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素养包含哪些内容
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一、劳动观念
劳动观念是指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成果等方面的认知和总体看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态度和情感。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劳动者的辛苦与快乐,理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能正确理解劳动对于个人生活、家庭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人类发展的意义,懂得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能崇尚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二、劳动能力
劳动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与个体年龄及生理特点相适宜的劳动任务所需的胜任力,是个体的劳动知识、技能、行为方式等在劳动实践中的综合表现。 主要表现为: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能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体力,提高智力和创造 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劳动习惯和品质
劳动习惯和品质是指通过经常性劳动实践形成的稳定行为倾向和 品格特征。 主要表现为:学生具有安全劳动、规范劳动、有始有终等 习惯;养成自觉自愿、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珍惜劳动成果等品质。
四、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是指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劳动实践中秉待的关于劳动的信念信仰和人格特质。 主要表现为:学生能领会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砾硕奋进的时代精神;感知爱岗敬业、甘于 奉献的劳模精神;培育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及精益求 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