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都是刷题,为什么每个学生收到的效果却不同呢?
刷一套题,改正错误,看分析,不懂,不问老师同学,算了,明天再学。之后就忘了这种学习几乎是无效的。虽然每天学习可能看起来很辛苦,时间很紧,但是效率几乎为零,白白浪费。刷了一套题,改错了,看着分析,奥~(恍然大悟),懂了,完了,翻了。这种效率大概高一点。虽然我懂,但是我没有再做,我不如别人。很有可能一个星期后我会再做一遍,但不会刷一套题,改错,看分析,再做一遍。结果是对的,好吧。
这种效率大概是一半。我没有继续挖掘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漏洞或者逻辑思维漏洞,也没有在这个漏洞上巩固自己的思维。也许这个问题会解决,但是同类型的遭遇还是卡住了。这浪费的时间不是很大的损失吗?刷了一套题,改错了,看了分析,又做了一遍。结果是对的。我总结了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梳理了整个思考过程。我甚至需要和老师和同学讨论一下。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否有所欠缺(因为有时候觉得自己理解了这个问题的本质,但是听老师讲的时候就像是突然打开了另一扇门,说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是有欠缺。第四种方法用得越早越好,因为这样会节省更多的时间,最终是最高效的方法。
读书对写作有好处吗?肯定有,但你要知道为什么,读什么。文笔差,散文美,思维差,评论犀利;如果需要深化构思,就要深入阅读,多思考;如果需要积累资料,要快速阅读,广泛积累。如果考试不准,那读书也没用。需要练习的是考试!同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光刷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你为什么刷题,需要刷什么题。知识点掌握不好就刷基础题;如果不能敞开心扉,就去刷题;如果一类题目总是错,找同类题目刷;如果做题慢,就要花时间做一套题。
所以学霸和普通学生的区别就在于学霸们总是在做自己需要做的题。其实自从我考上北大,很多家长就一直问我:“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吗?”毕业当老师的时候,更多的同学来问我:“老师,你这么厉害,一定有什么秘密吧?”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我都挺哭笑不得的。人的情况不同,“取经”永远无法解决个体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