009 曹操墓发掘
呵呵 楼主 采纳我吧 我需要你的悬赏分
我可是考古的痴迷者
盗墓贼死光光!!!!!!!!!!!!!!!
2006 中国龙的来源
2007 天津蓟县东营坊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
2008 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
2009 曹操墓发掘
呵呵 楼主 采纳我吧 我需要你的悬赏分
我可是考古的痴迷者
盗墓贼死光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