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怎么理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如果仅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很容易被误解。实际上,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要理解其中的两个关键词的意思,刍狗和仁。
刍狗是指草扎的狗,在古代祭祀时,会用六畜做祭品,狗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随着社会风气改变,人们不再用活的狗作祭品,而是用草扎的狗来代替。而祭祀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祭祀前,人们对待草狗的态度很慎重,但是,祭祀之后,却会将草狗烧掉。仁就是指仁爱。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地虽然生育了万物,但不会打着所谓“仁爱”的旗号去剥夺万物的独立与自由,也不会把万物当做是稻草扎的狗一样,去干涉它的一切,当它没有价值之后,就将其毁掉。
延伸的意思是,天地作为万物的创造者,并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而是给万物独立,给万物自由,让万物由着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去努力,去创造,去发明。简而言之,还是顺应自然。
《道德经》中的核心,就是道与德 而道与德的核心,又是爱与无为。无为,就是不压迫万物,不干涉万物,不主宰万物,不枷锁万物,顺从万物意志,不折腾万物,让万物尽性发出自己生命的璀璨。万物皆都独立与自由,于是能够争奇斗艳,让天地繁荣昌盛。
这句话是在批评儒家文化“尊尊,卑卑” 试图搞压迫,搞枷锁,试图剥夺人们的独立与自由。道家文化把独立与自由,当做是一种生命的追求。这句话充满对生命的体贴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