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上学怎么办?
第一,提前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孩子们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在自己的孩子需要上学之前,就应该给他们灌输一些知识。例如,他们可以和许多孩子一起玩,在学校有许多玩具,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第二,教会孩子学会独立。在孩子上学之前,最好给他们一些独立的生活知识,比如自己穿衣,自己排便。如果他们在学校不能自立,可能会给孩子或者老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先熟悉环境。在孩子上学之前,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周围转转,这样可以提前熟悉学校的环境。
第四,多与老师沟通。开学前,和孩子的老师沟通,把孩子的问题介绍给老师。这样会让老师提前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宝宝的奶粉是分阶段的,根据月龄,0-6个月是一个阶段,6-12个月是两个阶段,12-36个月是三个阶段。
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奶粉:
1.选择大品牌拥有的婴幼儿奶粉,有国家认证甚至国际认证的奶粉企业。
2.富含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ARA(花生四烯酸)的奶粉可以促进宝宝大脑和眼睛的发育。
3.配方奶粉中的营养成分并不是越高越好。只有更接近母乳比例的奶粉,才更有利于宝宝胃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的建立和功能成熟。
4.对于肠胃较弱,消化吸收能力较差的宝宝,适合选择水解蛋白配方适中的奶粉,更容易消化。普通奶粉中的β-酪蛋白通常是A1型,会出现“乳糖不耐受”,导致腹泻、肠胃不适等症状,而A2-β-酪蛋白奶粉会明显改善这种症状。
从心理角度看孩子不上学,厌学拒学的儿童和青少年已经成为个大、中城市人数不断增加的事实。
家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父母再凶狠的责骂、老师再充分的道理、同学在热情的呼唤也无法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厌学拒学已然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那么孩子的厌学是如何开始的呢?
01 从父母的焦虑开始
进入小学,孩子成长的比拼正式拉开大幕,起跑线的高低之争让父母们不得不尽责尽力:每晚盯着孩子的功课,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和学习相关的道理经常灌输,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俨然成为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被教育控制的父母们逐渐失去了对孩子原始的爱。
父母们如此焦虑,那么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我讨厌做功课,妈妈每天坐在旁边监督我,还总批评我,一会儿说我慢一会儿说我不认真,烦死了!”
“每次测验考试,一看到我就问:考了怎么样啊?她们根本不关心我这个人,只知道关心我学习!”
“学习不就是不停地做功课和考试!考得好,他们就高兴,考得不好,他们就不高兴!”
“我总是不能让他们满意,考了99分,妈妈会说你怎么不考个满分啊!”
“我觉得学习好像是爸爸妈妈的事,不是我的事,反正什么都由他们安排、决定,我只要做就好了!”
“考试成绩出来了,妈妈就会问,谁谁谁几分啊,有几个100分啊,就知道比来比去,真讨厌!”
“我跟妈妈说我好累,妈妈说累什么啊,你这个年纪不就好好学习吗,现在轻松以后你后悔也来不及!”
