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及故事

 我来答
爱创文化
2022-06-10 · TA获得超过936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2万
展开全部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以下是我整理的纸上谈兵的典故及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释义】

纸:书;兵:用兵之道。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他一谈起用兵之道来,连赵奢都说不过他。日子久了,赵括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但赵奢深知儿子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因此他临终前嘱咐赵括,千万不要担任将军的职务,否则必定会给赵国带来失败。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犯赵国。赵孝成王任命廉颇为大将,率军抵抗。久经沙场的廉颇领军20万前去抗敌,两军在长平展开了大战。廉颇见秦军强大,不能硬拼,便决定在长平筑垒固守,等到秦军粮草供给不足的时候再出兵作战。于是廉颇下令闭门不出,进行严密防守,不管秦军如何挑衅,都不应战。就这样,廉颇在长平坚守达三年之久,秦军没能得逞。

秦国见一时无法取胜,就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去散布流言,说廉颇惧怕秦兵,秦国特别怕赵王任命赵括为将。赵王果然中计,下令由赵括取代廉颇为大将。

赵括根本没有实际作战经验,一上任便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向秦军发起全面攻击。秦军假装战败,一直将赵军引到秦军大营前。赵括知道中计,可为时已晚。赵军成了瓮中之鳖。几十万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陷入了绝境。

46天后,赵括决心孤注一掷地向外突围,还没冲到秦军的`阵地前,就被乱箭射死了。主帅一死,赵军全线崩溃,40万大军全被秦军活埋。从此以后,赵国一蹶不振。

【成长心语】

做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如同天空中没有太阳。如果有了理想却没有行动,理想永远只是理想。在“想要”和“得到”之间还有两个字,那就是“做到”。行动才是实现梦想的关键。赵括空有理论,却忽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他将自己所想的当成一种真知灼见,最终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做”与“想”是不一样的,它需要耗费脑力和体力,需要面对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我们心中的所想变为现实,才能验证它是否可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