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基本特征(二)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医的健康观简单地提炼为:中医认为健康的人体是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系统,人体这个动态平衡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了,出现了失衡就是病态,这就是中医的疾病观。
从中医的生命观和疾病观,我们可以推出:即时你身上有一亿个细菌,只要你的机体平衡系统没打破,你还是健康的。
当西医发现细菌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细菌都是采取赶尽杀绝的态度。知道后来发现用大量的抗生素,导致病人体内菌群失调出现更加顽固的疾病,才提出保持人体内微生态平衡的概念,但是在临床上,并没有具体的措施,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还是以赶尽杀绝细菌这样的思路在治病。
在第二环讲课将对中医疾病观做更加详细的介绍。中医发病学说的先进之处,在于它认识到了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病因作用到机体以后,病因会损伤机体,同时机体必然也会对此做出反应以对抗损伤,这两者都会对机体的动态平衡系统产生影响,都可能成为导致疾病的因素。有时候前者已经不用考虑,后者才是机体失衡的重要原因。
从中医的健康观和疾病观,可以推出,中医的病因观为:凡是能影响机体平衡的因素,都可以成为中医学所说的病因。体内的、身外的,自然界的,人为的,只要具备影响机体平衡能力的都是潜在的病因。中医把所有的病因统称为邪气。
气候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失常了就可以称为病因,称为“六淫”(也还是:风、寒、暑、湿、燥、火)。比如,到了夏天,天气热是正常的,把这种天气叫做“暑”,但是如果天气太炎热了,也就是“暑”太过了,“暑”就成了一种病因,是六淫之一,在这种天气下,人就会容易中暑。
情绪是人的正常精神活动,一旦失常也会成为病因。
吃饭本来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的必要手段,但是“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就是吃撑了会伤肠胃的意思。
所以说,中医的病因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只要能影响到人体平衡的因素都可以成为病因,并非只有可见的实体,比如细菌、病毒这些才是病因。
西医学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很多致病微生物,这些细菌或者病毒如果在体内滋生,就会导致疾病,这是西医学提出的最重要的概念。
这一点让很多中医在西医面前丧失了自信,因为中医理论中并没有细菌和病毒的概念。当初非典肆虐的时候,很多反中医的人说:“中医连导致该病的病原体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就说能治,这不是骗子吗?”
理解了中医的病因观,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中医治病只看人体平衡情况,根据病人身体失衡情况来治疗,根本不需要知道是什么细菌或者病毒。”也就是前面讲的话了:假如你的身上有一亿个细菌,但是你的身体的动态平衡系统没有失衡,就没有疾病。
中医没有细菌病毒的概念,并不是中医不承认细菌病毒的存在。虽然后世的中医从业者有很多人不知道细菌病毒的存在,但是中医理论的创立者绝对是知道细菌病毒的存在的。因为中医的气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形质,现代科学到目前为止都不能检测到,细菌病毒尽管很小,但是已经有形质了。中医的创立者能够感知到气的存在,那么对已经形成了形质的细菌和病毒肯定能感知得到的。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佛教经典上得到佐证。佛经上说:佛观一滴水,十万八千虫。印度的先哲和中国的先哲在对世界的认识上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佛经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没有一点障碍,所以可以认为,创立中医学的先哲对此也有认知。
中医病因观的第二个特点是:中医学对病因性质的描述不是根据病因本身的特性,而是根据病因作用机体以后,机体状态失衡的情况。
中医对病邪性质的描述实际上是机体失衡的情况,和病邪本身的关系并不大。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因素,只要它们导致的机体失衡是相同的,就属于同一种病邪。
即使同一种病毒,同一时间,感染了不同的人,如果出现不同的失衡情况,在中医看来,病邪的性质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种病毒,感染了同一个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出现不同的失衡情况,在中医看来,病邪性质也是不同的。
