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斯为什么会和赵高勾结,反而不帮助自己的女婿扶苏?
李斯之所以与赵高勾结共同陷害自家女婿扶苏是因为扶苏更为倚重蒙恬,所以他担心扶苏登基之后会改任蒙恬为丞相,如此一来他的地位及权势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于还有可能不得善终。
李斯师承荀子,待学成之后便只身来到秦国,想要找寻机会一展心中抱负。话说他来到秦国没多久便顺利得到秦相吕不韦的青睐,继而成为秦国朝堂上一名小官。官职虽小却给了李斯接近秦王嬴政的机会,其中有一次李斯在面见秦王时向其提出秦国应该抓住机会统一天下的提议。嬴政本就志在天下一统,所以他对于李斯这一建议很是受用,于是他开始按照李斯所提出的“离间法”来瓦解别国的君臣关系。
因为这些事情,嬴政开始关注李斯,为此他先是将李斯提拔为了长史,然后再是客卿。李斯在成为客卿之后中间一度因为逐客令的提出而险些被驱赶出秦国,后来他成功凭借一篇《谏逐客书》成功化解此次危机,故而得以继续留在秦国。后来秦王按照李斯所提建议率先攻灭韩国,然后再逐一灭亡其余五国。待完成统一之后,李斯又对秦始皇提出了诸多有效的治国建议,其中包括文字、货币的统一,分封制度的废除等等。
凭借这些举措的提出,秦始皇对李斯非常信任与器重。李斯不仅因此得以成为秦朝丞相,他的女儿也被许配给了皇长子扶苏。当朝丞相,外加皇子丈人的身份让当时的李斯风光无限。常年位居高位,李斯对于权势的重视程度也是日渐加重。便就是因为这种心理,后来他才会被赵高顺利说动并参与到谋害扶苏的计划之中。
秦始皇最后驾崩于东巡途中,当时的随行人员包括了李斯、赵高以及皇子胡亥等人。其中赵高在秦始皇即将驾崩之前曾受命拟定让远在边疆的扶苏尽早赶回咸阳支持大局的诏书,但是赵高最后并未按照秦始皇的吩咐将这份诏书送出,而是在秦始皇驾崩之后拿着诏书去找了胡亥。胡亥对赵高本就是十分信任,所以他很快便被赵高劝服,从而决定“鸠占鹊巢”。之后赵高因看中李斯在朝中的高声望而决定将他也拉入阵营之中。
李斯在赵高的劝说下,最终参与到了这一次的夺位计划之中。其实不管是赵高还是李斯,他们二人之所以不想扶苏登基上位,原因都在于他们并非扶苏最为信任之人。相比起他们,扶苏更为信任蒙恬。所以扶苏一旦登基,蒙恬势必得到重用,赵高与李斯的权势、地位则会因蒙恬的上位而遭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