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指战友情?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7-16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8万
展开全部
很多人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理解为战友情,“战友情”是近些年才流行的,但它恰恰是最古老的说法。不过这个说法早就被后人驳斥了,如今又有人翻了出来。本来被后人修正的说法很多,大家也都接受了,为什么偏偏“战友说”即使被否定了还是那么受欢迎呢?可能是不通诗意,心境则有所不同吧!为了了解更透彻,全诗摘录如下: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心中郁郁忧愁不乐,(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可叹如今散落天涯,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可叹如今天各一方,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当初与亲人执手别离相约的回忆,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拆,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而对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指的是战友情的说法出自《毛诗正义》,他们并不认为“与之偕老”是白头到老永不分离的意思,“偕老”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为了 表达中途不会死亡 而已。可是除了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好像没人支持这个说法,驳斥此说最有理有据的当属钱锺书先生《管锥编》

        最早提出“夫妻说”的是曹魏王肃。他认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 “言国人室家之志,欲相与从;生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与成男女之数,相扶持以俱老。” 把这句诗看成是从军者与妻子诀别之词。后来这个解释逐渐被认可,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加以推演, “死生”此章溯成婚之时,同室同穴,盟言在耳。然而生离死别,道远年深,行者不保归其家,居者未必安于室,盟誓旦旦,或且如镂空画水, 也认为此说正确。

        很多人说,行军打仗的战场上哪来的男欢女爱,他们始终认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指战场上的兄弟之情:“我们不是说好了的吗?一定要生死同命,一同携手,做一辈子的好兄弟。”。

        或许我想说的是,不管是兄弟大爱或者是亲人之情,这都取决于你的思虑,战场上的兄弟之情或许有,但战场中的厌战之情,渴望和平,思恋家人也并非不存在。你愿意倾向于哪种解释是自己的选择,但也请不要抨击其他人的想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我这里,也只是在战场中 “但愿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的美丽而略显无奈的爱情。虽然背景多偏向于“爱情说”,但或许正是文学世界的包容性,才有了“战友说”。所以,二者都没有所谓的 “以讹传讹” 或者破坏 “文化之美” ,只是不同的心境,这也就有不同的解读。

        行军打仗的战场上是否有男欢女爱,我们都不清楚,但我们要知道的是,现场中的士兵并非冷血,为了与家人团聚也好,与兄弟的出生入死也好,无非也就一个字: 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