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花旦流派有哪些?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工花旦。在越剧唱腔艺术发展史上,袁雪芬是个重要的代表人物。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对越剧旦角唱腔的发展、提高和里派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袁派唱腔的风格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声情并茂。流派传人:筱水招、朱东韵、陶琪、华怡青、方亚芬、李沛婕、陈慧迪、徐琼、徐晓飞等。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工花旦。其主要特点是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傅派是越剧花旦唱腔中的重要流派。流派传人:薛莺、张金月、胡佩娣、张腊娇、洪芬飞、陈岚、何英、陈颖、陈飞、颜佳、陈艺、裘丹莉、董鉴鸿、盛舒扬等。
王派:由王文娟创立。工花旦。她以善于表演人物神态、传达内心感情著称。王文娟博采众长,追求创新,逐步形成了自然流畅、平易质朴、情意真切的风格。流派传人:钱爱玉、周云娟、舒锦霞、单仰萍、洪瑛、俞建华、何炯华、王志萍、李敏、陈晓红、王桂萍、陈萍、宓永仙、夏艺奕等。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工花旦。特点是感情真挚浓厚,曲调朴实,花腔不多,但组织严密,节奏鲜明,音型简练并经变化反复出现,形成给人印象深刻的特征。流派传人:朱祝芬、周雅琴、傅幸文、王杭娟、王毓梅、朱蔺、余福英、邹红、金静、周美姣、徐洁明、钱丽文、戚继仙等。
吕派:由吕瑞英创立。工花旦。是越剧流派中最年轻的流派(各流派中创派时间最迟)。吕瑞英的唱腔在质朴细腻、委婉深沉的袁派基础上,增加了其绚丽多彩、雍容花俏的唱腔。她的唱腔乐感强,有越剧界“抒情女高音”的美誉。代表剧目有:《打金枝》、《西厢记》、《花中君子》,《穆桂英》等。流派传人:孙智君、陈辉玲、吴素英、黄依群、赵海英、张咏梅等。
金派:由金采风创立。工花旦。金采风师承袁雪芬,并吸收施银花、范瑞娟、傅全香各家精华,高雅得体。她擅演大家闺秀,唱腔婉转回荡,吐字清晰,运气自然、富于韵味。流派传人:谢群英、黄美菊、裘锦媛、樊婷婷等。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工花旦。其唱腔的主要特点是:曲调细腻婉转,深情意浓;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流派传人:薛桂珍、袁小云、杨学梅、何赛飞等。
周派:由周宝奎创立。工老旦。周宝奎有“老旦王”之称。唱腔质朴真切,塑造人物性格身份各异。戏路较宽。演技老到,塑造人物生动,能根据各种人物性格设计唱腔,使人物形象在唱腔中得以生动体现。代表剧目:《碧玉簪》中的婆婆,《红楼梦》中的贾母等。流派传人:俞会珍、王铧丽、周燕儿等
1.小生
尹(桂芳)派:
字重腔轻,以情带声,善于运用重音和音色、速度的变化表达人物 感情的起伏,特色是深沉隽永,流畅舒展,缠绵柔和。尹派代表作有《何文秀》中的何文秀、《屈原》中的屈原、《沙漠王子》中的沙漠王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等。尹派优秀传人有尹小芳、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萧雅等。
范(瑞娟)派:
朴素大方,稳健轩昂,咬字坚实,旋律起伏多变,带男性气质,有阳刚之美。范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李娃传》中的郑元和、《打金枝》中的郭嫒等。范派优秀传人有丁赛君、史济华、方雪雯、章瑞虹、吴凤花等。
徐(玉兰)派:
华彩俊逸,洒脱流畅,奔放高亢,感情炽烈,曲调大起大落,跌宕明显。徐派代表作有《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西厢记》中张珙、《春香传》中李梦龙、《追鱼》中张珍、《北地王》中刘谌等。徐派优秀传人有徐小兰、金美芳、刘丽华、汪秀月、钱惠丽、翁荔英、张小君等。
陆(锦花)派:
演唱不尚华丽,不善雕琢,朴实清丽,自然流畅,擅长扮演儒生、穷生巾生。 陆派代表作有《珍珠塔》中方卿、《彩楼记》中吕蒙正、《情探》中王魁、《盘夫》中曾荣等。陆派优秀传人有夏赛丽、黄慧、许杰、曹银锑、裘巧芳等
毕(春芳)派:
发声清脆且富有弹性,音域较宽,善于运用唱法的变化来塑造人物形象。擅
长演喜剧。毕派代表作有《王老虎抢亲》中的周文宾、《白蛇传》中的许仙、《玉堂春》中的王金龙、《血手印》中的林招得、《卖油郎》中的卖油郎等
毕派优秀传人有杨童华、杨文蔚、丁小娃、孙建红等。
竺(水招)派:
表演细腻妩媚,清新脱俗,唱腔甜润而柔糯,尤为突出的是戏路宽广,花旦、青衣、小旦、小生、老生乃至老旦等行当都能应付自如,擅演剧目有《南冠草》、《碧玉簪》《柳毅传书》等。传人有竺小招,孙婷涯,孙静等
2.花旦
袁(雪芬)派:
唱腔旋律淳朴而委婉,节奏变化多端,唱法上重视润腔、气口运用、力度对比,因而从容自如,韵味很浓。 袁派代表作有《祥林嫂》中的祥林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梁祝哀史》中的祝英台、《香妃》中的香妃等。袁派优秀传人有方亚芬、陶琪、华怡青等。
傅(全香)派:
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激情充沛,细腻传神。被誉为“越剧的花腔女高音”。傅派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情探》中的敫桂英、《李娃传》中的李亚仙、《杜十娘》中
袁派
