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入门古诗词
展开全部
首先就本人而言,学习古诗词并没有看过任何有关韵律方面的书。这是我为九洲写作精英训练营写的两个课件,目的是让学员们尝试在故事创作中插入诗词,以达到 诗妆故事玉生烟 的效果。
作为零基础之人,一开始就看格律会觉得枯燥乏味,难免有畏难情绪。因此我认为边写边学更有效果,我们九洲诗词群就是这样操练的。
"实践出真知"。我没有任何人指点,自己边写边琢磨。主动学习强于被动学习,如今资讯这么发达,随便一搜一大把。弄不懂的就去跟百度缠绵一会儿。
一般而言,自学者大多是先用中华新韵来入手,因为新韵就跟普通话的四声一样好判断: 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可平可仄之处为“中”。
一开始就是仗着自己文学素养还行,拼音知识掌握也不赖,所以平仄韵律之于我那是小菜,只是看我愿不愿意去严格遵守的问题。
那就先讲讲词牌吧,这个相对容易入门一些。
词牌有上千个,很多词牌又有多种体,有正格变格,有的甚至几十种变格。因此我们填词要标明用的是哪种格式,以便于行家识别是否靠谱。
词牌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顾名思义,字数较少的五六十字以下的为“小令”;那么“中调”即是五六十字到八九十字之间的词牌;超出这个以上的就是“长调”了,百字左右的的居多,最长的词牌应该是《 莺啼序 》,有二百四十个字。
好在当下有"诗词吾爱"软件,有了它我们就不会在对照词谱时出错。最省事的方法就是直接在app上写,它的下端就是检测和复制两项。写完后检测,它会提醒你有没有出错,多音字提示你根据文意自行判断。没问题的话点击复制到任何地方。
新韵虽然上手容易,但我们也有必要学点古韵知识,因为唐诗宋词都是古韵啊。为了不使我们误判前人的作品,也因为一些机构和学究们的固执,他们认为用古韵写诗词才是正宗的。
就比如我们发表的作品是默认平水韵的,中华新韵或通韵则要求注明,这就充分说明问题了吧。
古韵,在格律诗中叫“平水韵”,词牌中叫“词林正韵”。词林正韵归纳自平水韵,所以大致相同,但也有少许差别,这点软件都有韵表可查。
难一点的就是“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消失,不过写多了就会对哪些是入声字有印象的,无需死记硬背,软件也会提示。
填词的格式虽然严格,但是它的用韵《词林正韵》的韵部比格律诗的平水韵要简单些。每个词牌的要求都不一样,相对而言词牌写作比格律诗宽松。
在词的长短句中,是允许无意义的助词存在的,有意义的重复字也行,用得好的话可以更出彩。
关键是我们填词之前要拎清自己想表达什么,然后再看看哪个词谱的音律节奏适合表达你的情绪。
其实写多了就会无师自通。如果你偶有灵感发现一个妙句时,也可以在软件的“匹配”一栏搜索出平仄合适的词牌。
最好先琢磨一下例词,这点很有必要。能选作例词的肯定有出彩之处。有的词体还有说明的,所以不要忽视。比如提示何处宜对仗、何处有领字,注意例词的句子节奏,还有韵脚是否有特别要求。
再者,“语感”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为什么呢?要知道词的最初是用来吟唱的,所以吟诵起来的节奏要流畅,不要有生拼硬凑之嫌。
“语感”这东西有点神秘,它是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人们凭着语感可以判断句子的正误,却不一定能说出所以然来。语感的强弱与一个人的阅历有关,它与乐感一样有时也需要一定天赋。
总的来说格律就是古诗词创作的敲门砖,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除非你拼音知识没学好,否则一点都不难。
然而格律不难意境难。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我们写景不是单纯写景那么简单,是要通过你写的景来烘托你想要表达的情绪。此所谓“情景交融,诗画合一”。
一阕好词不只是“靠谱”这么简单,软件只能检测你的格律是否合格,是否有对仗有诗意它肯定测不出,所谓好词肯定是既靠谱又出彩的。详见之前作品《 来来来,我们一起学填词 》
因此千万不要以为软件过关了你的诗词就不会被拒稿哦。写完之后最好多读几遍。在此再次强调:靠谱不一定是好词;但好词一定靠谱!
接下来我们聊聊格律诗。“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
绝句有五绝和七绝,五字一句共四句二十字,即“五绝”;七字一句共二十八字,即“七绝”。
四句为绝,八句为律,常见的有五律和七律。也可以说一首律诗是由两首绝句组成的。
格式分为四种,以五绝为例:
(1)平起首句不押韵:
⊙ 平 平 仄 仄,长 江 悲 已 滞,
⊙ 仄 仄 平 平。万 里 念 将 归。
⊙ 仄 平 平 仄,况 属高 秋 晚。
平 平 仄 仄 平。山 中 黄 叶 飞。
(2)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 仄 仄 平,床 前 明 月 光,
⊙ 仄 仄 平 平。疑 是 地 上 霜。
⊙ 仄 平 平 仄,举 头 望 明 月,
平 平 仄 仄 平。低 头 思 故 乡。
(3) 仄起首句不押韵
⊙ 仄 平 平 仄,万 里 人 南 去,
平 平 仄 仄 平。三 春 雁 北 飞。
⊙ 平 平 仄 仄,不 知 何 岁 月,
⊙ 仄 仄 平 平。得 与 尔 同 归。
(4) 仄起首句押韵
⊙ 仄 仄 平 平,林 暗 草 惊 风,
平 平 仄 仄 平。将 军 夜 引 弓。
⊙ 平 平 仄 仄,平 明 寻 白 羽,
⊙ 仄 仄 平 平。没 在 石 棱 中。
注: 这里的平起和仄起是以首句第二个字为准的,因为第一个字是可平可仄的。因此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但也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是在不可能造成大的诗病情况下才能成立的。以后练习中会遇到,随时可查有关资料。
格律诗因何而生?其初心是为了避免用字声调失谐而引起的语音病态。这四种基础的平仄格式就是前人归纳的音调形式。
虽然这个归纳不能尽善尽美,所以难免会产生出律的诗,为了合律,"拗救"一词就应运而生。拗救说白了就是对不合格律之句的一种补救,在此我保留意见。
所以格律其实就是一个框框,一旦你适应了这个框框,就会自然而然地避开那些容易出错的音节,汉字那么多是吧?
