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其中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传统习俗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北方为“滚”元宵,南方为“包”汤圆。这个习俗是最久远的,也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习俗。元宵其实就是汤圆,北方的习惯叫法叫元宵,汤圆是南方的习惯叫法。对于元宵吃汤圆,有着团圆的美好寓意,而我国也最为注重家庭团圆这一层面,所以在元宵节这天吃汤圆是我们对生活,对家庭的美好祝愿。
2、赏花灯:赏花灯是元宵节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灯之外,还可以放烟花助兴。还有的地方送花灯。送花灯即是送孩儿灯,这个习俗一般是娘家送给新嫁女儿花灯,或者是亲友送给新婚不孕不育的家庭花灯,赠送寓意是添丁吉兆,以求女儿或者亲人能够在婚后吉星高照,添得一儿半女。
3、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猜灯谜是元宵节上特有的一项民俗文娱活动,民间很多地方也叫做打灯谜,意思就是把花灯彩灯高高挂起,然后在灯上写上谜语供人猜答,答对了给予一定奖励和奖品。这样的活动能够带动元宵节赏花灯的热闹气氛,也为民众增添了很多乐趣。
4、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起源于上古时代。中国自古以来在喜庆节日有舞狮耍龙的风俗习惯,而元宵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一年一度喜庆的节日,自然也少不了耍龙灯的习俗,耍龙灯可以把载歌载舞的喜庆氛围流传到各个地方,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欢乐和喜悦。
5、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据传说,高跷是古时候人们为了摘树上的野果做食物,给自己的双腿绑两根长棍演变而来的。高跷表演时常用的道具有扇子、手绢等。可以是边走边舞蹈,也可以边走边唱。元宵节踩高跷,可以增加节日喜庆娱乐成分。
6、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7、划旱船: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元宵节划旱船也是增添节日气氛的元素。
8、走百病:元宵夜妇女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主要的目的是驱病除灾。“走百病”属于重大活动,妇女们自然少不了精心打扮一番,或施粉涂红,或身着节日盛装,足穿绣鞋,但以穿白衣者居多。
元宵节由来
元宵节是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而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的。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当了皇帝,深感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这一夜京城不实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观灯游玩。
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下神。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这在司马迁《史记》、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中都有记载。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
元宵节寄托着人们追求美满的愿望
满含着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祝愿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
“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
吃元宵
“快乐的皮,幸福的馅,团团圆圆捏一块儿;问候的汤,祝福的火,幸幸福福煮一起”。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 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 “汤丸”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汤圆作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耍龙灯
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其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舞狮子
“勇气是一个人处于逆境中的光明”。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她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踩高跷
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走百病
又称烤百病、散百病。 即信仰性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等等
1. 看花灯:元宵节最特别的习俗是观赏花灯,这些花灯造型繁多,有动物、人物、景象,绚丽多彩,非常壮观。
2. 吃元宵:元宵是元宵节的传统食品,由糯米粉制成,外面的皮柔软,里面有各种馅料,味道鲜美可口。
3. 赏月:元宵节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人们喜欢在这个时候赏月,有的还会在月下吟诗作画。
4. 猜灯谜:元宵节晚上还有猜灯谜的习俗,民间常在花灯下贴上灯谜,人们猜中谜底,就能得到小奖品。
5. 舞龙舞狮:在一些地区,元宵节还有舞龙舞狮的表演,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寓意着喜庆和祥瑞。
这些传统习俗丰富多彩,让人们在元宵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乡愁。
吃元宵:元宵节的最大特点就是吃元宵。元宵是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汤圆,内馅多种多样,如豆沙、花生、枣泥等。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喝着香甜的汤圆汤,吃着甜蜜的元宵,感受着团圆的幸福。
看花灯:元宵节也是看花灯的好时候,花灯的制作材料与形状各异,能够让人眼花缭乱。同时,各种灯饰还会变幻着不同的颜色和图案。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舞蹈,其中也成为元宵节的重要表演节目之一。龙头大嘴张合,身子辗转,所过之处喜庆热烈;狮子四脚爬行,头颈侧动,体态矫健,表示吉祥如意。
猜灯谜:不少人家还喜欢在元宵节的时候贴灯谜,邀请亲友来家中猜谜。灯谜一般是用对联写成,让人猜出其实意。
放烟火:元宵节还是放烟火的节日,一些地方会举办烟火表演活动,让人们感受浓浓传统节日气氛。
祭祖迎财神:元宵节也是祭祖和迎财神的一天,人们会在家中供上祭品、燃香,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也会迎接财神,祈福自己和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