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少胜多的五大战役

 我来答
二元说
2020-11-28 · 素手做羹汤,伏案写文章,解读人生百态,致力于成为您内心的朋友
二元说
采纳数:1266 获赞数:553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前207年至前206年,秦军与起义军项羽部队在巨鹿展开的一场决战,最后项羽获胜。这是秦末战争中消灭秦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明朝学者茅坤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在一幅著名的对联,将项羽的破釜沉舟与勾践的卧薪尝胆并列,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明笃志的重要性。

2:昆阳之战,爆发于更始元年,它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 决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在这次决战中,刘秀等人领导的农民 起义军,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法,一举全歼王莽军的主力,撞响了新莽 王朝彻底覆灭的丧钟。它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昆阳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之后,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再度提及昆阳之战,“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关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新汉昆阳之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

3: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建安七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建安十二年,曹操又征服乌桓,至此,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反观袁绍,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内部分裂,而全军溃败。

4:赤壁之战。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据有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八月,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九月,曹操至新野,刘琮不战而降。因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刘备从樊城向江陵撤退,并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曹操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程追赶,在当阳长坂打败刘备,占领江陵。刘备放弃撤往江陵的计划,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 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5: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打下大虾的大侠
高粉答主

2020-11-28 ·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打下大虾的大侠
采纳数:6190 获赞数:4818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巨鹿之战
公元前208年,秦军将领章邯打败并杀死楚地将领项梁<项燕之子,项羽的叔父>后,认为楚地已不足为惧,率军渡过黄河与王离所率领的20万军队汇合攻打赵国,打败赵国后包围了巨鹿城,赵王无奈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派出两路军,一路由宋义任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军北上解巨鹿之围。另一路以刘邦为首攻打汉中,楚怀王许诺谁先攻下汉中就封谁为汉中王。宋义在进军途中畏战不前,为项羽所杀,于是项羽被封为上将军,领兵北上救赵。

公元208年,项羽抵达巨鹿南边,项羽先派英布和蒲将军率军两万渡过黄河,二将过河取得小胜,后项羽展现了他的魄力,率领全军渡河,渡河后命令全军打破锅灶烧毁帐篷,凿沉船只,只带了三天口粮,拼死一战。,项羽率军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巨鹿,打败保护输粮道路上的秦军,断绝王离的粮草,包围住王离大军,项羽的军队毫无退路,个个以一当十,不要命的往前冲,经过九次激战,打退章邯,活捉王离,斩杀苏角,涉间自焚。这一战打得楚军士气高涨,秦军人人自危。
人们都说项羽带领的除了自己的五万军队还有诸侯联军的十几万军队,其实事实是,项羽率军冲锋陷阵,而诸侯联军却是作壁上观,不敢上前,而在看到了项羽军队的勇猛后,各诸侯联军的首领在进巨鹿城时无不膝行以示敬畏,后来章邯与项羽驻扎下来,两军对阵,相持不下,后来由于朝廷的专权,章邯自危,只得投降项羽,自此巨鹿之战结束,秦军主力名存实亡。后来由于秦军士兵人心不齐,项羽在新安将秦军二十万军队全部击杀坑埋。巨鹿之战项羽牵制来了秦军大部分主力,使得另一方的刘邦轻松的进入了汉中,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二、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少有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发生于公元200年,曹操于袁绍在官渡相遇,此次战役双方军力相差悬殊,袁绍军约11万人,曹操军约5万人。双方相差军力在一倍以上,可是袁绍并没有凭借军力的优势改变战争形势,曹操军队在战争中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战争进行了一年的时间,给曹操一统北方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三、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攻打曹操,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的战败使得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三国鼎立的序幕就此拉开。此次战役曹军军队参战20余万兵力,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军力为五万,实力相差更是非常的悬殊,最终以联军胜利结束。
四、夷陵之战
公元221年到公元222年,这次战役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后,以为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孙权,孙权知道刘备要向自己发起进攻后,便派特使要求和解,刘备拒绝和解。这次战役刘备兵力几乎全部损失了,阵亡数万人,《傅子》更是记载吴军消灭蜀汉军八万余人,仅仅刘备活了下来,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夷陵之战后的40年的时间使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同时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

五、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的社会正处于分崩离析的动荡状态,前秦处于淝水于东晋交战。没想到的是只有八万大军的东晋竟然战胜了八十万大军的前秦,在此战役后前秦逐渐走向了衰败并灭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嘟嘟1100
高粉答主

2020-11-28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209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110万
展开全部
古代少胜多的五大战役

1、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2、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5、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AOHANJVA

