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开创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
要了解科举制开创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首先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科举制度,以及科举制度的产生和由来:
所谓科举指的就是古代选拔官吏人才的一种官方化的考试制度。在古代,选拔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备战,正所谓寒窗苦读十几年为的就是中举,中举在古代就是指上榜,不过这里的榜并非是指殿试之后张贴的皇榜,因为科举考试有四个等级:
地方上的叫童生试,这个考试一般都是由地方学政来主持,经过这个考试的人才可以进入县试,这里的县试也称为乡试,而第三个阶段才是会试,最后才到殿试,殿试一般都是帝王要么就是皇帝选择王公大臣监考,所以殿试的规格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研究生考试,我们今天的研究生考试一般都需要经过导师的面试通过之后才可以发下入学通知。
科举制度开创的历史渊源: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科举制度在隋朝以前是不存在的,我国古代在隋朝以前选拔人才都并没有举行大规模的考试,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选拔人才的一些制度,但是基本上都没有通过考试。
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由地方有名望的志士来推荐,就是所谓的以士养士。之后到了汉代,有察举制度,这个制度相比汉代以前是有不少进步的,可是弊端比科举还多。在汉代,如果一个人非常孝顺长辈也是可以推荐入朝为官的,可是这样的人入朝为官基本上不起作用,相反还会拖累朝廷,朝廷需要为这些官吏发工资,也就是所谓的俸禄。
所以到了南北朝时期,察举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之后就出现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由地方官根据品德修养进行人才评定。
不过很快九品中正制就被世家大族所掌控,士族为了控制中央集权,通过九品中正制来培养自己的势力。所以隋朝开始,就不再使用九品中正制而是创立了相比较要公平公正的科举制度。确实,科举制度在当时相比所有的选拔人才制度都要进步都要公平一些,也因为杨坚创立科举制度让隋朝初期得以兴盛。
综上来看,科举的创立就是为了选拔人才入朝为官,当时也确实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传承,而且也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后唐朝也延续了这一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只不过与隋朝时期不同的是唐朝由地方选拔上来的人称为举人,只有在殿试上考中的人才有资格入朝为官。
在唐朝也因为科举制度才出现了诗歌盛世的现象。从唐代开始,历朝历代都在考试内容上越来越丰富化,考试的制度也被不断完善,之后很多朝代的统治集团都是十分重视殿试,到了清代,甚至殿试由帝王来监察。
一般来说通过殿试的人可以为进士,而这些学子还会按照及第的排名分出状元、榜眼、探花,其他二甲三甲的学子统称为进士。我们在清宫剧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每年春闱之后,朝廷就会下到地方张贴皇榜,这里的春闱是指殿试,皇榜就相当于是成绩单,二甲进士和三甲级进士都是可以入朝为官的。
科举制度在古代分别在唐宋清时期达到了顶峰,这几个时期,科举发挥了它极大的作用,涌现出不少的名臣大将,不过到了晚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不少学子因为科举坑害的相当严重。
就范进来说吧,到了清朝中期,想要通过科举入朝为官那是相当难的额,以至于很多学子读了一辈子书到了老还只是个贡士。而且清朝时期,科举对文化艺术上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不是很明显,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基本上都不是进士所写。
2.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隋唐以前,朝廷的很多官吏都是依靠后辈的功勋入朝为官,士族垄断了官职,因此统治阶级几乎是士族所掌控,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容易造成皇权分散,士族门阀崛起,而真正有才学的人才却被挡在了大门外,无法入朝为官,这样容易造成两级分化。
所以在南北朝时期,封建官僚阶级是十分腐朽的,后到了隋唐,尽管朝廷大兴科举制度,但是在地方上选拔人才依然是士族门阀所掌控,从唐朝时期的牛李党派争斗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阶级矛盾是何等的尖锐。
即使是在唐朝初期,还是有不少大臣反对科举的推行,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靠祖上恩荫庇佑的士族门阀,后在武则天时期,士族的气焰才逐渐被打压下去,武则天提拔起来的人基本上都是通过科举提拔起来的,这也正是为何武则天可以建立周政权的原因之一。
而到了宋代,门阀士族垄断官僚阶级的问题基本上就不存在了,因为宋代对科举制度的实行是十分重视的,即使祖上是朝廷高官,后代也是必须通过科举考试才可以入朝为官的,一次学界也将科举的兴盛时期定位在宋代。
而且宋代的科举考试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健全。所以诗歌辞赋也是在宋代达到了顶峰,在宋代出现过很多名家诗人,像张择端三苏等都是宋代时期的名家,从唐代开始就涌现出不少的名家。可见科举制度是有利于文化传承以及文化繁荣的,我国诗词歌赋发展达到顶峰恰好也是在这一时期。
之后的元也延续了隋唐时期的科举,但是并不是很重视,直到元仁宗时期才真正得以实行,而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就逐渐暴露了弊端,出现了很多专门垄断科举的士族,不少宗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势力,不过这个时期还是会有寒门子弟通过考试中举。
从上面的史载来看,科举是有利于提高官僚阶级的文化水平以及为官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识字率。不仅如此,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好学的风气,传承了尊师重教的好风气,也奠定了古代和近代教育体系的基础,因为科举的创立,在民间也不断有人开办了学堂私塾,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体系雏形。
再者就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科举是沟通统治阶级和平民之间的桥梁,也是极大的促进了老百姓的激情,有利于避免因为阶级分化严重导致的社会动荡。
3.科举制度的消极意义和影响
前面说过科举制度的优点,优点基本上都是出现在唐宋时期,而到了明清,科举制度弊端显著,成为了统治集团宣传皇权和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机器。
科举制度也对文化造成了固化思想,禁锢当时人们的进步思想,加上清朝中期曾实行过文字狱导致科举制度严重禁锢文化发展,在古代明清时期好的文学艺术作品相比隋唐时期是少了很多的,尤其是明朝的八股文考试更是扭曲了学子的思想,清代统治阶级为了限制学子讨论政治,限制了考试内容,使得当时的科举制度僵化严重。从而阻碍了当时的社会进步发展。因此到了晚清,很多人提出取消科举制度。
4.结论
科举制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文字已经成熟,也说明了当时已经有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教育思想,科举制度是历史进步所造就的产物,对我国文化的进步和发展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