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

 我来答
曦莲滩8177
2022-07-30 · TA获得超过659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26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96.9万
展开全部
《社戏》,是鲁迅先生选自《呐喊》的一篇小说。初读课文,十分生疏与乏味。不像小说,小说的情节应该是跌宕起伏,而这篇文章似乎更像散文。甚至连老师也说过:"若是不让我看出处,我会以为是《朝花夕拾》里的节选。"

《社戏》讲的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到赵庄平桥村看戏,发生了各种冒险经历。全文表达了鲁迅对儿童时期生活的美好怀念。

由于这篇课文较长,老师为了方便我们理解,便把这篇文章分段,用几个小标题的形式给我们展示了出来,分别是: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看戏,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偷豆吃豆,赵庄返回,送豆吃豆。

文章第一段是讲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确实,写出了平桥村的具体位置,以及那里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若说是看戏,我便发现鲁迅先生小时候太可爱了,为了去赵庄看戏而发脾气,还不吃东西。从文中"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就可看出鲁迅儿时的那份童真。

因为这确实是那样,我们儿时为了一个自己心仪已久玩具,而哭着央求父母给我买。他们因为拗不过你,所以买了。而鲁迅的外祖母与母亲就是这样,再加上双喜的"包票"。她们便放心的让鲁迅去赵庄看戏了。

在去看戏的路上,鲁迅写了很长一段的风景。风景随着心情变化着。慢慢的从期待惊喜转化为沉静悠扬。"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可以看出小孩子急切,迫不及待想看戏的心情。

接着,课文用了七段来写社戏。戏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有铁头老生,蛇精与老虎,最好的一场小丑的。以及孩子们最怕的老旦。孩子们从那种新鲜刺激感默默走向安静。

回去的路上,孩子们都饿的不成样子。于是偷摘了六一公公和阿发家的罗汉豆。偷用了八公公的盐和柴。烧火,开开心心的吃豆子。这是孩子们的天堂。没有诗经,没有父母。是无忧无虑的。偷豆子吃的那一段经历一定在鲁迅脑中紧紧的记住着,很多年后还依然记得。

因为从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就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一定十分开心与怀念那段时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