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霍巴利王》真实历史是什么?
没有,这个是虚构人物,来源于古印度的传说。古代印度没有记载历史的传统,所有大事记都靠口口相传,马克思说过一句话,“印度人没有历史”。 以前,印度历史记载没有统一的纪年,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纪年也不同,很多历史事件搞不清楚准确的年代。
古印度的神话故事和宗教经典非常发达,他们重宗教,不注重历史,因此史书奇少,神话野史代替正史,只有神话没有信史。由于中印之间悠久的交往史,我国古代大量涉及印度的典籍,便成为重建印度历史的关键史料。
扩展资料
印度历史的史料学问题主要集中在古代印度史(即穆斯林征服以前的印度史);这段时期的可靠史料极度匮乏。相对而言,伊斯兰教时期的史料就非常丰富。各穆斯林王朝都留下了很多官方文件、编年史和邸报,可供历史学家查阅研究;一些统治者的传记也是十分宝贵的文献(如著名的巴卑尔回忆录)。
关于英国统治时期的历史,则有许多政府档案可以利用。搜寻穆斯林征服以前的的史料是印度史料学的主要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印度方面本身不重视对于历史的记载;印度人没有构造起一种有效的保存重大历史事件的制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霍巴利王:开端
巴霍巴利王的历史原型是——善无畏。
东印度乌荼国王善无畏(ubhakarasiha,637年-735年),音译戍婆揭罗僧诃,或译为输波迦罗,直译为净狮子,是印度历史上唯一葬在中国的帝王。
善无畏年幼时候便参军入伍,十岁便能统领军队,得到了广大士兵们的拥戴。于是,他十三岁便继承王位,是印度最杰出的帝王之一。然而,善无畏的王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善无畏的兄长非常嫉妒善无畏,便和他争夺王位,开启了一段王位争夺战。善无畏则率军亲讨,勇猛镇暴,期间被流箭所伤,最终击败兄长取得胜利,稳坐王位。
虽然取得了王位争夺战的胜利,但善无畏内心始终难以平静,并渐渐厌恶了争权夺利的王室,最终决意退位出家。于是,38岁时,善无畏正式宣布退位,一共在位25年。退位后,善无畏进行了苦修,连续修行多年,直到获得密法灌顶,成为五印度大名鼎鼎的密教上师。晚年东渡中国,病逝于大唐东都洛阳,葬于洛阳龙门山。
而传说中的巴霍巴利王,也是年幼参军,取得广大士兵拥戴;又为了争夺王位和兄长大战,最终夺得王位。但内心难以平静,于是巴霍巴利放弃王位,进行了苦修,连续冥想一年的时间,一直到获得明悟,成为耆那教的“成就者”。
纵观善无畏和巴霍巴利的人生经历,可谓别无二致。在印度历史中再也找不出比善无畏更接近巴霍巴利的人物了。因此,善无畏便是巴霍巴利王的历史原型,这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