比如,伤寒感冒有一个阶段叫“入里化热”,如果病邪的性质是它本身固有的,一个寒邪,怎么可能入里又变成了热邪呢?只能是机体的状态随着疾病的发展发生了改变。
中医这种始终立足在人体自身来认识问题的方式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后面会具体分析。
在第二环的讲课中,将会详细地讲述了中医的病因学说,分析了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如何影响机体平衡,导致疾病。学习中医的病因学说,可以有针对性地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伤。
《黄帝内经》上说:“大要以平为期,此其治之之道也。”“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中医治病被称为“调理”,就是从这里来的。
中医治病就是调理机体平衡。根据机体平衡被破坏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调整,使平衡重新回复,就是中医的治疗观,称之为辨证论治。
大家注意这个“证”字!证,是指机体在特定时空的状态。中医治病的立足点不是病上,而是证上。辨证论治就是辨别人体状态偏离平衡的情况进行治疗,使之恢复到平衡状态。
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其实和中医的病因一样,只要能影响机体平衡,都可以成为中医的治疗手段。能成为病因的,就可以成为治疗手段。同样,能成为治疗手段的,如果用得不好,就是病因。所以,中医的治疗手段很多,可以说是数不清。现在最常见的是中药和针灸。
中医的这种治疗观和西医的治疗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西医是无法解释的。比如,治疗伤寒阳明病,腹内有燥屎,病人出现高热、神志不清等比较危重的情况。中医治疗是用大承气汤泻下燥屎,病人就热退神清。中医认为这种泻下作用正是药物的治疗作用。但是,按照西医的观点,认为病人泻下是药物刺激胃肠导致的副作用。
还有一种更复杂的情况,中医称“下焦蓄血”,中医治疗用桃仁承气汤或者抵挡汤,都是活血化瘀,病人服药后,有的会腹痛很厉害,然后从大小便中泻下黑血。如果按照西医的观点,病人都可以告你医疗事故。但是瘀血下来以后,病人能立即感觉到轻松,病情向愈。
中医如何治疗疾病,以及如何认识在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将在第二环讲课中详细讲解。
在中医的生命观里,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形、器、气、神。也就是说,中医不只是认为生命就是形体结构加精神活动。气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目前不被西医承认的概念。中西医所有的矛盾其实就集中体现在这里。如果西医能认识到气的存在,中西医就完全可以重合。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我们能见到的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从无中生来的,叫无中生有,从无到有,中间有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就是气。气可以成象,但是还没有成形。气成象以后,物质按照气成的象聚到一起而成形,成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之所以长成这个样子,是由气来决定的。
人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头、手臂、腿、躯干都是近似圆形的,细胞排列为什么不是沿着直线无限地延伸下去呢?恰恰能在该转弯的时候就转了一个弯?这都是由气来决定的,中医经典中叫做“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天为气,在地成形”。
所以,中医从来不认为身体上长了一个东西,比如说肿瘤,就是无缘无故长出来的。如果是无缘无故长出来的,那么割了它,这个病肯定就好了。但是如果不是无缘无故长出来的呢?割了它,长出肿瘤的原因还在,接着又长出新的。西医说这是复发,其实,西医根本就没去治疗那个产生肿瘤的原因,再长出来是必然的。
只有理解了气这个概念,中医才能入门。
现在的中医教材,因为受物质主义影响,对气的概念讲得不是很深入。而中医古籍中,由于后世的中医从业者把只要肉眼看不到的,但是又真实存在的东西都命名为气,比如空气等等,导致气的概念内涵很混乱。气的最本质的含义就是有无之间的这个过渡,气决定着有形世界。
中医的健康观,其实就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的概念。健康的人体是动态平衡系统处在平衡的状态,亚健康或者疾病都是失衡。中医的一切治疗手段都是恢复机体的动态平衡。所以,一切能影响到机体平衡的因素都可以称为中医认为的病因,也都可以成为中医的治疗工具。
中医对病因的认识,是根据这个因素作用人体以后,机体出现什么样的失衡来定义的。比如说,如果给机体造成了发冷、血管收缩、肢体僵硬等情况,都属于寒邪;而给机体造成了发热、血管扩张、出汗、肢体膨胀等情况的,都属于热邪。无论它是物理因素还是化学因素,或者生物因素。
