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始终无法和自己的父母亲近?
始终无法和自己的父母亲近,多半是原生家庭的伤,不幸的人要用一辈子来治愈。
我们终究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不论长大与否,她们的直接影响可以超过其他任何时候任何人的间接影响,好的固然是好,但糟糕的却是半生甚至一生的无法亲近。
小时候,总以为是父母眼中的宝,想着他们的好,想着能更亲他们,可是,当家庭物质条件一般甚至困难时,多数是夜以继日的奔命生活,换来的也只是一日三餐的温饱,爱与被爱就在这辛劳的生活轨迹中一点点的消失,当你想再次抓住的时候,却徒劳无功,因为换来的是一句:我们这么忙还不是为了你,你要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代表着你要更加刻苦的学习,不能玩,要一心钻进书本里,然后取的一个好成绩,可是当你拿回一张99分的试卷时,他们又会轻巧的说:你看看你同桌,都考100分,再看看隔壁村的小铁头,都考上县重点了,而你只能哑口无言。最不幸的是,当你有一次不及格时,等来的不过是自我的软弱和他们的争吵,毫无意义。
意义的生活又该如何定义,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槽糕的家庭却各有不幸,生活在美好的健康的快乐的家庭里,有一对善解人意的父母是多么令人向往,可还是有很多原生家庭一地鸡毛,脾气不好,性格不合,为钱争吵,喝酒赌博等各种各样的理由就这样充斥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能怎么办,除了生闷气和大哭一场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平静的生活搅得一团糟,我们想亲近,可现实,让我们学会距离是最好的良药。
距离产生美,可有时候,距离也产生罪,生活在一个充满没有安全感、缺少快乐、充满恐惧的原生家庭里,多半人已失去了童年,而后的青年、中年、老年也毫无真正的生气,软弱、退缩甚至自卑是身上的铠甲,与其他人都不能深入亲近,更何况还是原生家庭的导火索——亲生父母。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可这位老师一旦不称职、不会爱,那最终的恶果还是我们各自平分,我得不到你的好,你也得不到我的爱,直至慢慢长大或再次为人母、为人父,但失去的,一辈子也无法弥补,或许有时候会释怀,但那种亲近,又何尝会再有呢?
我就是这种原生家庭的人,现在长大了,也试着放下了,但和自己的父母亲近,始终无法真正做到。
1:原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导致童年有太多遗憾。
2:兄弟姐妹多,父母的爱分配不公。
3:重男轻女的风俗,导致自己是生错了多余的。
4:成年之后兄弟姐妹中,经济条件最差的或者平时嘴巴最不会讨父母喜欢的那个。
5:因为'自己太爱父母,但因为能力原因现实中无法达到父母想要的预期形成了一种逃避性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