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小时候处在的社会环境?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激励中华儿女的励志名言,是1911年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1910年来到东北,先在铁岭上小学,后又转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纷纷回答:为父母报仇,为做大学问家,为知书明礼,为让妈妈妹妹过上好日子,为光宗耀祖,为挣钱发财……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魏校长听到一惊,又问一次,周恩来又加重语气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让魏校长大为赞赏。周恩来是如何确立起这一初心呢?
幼年童年时期的家庭变故使周恩来比同龄人更早成熟。周恩来一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外祖父万青选就去世了。不到半岁,又因小叔父周贻淦生病没有子女,按照淮安的风俗,周恩来被过继给小叔父做嗣子,大人们希望通过过继的方法,一能解决小叔父的传代问题,二能希望用过继这种当地认为是“冲喜”的方法治好小叔父的痨病。可是不久他的小叔父就去世了。到1907年春天,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因家庭生活的操劳,在35岁时得了肺痨去世。不久养母陈氏也因病去世,10岁的周恩来作为长子就操办起养母的丧事,并用船把养母陈氏的遗体从清江浦运回淮城和小叔父合葬。家庭的变故让幼年童年时期的周恩来比同龄人更早地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10岁时的周恩来已经“佐理家务,井然有序”。
童年生活的艰辛促使他要改变现状。周恩来的祖籍是浙江绍兴,外祖父的祖籍是江西南昌,到祖辈时两家到淮阴、淮安当县官,两家相识结为姻亲。祖父50多岁时就去世了,生前不事生产,不买地,只有房产。到了父辈,家庭开始中衰,叔父当师爷,父亲做文书常年在外不回家,入不敷出。周恩来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特别是为了生母养母治病,常常把家里值钱的物件拿去典当换钱买药。童年生活的艰辛较早地让周恩来体谅到父辈的不易,没钱维持正常生活的艰辛也让他较早地懂得了家里的柴米油盐来之不易,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想法在少年周恩来的心里扎下了根。
幼年童年时期的家庭变故使周恩来比同龄人更早成熟。周恩来一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外祖父万青选就去世了。不到半岁,又因小叔父周贻淦生病没有子女,按照淮安的风俗,周恩来被过继给小叔父做嗣子,大人们希望通过过继的方法,一能解决小叔父的传代问题,二能希望用过继这种当地认为是“冲喜”的方法治好小叔父的痨病。可是不久他的小叔父就去世了。到1907年春天,周恩来的生母万氏因家庭生活的操劳,在35岁时得了肺痨去世。不久养母陈氏也因病去世,10岁的周恩来作为长子就操办起养母的丧事,并用船把养母陈氏的遗体从清江浦运回淮城和小叔父合葬。家庭的变故让幼年童年时期的周恩来比同龄人更早地体会到失去亲人的痛苦、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10岁时的周恩来已经“佐理家务,井然有序”。
童年生活的艰辛促使他要改变现状。周恩来的祖籍是浙江绍兴,外祖父的祖籍是江西南昌,到祖辈时两家到淮阴、淮安当县官,两家相识结为姻亲。祖父50多岁时就去世了,生前不事生产,不买地,只有房产。到了父辈,家庭开始中衰,叔父当师爷,父亲做文书常年在外不回家,入不敷出。周恩来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特别是为了生母养母治病,常常把家里值钱的物件拿去典当换钱买药。童年生活的艰辛较早地让周恩来体谅到父辈的不易,没钱维持正常生活的艰辛也让他较早地懂得了家里的柴米油盐来之不易,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想法在少年周恩来的心里扎下了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的一个“绍兴师爷”之家。他自幼在嗣母陈氏的指导下学习经典名著,打下了扎实的文化根底。从1910年至1917年,他先后入银岗书院、东关模范学校、天津南开学校读书,不仅在才学、品行、社会活动诸方面都有出类拔萃的表现,而且还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他还远赴日本和欧洲留学,在反复思索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并于1924年7月回国投身革命事业。周恩来的学生时代,无疑是他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逐渐成长为一代伟人的重要时期。
“学前教育”:走上好学的道路
周恩来不满半岁时,叔父周贻淦病重。当时,周贻淦结婚不到一年,没有子女。按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习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周贻淦心里很难过,还担心自己过世后妻子陈氏日后被家族当成外人看待。为了使周贻淦在弥留之际得到一点安慰,也使陈氏有所寄托,周贻能、万氏夫妇决定把儿子周恩来过继给他们。就这样,周恩来幼年时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抚育,称陈氏为“娘”,称生母万氏为“干妈”。
陈氏出身于书香门第,性格文静,才学出众,会书画,好诗文,有很好的修养。因为年轻守寡,陈氏从不外出,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对周恩来的抚养上。直到陈氏去世前,周恩来几乎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她。陈氏对周恩来的要求十分严格。4岁时,陈氏就教他识字。5岁起,陈氏就送他进私塾读书,并取学名恩来,字翔宇。
1904年,周恩来一家搬到清河县(今清江市)外祖父家居住,在万家的家塾继续读书。陈氏常给他讲历史和神话故事,他所读的第一部小说《西游记》,大概也是在这段时间内看的。1914年10月,周恩来在《射阳忆旧》中写道:“幼时喜闻故事,凡有人能语余以奇闻怪事者,辄绕膝不去,终日听之不倦。”
1905年,周恩来一家又迁入陈家祖居的陈家花园,在家塾中就读。此后几年内,陈氏为了把周恩来培养成栋梁之才,每天黎明时刻,就把他叫起来,教他读《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中的一些篇章。陈氏还辅导周恩来阅读了外祖父家所藏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小说。
陈氏的严格教育,对周恩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修养产生了深远影响。40年后,他还深情地说:“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他还感慨地说:“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5岁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
“学前教育”:走上好学的道路
周恩来不满半岁时,叔父周贻淦病重。当时,周贻淦结婚不到一年,没有子女。按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习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周贻淦心里很难过,还担心自己过世后妻子陈氏日后被家族当成外人看待。为了使周贻淦在弥留之际得到一点安慰,也使陈氏有所寄托,周贻能、万氏夫妇决定把儿子周恩来过继给他们。就这样,周恩来幼年时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抚育,称陈氏为“娘”,称生母万氏为“干妈”。
陈氏出身于书香门第,性格文静,才学出众,会书画,好诗文,有很好的修养。因为年轻守寡,陈氏从不外出,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对周恩来的抚养上。直到陈氏去世前,周恩来几乎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她。陈氏对周恩来的要求十分严格。4岁时,陈氏就教他识字。5岁起,陈氏就送他进私塾读书,并取学名恩来,字翔宇。
1904年,周恩来一家搬到清河县(今清江市)外祖父家居住,在万家的家塾继续读书。陈氏常给他讲历史和神话故事,他所读的第一部小说《西游记》,大概也是在这段时间内看的。1914年10月,周恩来在《射阳忆旧》中写道:“幼时喜闻故事,凡有人能语余以奇闻怪事者,辄绕膝不去,终日听之不倦。”
1905年,周恩来一家又迁入陈家祖居的陈家花园,在家塾中就读。此后几年内,陈氏为了把周恩来培养成栋梁之才,每天黎明时刻,就把他叫起来,教他读《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中的一些篇章。陈氏还辅导周恩来阅读了外祖父家所藏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小说。
陈氏的严格教育,对周恩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修养产生了深远影响。40年后,他还深情地说:“直到今天,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他还感慨地说:“嗣母陈氏,是受过教育的女子,在我5岁时就常给我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承继过来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