当孩子放学到家,父母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考几分啊?第几名啊?最高分几分啊?”这会让孩子也越来越关注结果,小小年纪就充满着竞争感和焦虑感,一旦没有别人好就压力山大;
当孩子状态不好父母还逼着写作业,孩子对学习仅存不多的兴趣也被磨没了;
当孩子碰到难题不知所措,父母却批评孩子不认真不努力时,孩子的委屈和愤怒转换成的是对学习过程的痛恨;
当孩子考得不好心情低落,父母却一脸嘲讽“谁叫你平时不好好学!”,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动,孩子已经无法体会到真切的爱。爱是人成长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当爱缺失,成长会变得没有方向和力量。
父母们的高焦虑和高期待转化成对孩子们的高压、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动,孩子就要落后,而这种弥漫性地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让孩子们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日积月累后,也许孩子就会以厌学、拒学作为对学习无奈而沉重的回应。
02 从孩子否定自己开始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对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过度关注的社会大背景下纷纷倒下。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痛苦而无趣,父母们的倾力安排让孩子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感(一个人长期无法获得掌控感容易变得悲观抑郁);
孩子们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考得已经很好了,父母们却依然不满意,学习结果带来的总是挫败感和自责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让父母们喜笑颜开,孩子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没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上无法感受到自我价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评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们有条件的爱。
这份包裹了各种条件的爱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让孩子去做让父母满意的事,另一方面当孩子总是做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持续的内疚感和挫败感,从而让孩子失去积极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开始不断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爱、自己笨、自己没有能力,甚至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内在不断否定自我的声音会转化成孩子长期低落的情绪、越来越糟糕的成绩、越来越疏离的同学关系,越来越多的掩饰和情感隔离。
一个小学期间年年都得第一的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后,面对几次考试的失利变得非常沮丧,觉得自己不行了,其它同学都比自己牛。父亲对他说:“下降是暂时的,没关系,下次会考好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内心压力更大了,安慰的背后,孩子清清楚楚地看到的是父亲对成绩、对结果的重视,孩子觉得下次可能还会让父亲失望。
在巨大压力面前,这位从小‘只能上不能下’的孩子被击垮了,他不愿再去学校,他用‘不愿学习’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03 从家庭缺失爱开始
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和妈妈长期感情不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存在很大分歧,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不加控制地争吵,孩子有时因为害怕而大声哭泣,可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却因为心烦而对孩子大发脾气,呵斥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恐惧。
有时候为了让自己想法在家里得到实施,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又都来讨好孩子,或是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在这样忽冷忽热近似分裂的环境里,这个孩子到了小学以后,根本无心学习,成绩倒数,个性胆小懦弱,害怕人际交往。
后来,父母觉得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才来咨询,可就算在咨询中,他们还再互相指责谩骂,都没有意识到就是他们共同营造的可怕的家庭氛围害了这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相亲相爱,希望父母无条件地爱自己。在爱温暖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发展自己,而在爱无法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充满着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惧感,试问一个长期心神不宁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学习?
原本应该是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稳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而在家庭氛围压抑冷漠、父母剑拔弩张的家庭里孩子根本不敢真实地表达情绪和感受,孩子带着超出年龄可承受的巨大负面情绪,如何有力量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一个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最基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构想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又如何有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会被强大的无力感拉进心灵的深渊,最后也许一根稻草压下来,厌学拒学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呐喊。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们放下焦虑,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不好的表现父母都是爱我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有潜力的、是值得被人爱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充满舒服温暖的爱、充满欢声笑语。
那么,也许厌学就不再存在。
愿每一个人都能焕发出七彩的光芒。
在温暖的阳光下,每个生命都会焕发出内心七彩的光芒!我们内心拥有什么颜色,
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焕发出什么色彩,我们的内心拥有七彩世界,我们的生活就有七彩阳光芒!
2021-08-05 · 引导孩子建立手机网络、学习、作息运动界限
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了,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孩子上了初、高中,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当他有一点点跟不上,成绩有点落后的时候,自然就想放弃逃避。
第二、厌学是因为孩子的朋友圈,如果孩子身边有厌学或者已经辍学的朋友。他就很容易受朋友的影响也不愿意上学,觉得出去打打工追求独立自由也挺好。
第三、现今很多学校在初高中孩子犯错的时候,普遍以叫家长和停课回家反省的方式来处理,我们以前是很少出现这种情况的。
很多孩子会觉得“学习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学呢?”他感到做什么都很枯燥、很无聊、很没意思,觉得只能去做一些冒险、刺激、有意思的事情,填补内心空洞的感觉。所以,在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一定是要让他明白“为什么而学”。
同孩子的认知达成一定共识。有可能是由于上学在孩子和爸爸妈妈的认知里不一样,所以爸爸妈妈灌输的东西,孩子自然就不会接受,家长应该学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对上学读书这件事的理解。
让孩子知道上学的重要性。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学习的励志故事,让孩子的潜意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帮助的事情,从而正确的引导孩子对上学读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