2020-11-28 · TA获得超过46.8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21.9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2亿
展开全部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朝末年前207年至前206年,秦军与起义军项羽部队在巨鹿(古县名,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展开的一场决战,最后项羽获胜。这是秦末战争中消灭秦军主力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一说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河,援救巨鹿。二将渡河后初战小胜,赵将陈余又催促进兵。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一说为漳水),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爆发于更始元年(23年),它是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性 决战,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在这次决战中,刘秀等人领导的农民 起义军,以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法,一举全歼王莽军的主力,撞响了新莽 王朝彻底覆灭的丧钟。它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刘秀又精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自城西冲击新军的中坚。王邑、王寻轻视刘秀,自以为很容易打败刘秀。因而,他们只率领万余人巡视阵地。了防止各营出现混乱,他们下令各营严格管束自己的部队,没有命令,不准擅自出兵。王邑、王寻迎战刘秀,但他们不是刘敢死队的对手,新军的阵势很快即被刘秀军击破,士卒混乱溃逃。这时新军其余的部队,因不敢轻举妄动,故无人主动支援王邑、王寻军作战。刘秀率领汉军,奋勇冲击,并一鼓作气打垮了王邑、王寻的部队,斩杀了王寻。王邑的中坚被冲垮,王寻被斩杀后,新军各部队失去了指挥中枢,立即混乱。这时昆阳城内的汉军看到刘秀等人所率的敢死队取得胜利,也大喊着冲杀之声,冲出城门,内外夹攻新军,杀声震天动地,新莽的四十二万大军迅速土崩瓦解。新莽军本是强迫征来的贫苦百姓,早已对王莽政权痛恨之极,经起义军内外夹攻,自然弃阵而逃。溃逃的莽兵相互推挤,"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碰巧又遇上大风和大雷雨,屋瓦被大风刮走,大雨倾盆而下水暴涨,王邑军随队的虎豹都吓得发抖,新军士卒掉入水中淹死的有万余人,滍川被尸体堵塞得几乎断流。王邑、严尤、陈茂等人仅带少数长安精骑,踏着死尸渡河才得逃脱。
汉军缴获了新军的全部军用物资,各种东西堆积如山,一连搬了一个多月还没搬完。王邑率领千余残兵一气奔逃到洛阳。当王莽得知昆阳惨败的消息后,异常震惊,整个新莽朝廷上下也为之惊恐。
官渡大战
公元200年,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1万骑兵,以黎阳为大本营;命令颜良为先锋,渡河进攻白马。曹操用荀攸之计,扬言渡河抄袭袁绍后路,袁绍命令颜良分兵一半到延津阻击曹操渡河;曹操命令于禁固守延津,以张辽、关羽为先锋,自己亲自领主力直扑白马,与东郡太守刘延夹击颜良,颜良遂阵亡。
赤壁之战
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据有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八月,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屯襄阳,刘备屯樊城。九月,曹操至新野,刘琮不战而降。因江陵贮有刘表的大量粮草兵器等,刘备从樊城向江陵撤退,并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曹操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程追赶,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打败刘备,占领江陵。刘备放弃撤往江陵的计划,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 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但仍旧占据着南阳、南郡二郡(之后从南郡、南阳郡中分置襄阳郡、南乡郡[一说章陵郡]),刘备则开始挥军向长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桂阳、长沙四郡发起进攻,孙权则命令周瑜围攻南郡治所江陵县。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国侵略。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利,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崔绮琴6H
高粉答主

2020-11-28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869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155万
展开全部
一、淝水之战,谢安带领的8万东晋军队打败了由苻坚带领的80万前秦军,当时的前秦消灭了周围的数十个国家,势头正盛,于是便想顺势灭掉东晋,统一全国。淝水之战开始,谢安要求前秦军队后退以方便自己过江作战,苻坚过于自信,便同意了其要求,结果军队一退阵型瞬间被打乱,东晋军队趁势冲杀过来,前秦军队溃不成军,草木皆兵,被大败,前秦经此一战由盛转衰,重新回到之前的分裂状态。

二、巨鹿之战,项羽以4万军队打败了由秦将王离和章邯率领的共40万大军,当时的起义军连连失利,陈胜也被手下杀死,反秦势力削弱严重,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项羽带领着4万楚军破釜沉舟,在众诸侯都作壁上观,无人帮忙的情况下,消灭掉了王离的二十万秦军,坑杀了章邯的二十万秦军。秦军主力在这场战役中几乎消亡殆尽,胜利的天平重新偏向了反秦力量。

三、赤壁之战,周瑜以3万军打败了曹操率领的20万大军,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拿下了荆州,想要顺势南下一鼓作气吞并东吴。刘备与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曹操为了让自己士兵作战方便就把船连在一起,作战时候周瑜借着东风采用火攻,曹操战船来不及散开,死伤惨重,经此一役,曹操元气大伤,退回了北方。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上确立了下来。

四、背水一战,韩信以3万军队打败了赵将陈余率领的20万赵军,韩信兵分两路,一路从井陉口出发,背靠河水摆开阵势来吸引赵军进攻,另一路在山上埋伏趁赵军出兵时拿下赵军的营寨,赵军果然如韩信所料全军出击,韩信正面抵抗住了赵军的进攻,赵军回看发现营寨插满了汉军的红旗,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赵国的国王和将领们,于是军队大乱,此战为刘邦战胜项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官渡之战,曹操以2万军队打败了袁绍11万军队,对战之初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在两军对垒与官渡之际,曹操采用许攸的计策烧毁了袁绍屯与乌巢的粮草,袁绍军心动摇,曹操趁势发起进攻,歼灭袁军7万余众,这场战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也从此退出了诸侯争霸的历史舞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