袁派是越剧大师袁雪芬创立的花旦角色,袁雪芬11岁进入四季春科班学戏,初学的是男班的丝弦正腔调,出科后与女子越剧四工腔时的代表人物王杏花同台,袁老的唱腔受其影响比较大。袁派是在迟腔调的基础上形成的,是越剧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
袁派在实际的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改进和创新。在四十年代,袁老的唱腔音调一般比较低沉哀怨,叙述性和倾述性比较强,特别注重唱腔层次的变化,善于根据文物形象的需要表达情感,打破越剧传统的上下句对仗的格式,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忠魂鹃雪》的“痛责”、《绝代艳后》中的“三哭”。
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随着越剧题材的不断增多,袁派又在塑造新的人物的音乐形象时有了新的发展。前辈始终是前辈,一生为此一件事奋斗不止,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有了如今悦耳的越剧。越剧的戚派和吕派、花旦都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金派
金派是金采风创立的越剧花旦流派,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生于上海,如行先唱旦角后唱生角,再后来改为旦角,以闺门旦应工,兼唱花旦,在袁派的基础上并根据自己嗓音特点吸收傅派等其他流派的唱腔特色,形成自己的流派“金派”。
金派唱腔婉转秀丽,刚柔并济,特别讲究念白的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按照自己对角色的理解,不断对唱腔和表演进行新的探索。金采风塑造的《红楼梦》中王熙凤一绝很是精彩,感染力也非常强。
戚派
戚派是戚雅仙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戚派是在不断继承袁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自己独特的特征音调和润腔唱法,创立“戚派”。戚雅仙15岁开始学戏,起初受袁雪芬的唱腔和表演的影响,对此不断学习,因而被观众成为“袁派小花旦”。
戚雅仙的唱腔一方面擅长表达悲剧情绪,同时另一方面也能创造出欢快、明朗活波的曲调,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灵活。其唱腔简单朴素,在节奏和唱法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尤其是其甩腔的运用和唱法,更是一绝。
张派
张派是张云霞创立的旦角流派,张云霞曾在童年学习过京剧余派须生戏,1946年加入雪生越剧团后,其唱腔和表演深受袁雪芬的影响,张云霞的唱腔除了在受袁派的影响外,还融入了傅派多彩华丽的特色,且还吸收京剧、昆曲的影响,在声乐方面,借鉴西洋声乐的发声方法。借大家之所长,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张派”。
张云霞除了擅长演花旦,对刀马旦、青衣、闺门旦你也都擅长,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对同一行当中的不同人物,根据不同人物的性格赋予其不同的音乐形象,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经久难忘。
吕派
吕派是吕瑞英创立的旦角流派,其唱腔师承袁派,吕瑞英戏路宽广,专长花旦,兼擅花衫、青衣,刀马旦,嗓子音域较宽,音色甜美,在袁派唱腔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条件和擅演剧目创新发展,自成一格,形成被公认为“吕派”。
吕瑞英音色甜美,音区宽至13度。吕派所塑造的形象大多以活波可爱、年轻机灵的小姑娘为主,像《西厢记》中的红娘,《九斤姑娘》中的九斤姑娘,都是一个个比较青春的角色,一种活波,轻快、青春之感铺面而来。
傅派
傅派是傅全香老师创立的越剧花旦流派。傅全香14岁开始学艺,主要学花旦,师承施银花,其的唱腔和唱法特点前期多和施银花相似,在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上,不断借他所长,从唱腔到表演身法上都有所借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久经磨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艺术风格,由此“傅派”成立。
傅全香老师嗓音条件非常好,音域宽厚,音色甜美,素有“金嗓子”之称,在唱的过程中,巧妙地将真假声结合起来,强调声音的位置和共鸣,中低音委婉柔美,高低音衔接自然,与其他流派的唱法有所不同。
王派
王派是王文娟创立的越剧花旦流派,王文娟13岁开始学艺,初学小生,两年后改学花旦,与越剧徐派开宗之祖徐玉兰搭档,半世纪之久, 王文娟的唱腔,早年曾受支兰芳、小白玉梅、王杏花的影响,后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唱腔风格,被公认为“王派”。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实,自然流畅,韵味浓郁。在表演上,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员"之称,其唱腔也情真意切,运腔平缓委婉而且深藏着一种内在的力量,在其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很多鲜活的形象,从林妹妹到鲤鱼精,再到孟丽君,杨开慧,每一个经典形象都倾尽了心力,值得敬佩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