中医的治疗观就是辨证论治。中医治病首先要判断病人机体失衡的情况,这个过程叫“辨证”,再根据病人的机体失衡情况想办法把平衡纠正过来,这个过程叫“论治”。“证”是指处在某一个时间空间点的人的机体状态。
--本文编辑自《什么是中医》
从中医的生命观和疾病观,我们可以推出:即时你身上有一亿个细菌,只要你的机体平衡系统没打破,你还是健康的。
当西医发现细菌和感染性疾病的关系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细菌都是采取赶尽杀绝的态度。知道后来发现用大量的抗生素,导致病人体内菌群失调出现更加顽固的疾病,才提出保持人体内微生态平衡的概念,但是在临床上,并没有具体的措施,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还是以赶尽杀绝细菌这样的思路在治病。
在第二环讲课将对中医疾病观做更加详细的介绍。中医发病学说的先进之处,在于它认识到了机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病因作用到机体以后,病因会损伤机体,同时机体必然也会对此做出反应以对抗损伤,这两者都会对机体的动态平衡系统产生影响,都可能成为导致疾病的因素。有时候前者已经不用考虑,后者才是机体失衡的重要原因。
从中医的健康观和疾病观,可以推出,中医的病因观为:凡是能影响机体平衡的因素,都可以成为中医学所说的病因。体内的、身外的,自然界的,人为的,只要具备影响机体平衡能力的都是潜在的病因。中医把所有的病因统称为邪气。
气候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失常了就可以称为病因,称为“六淫”(也还是:风、寒、暑、湿、燥、火)。比如,到了夏天,天气热是正常的,把这种天气叫做“暑”,但是如果天气太炎热了,也就是“暑”太过了,“暑”就成了一种病因,是六淫之一,在这种天气下,人就会容易中暑。
情绪是人的正常精神活动,一旦失常也会成为病因。
吃饭本来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的必要手段,但是“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就是吃撑了会伤肠胃的意思。
所以说,中医的病因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只要能影响到人体平衡的因素都可以成为病因,并非只有可见的实体,比如细菌、病毒这些才是病因。
西医学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很多致病微生物,这些细菌或者病毒如果在体内滋生,就会导致疾病,这是西医学提出的最重要的概念。
这一点让很多中医在西医面前丧失了自信,因为中医理论中并没有细菌和病毒的概念。当初非典肆虐的时候,很多反中医的人说:“中医连导致该病的病原体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就说能治,这不是骗子吗?”
理解了中医的病因观,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中医治病只看人体平衡情况,根据病人身体失衡情况来治疗,根本不需要知道是什么细菌或者病毒。”也就是前面讲的话了:假如你的身上有一亿个细菌,但是你的身体的动态平衡系统没有失衡,就没有疾病。
中医没有细菌病毒的概念,并不是中医不承认细菌病毒的存在。虽然后世的中医从业者有很多人不知道细菌病毒的存在,但是中医理论的创立者绝对是知道细菌病毒的存在的。因为中医的气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形质,现代科学到目前为止都不能检测到,细菌病毒尽管很小,但是已经有形质了。中医的创立者能够感知到气的存在,那么对已经形成了形质的细菌和病毒肯定能感知得到的。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佛教经典上得到佐证。佛经上说:佛观一滴水,十万八千虫。印度的先哲和中国的先哲在对世界的认识上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佛经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没有一点障碍,所以可以认为,创立中医学的先哲对此也有认知。
中医病因观的第二个特点是:中医学对病因性质的描述不是根据病因本身的特性,而是根据病因作用机体以后,机体状态失衡的情况。
中医对病邪性质的描述实际上是机体失衡的情况,和病邪本身的关系并不大。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因素,只要它们导致的机体失衡是相同的,就属于同一种病邪。
即使同一种病毒,同一时间,感染了不同的人,如果出现不同的失衡情况,在中医看来,病邪的性质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种病毒,感染了同一个人,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出现不同的失衡情况,在中医看来,病邪性质也是不同的。
比如,伤寒感冒有一个阶段叫“入里化热”,如果病邪的性质是它本身固有的,一个寒邪,怎么可能入里又变成了热邪呢?只能是机体的状态随着疾病的发展发生了改变。
