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现在刚好可以用来回答你:
肠镜检查下的病理病变通常有哪些呢?以我的工作经验来说,通常有以下几类:
1、息肉及息肉病:这是比较多见的,1)增生性息肉为小而无症状的黏膜息肉,绝大多数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通常认为增生性息肉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癌前病变,但是有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显示,这些病变具有克隆性改变,涉及到肿瘤相关的位点和基因,发生在结肠近端的大的增生性息肉与少数显示DNA甲基化和/或DNA MSI的结直肠癌有关,增生性息肉病可能具有家族性,而且与结直肠癌相关。2)炎性息肉,可能是炎症性肠病或者黏膜脱垂等引起。3)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儿童,表现为直肠出血,是一种少见的病变,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发生于婴儿,常伴有腹泻、出血、蛋白丢失性肠病和肠套叠,于幼年时可导致死亡,这种没有家族史;其余病例发生年龄不同,典型的是发生在10-20岁患者的直肠出血,所以小孩子直肠出血,不要忘记做个肠镜。4)P-J息肉,临床上常常有胃肠道息肉病、口腔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最好发于小肠。
2、腺瘤:年龄40岁以下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是一种良性的上皮性肿瘤,但具有恶变的风险,通常没有症状,常具有家族倾向。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等。腺瘤又可以伴有轻度/中度/重度异性增生(也有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总之,出现了腺瘤还不用太担心,只要切除干净,定期复查就可以避免腺癌的发生。
3、癌;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受到肿瘤部位的影响,直肠癌常表现为出血和里急后重,左半结肠癌可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右半结肠癌常因为慢性失血而导致贫血。对于癌来说,也不能完全谈癌色变,为什么呢?因为涉及到癌的分期,比如原位癌,浸润到黏膜肌/黏膜下/肌层等等,预后完全不一样,甚至手术方式有时候也不一样,有些情况下可以保留肠管做ESD黏膜剥离术,这一部分相对比较复杂,留待以后说明。
4、其他肿瘤,如胃肠间质瘤/类癌/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等均可发生,篇幅有限,留待以后进一步普及分析,有不懂的欢迎探讨!
所以,不管良性恶性都会拿去做病理检查的!
肠镜检查下的病理病变通常有哪些呢?以我的工作经验来说,通常有以下几类:
1、息肉及息肉病:这是比较多见的,1)增生性息肉为小而无症状的黏膜息肉,绝大多数发生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通常认为增生性息肉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癌前病变,但是有细胞学和分子学研究显示,这些病变具有克隆性改变,涉及到肿瘤相关的位点和基因,发生在结肠近端的大的增生性息肉与少数显示DNA甲基化和/或DNA MSI的结直肠癌有关,增生性息肉病可能具有家族性,而且与结直肠癌相关。2)炎性息肉,可能是炎症性肠病或者黏膜脱垂等引起。3)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儿童,表现为直肠出血,是一种少见的病变,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发生于婴儿,常伴有腹泻、出血、蛋白丢失性肠病和肠套叠,于幼年时可导致死亡,这种没有家族史;其余病例发生年龄不同,典型的是发生在10-20岁患者的直肠出血,所以小孩子直肠出血,不要忘记做个肠镜。4)P-J息肉,临床上常常有胃肠道息肉病、口腔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最好发于小肠。
2、腺瘤:年龄40岁以下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是一种良性的上皮性肿瘤,但具有恶变的风险,通常没有症状,常具有家族倾向。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等。腺瘤又可以伴有轻度/中度/重度异性增生(也有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总之,出现了腺瘤还不用太担心,只要切除干净,定期复查就可以避免腺癌的发生。
3、癌;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受到肿瘤部位的影响,直肠癌常表现为出血和里急后重,左半结肠癌可导致排便习惯改变,右半结肠癌常因为慢性失血而导致贫血。对于癌来说,也不能完全谈癌色变,为什么呢?因为涉及到癌的分期,比如原位癌,浸润到黏膜肌/黏膜下/肌层等等,预后完全不一样,甚至手术方式有时候也不一样,有些情况下可以保留肠管做ESD黏膜剥离术,这一部分相对比较复杂,留待以后说明。
4、其他肿瘤,如胃肠间质瘤/类癌/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等均可发生,篇幅有限,留待以后进一步普及分析,有不懂的欢迎探讨!
所以,不管良性恶性都会拿去做病理检查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