中医这种始终立足在人体自身来认识问题的方式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后面会具体分析。
在第二环的讲课中,将会详细地讲述了中医的病因学说,分析了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如何影响机体平衡,导致疾病。学习中医的病因学说,可以有针对性地预防各种致病因素对机体的损伤。
《黄帝内经》上说:“大要以平为期,此其治之之道也。”“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中医治病被称为“调理”,就是从这里来的。
中医治病就是调理机体平衡。根据机体平衡被破坏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调整,使平衡重新回复,就是中医的治疗观,称之为辨证论治。
大家注意这个“证”字!证,是指机体在特定时空的状态。中医治病的立足点不是病上,而是证上。辨证论治就是辨别人体状态偏离平衡的情况进行治疗,使之恢复到平衡状态。
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其实和中医的病因一样,只要能影响机体平衡,都可以成为中医的治疗手段。能成为病因的,就可以成为治疗手段。同样,能成为治疗手段的,如果用得不好,就是病因。所以,中医的治疗手段很多,可以说是数不清。现在最常见的是中药和针灸。
中医的这种治疗观和西医的治疗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西医是无法解释的。比如,治疗伤寒阳明病,腹内有燥屎,病人出现高热、神志不清等比较危重的情况。中医治疗是用大承气汤泻下燥屎,病人就热退神清。中医认为这种泻下作用正是药物的治疗作用。但是,按照西医的观点,认为病人泻下是药物刺激胃肠导致的副作用。
还有一种更复杂的情况,中医称“下焦蓄血”,中医治疗用桃仁承气汤或者抵挡汤,都是活血化瘀,病人服药后,有的会腹痛很厉害,然后从大小便中泻下黑血。如果按照西医的观点,病人都可以告你医疗事故。但是瘀血下来以后,病人能立即感觉到轻松,病情向愈。
中医如何治疗疾病,以及如何认识在中医治疗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将在第二环讲课中详细讲解。
在中医的生命观里,有几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形、器、气、神。也就是说,中医不只是认为生命就是形体结构加精神活动。气是中医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目前不被西医承认的概念。中西医所有的矛盾其实就集中体现在这里。如果西医能认识到气的存在,中西医就完全可以重合。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我们能见到的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从无中生来的,叫无中生有,从无到有,中间有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就是气。气可以成象,但是还没有成形。气成象以后,物质按照气成的象聚到一起而成形,成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之所以长成这个样子,是由气来决定的。
人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头、手臂、腿、躯干都是近似圆形的,细胞排列为什么不是沿着直线无限地延伸下去呢?恰恰能在该转弯的时候就转了一个弯?这都是由气来决定的,中医经典中叫做“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天为气,在地成形”。
所以,中医从来不认为身体上长了一个东西,比如说肿瘤,就是无缘无故长出来的。如果是无缘无故长出来的,那么割了它,这个病肯定就好了。但是如果不是无缘无故长出来的呢?割了它,长出肿瘤的原因还在,接着又长出新的。西医说这是复发,其实,西医根本就没去治疗那个产生肿瘤的原因,再长出来是必然的。
只有理解了气这个概念,中医才能入门。
现在的中医教材,因为受物质主义影响,对气的概念讲得不是很深入。而中医古籍中,由于后世的中医从业者把只要肉眼看不到的,但是又真实存在的东西都命名为气,比如空气等等,导致气的概念内涵很混乱。气的最本质的含义就是有无之间的这个过渡,气决定着有形世界。
中医的健康观,其实就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的概念。健康的人体是动态平衡系统处在平衡的状态,亚健康或者疾病都是失衡。中医的一切治疗手段都是恢复机体的动态平衡。所以,一切能影响到机体平衡的因素都可以称为中医认为的病因,也都可以成为中医的治疗工具。
中医对病因的认识,是根据这个因素作用人体以后,机体出现什么样的失衡来定义的。比如说,如果给机体造成了发冷、血管收缩、肢体僵硬等情况,都属于寒邪;而给机体造成了发热、血管扩张、出汗、肢体膨胀等情况的,都属于热邪。无论它是物理因素还是化学因素,或者生物因素。
中医的治疗观就是辨证论治。中医治病首先要判断病人机体失衡的情况,这个过程叫“辨证”,再根据病人的机体失衡情况想办法把平衡纠正过来,这个过程叫“论治”。“证”是指处在某一个时间空间点的人的机体状态。
--本文编辑自《什么是中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