再说说律诗吧。律诗有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末两句为“尾联”。
律诗的颌联和颈联要求对仗,颔联可以放宽一点,至少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是出律。而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其中不论哪一联都要求对仗,所以难度要高一些。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还有错综对、流水对,这些百度可查,初学者当然要求工对做起。如果你写得不对仗的话,就不能称为律诗,只能称为七古了。
大多数人感觉律诗的对仗有难度,对仗当然最能检验作者的文字功力。简单地说对仗就是要求上下句子的词性和句子结构应当一致。
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方位对方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还要尽量避免中间二联的句式缺少节奏上的变化,对仗忌"合掌",即两句表达的内容相似。
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逃不脱格律诗的架构,那就是“起承转合”。当然你也可以熟能生巧之后再寻求突破,别出心裁一番令人刮目相看。
格律诗就这四种格式,只要你细心揣摩会发现有规律可寻,平平仄仄交错排列,无需死记硬背,练习多了自然就会领悟到。
而且熟练之后不需要软件帮我们检测,自己目测就会发现有无出律之处,这点比词牌简单,因为词牌的格式太多,目测很难做到,除非你同样的词牌写多了无形中就记住了。
比如《 喝火令 》我写了几十个,只要熟记了自己的词就无需对谱。
词牌也好,格律诗也好,都需要不断地练习,只看不练是假把式。可以这么说,如果有律诗基础会让你的词作更上一层楼。
为什么很多人会填词不会写律诗呢?可见律诗需要更深厚的功力。
所以如果你老是填词不学律诗的话,你的词作境界就难免有局限,这就相当于格局。一旦格局有了,就等于插上了飞行之翅。
诗工整、词自由,格式上的差异就构成了“诗庄词媚,律正绝奇”之说。
诗为等句,词为不等句,不等句之外又有等句参差其中。所以填词往往要用到律诗的对仗,从而体现宋词除了音律美还有对称美和错落美。
律绝和词牌这两者的关系,在我看来貌似是父母和孩子的血缘关系。律绝的基因好,词牌的创作就不会差。
作为 古诗词小白 ,有人点拨当然更好,因为可以少走弯路。但关键还在内因,就是得靠自己去领悟。
那么悟性从哪里来?多读唐诗宋词啊。佳句可以天成也可以反复推敲,此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再来说说诗词作品要不要有时代特色的问题。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我一直反感那种复古教条之派,我戏称其为“古墓派”。
现代人写格律诗,由于千百年来语境的变化,很多表达跟古人不一样了,一味的仿古难免造作。今人的作品如果没有体现时代特色,若干年后岂不是给后人造成时空停滞的错觉吗?
总之作为新人,如果一味的抱着格律啃,无疑会倦怠的。还是要多读诗书,功夫在诗外。我们不要成为格律机器人。先学会流畅地表达,然后再来调整韵律的步伐。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无止境,我们都是在路上。
作为零基础之人,一开始就看格律会觉得枯燥乏味,难免有畏难情绪。因此我认为边写边学更有效果,我们九洲诗词群就是这样操练的。
"实践出真知"。我没有任何人指点,自己边写边琢磨。主动学习强于被动学习,如今资讯这么发达,随便一搜一大把。弄不懂的就去跟百度缠绵一会儿。
一般而言,自学者大多是先用中华新韵来入手,因为新韵就跟普通话的四声一样好判断: 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可平可仄之处为“中”。
一开始就是仗着自己文学素养还行,拼音知识掌握也不赖,所以平仄韵律之于我那是小菜,只是看我愿不愿意去严格遵守的问题。
那就先讲讲词牌吧,这个相对容易入门一些。
词牌有上千个,很多词牌又有多种体,有正格变格,有的甚至几十种变格。因此我们填词要标明用的是哪种格式,以便于行家识别是否靠谱。
词牌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顾名思义,字数较少的五六十字以下的为“小令”;那么“中调”即是五六十字到八九十字之间的词牌;超出这个以上的就是“长调”了,百字左右的的居多,最长的词牌应该是《 莺啼序 》,有二百四十个字。
好在当下有"诗词吾爱"软件,有了它我们就不会在对照词谱时出错。最省事的方法就是直接在app上写,它的下端就是检测和复制两项。写完后检测,它会提醒你有没有出错,多音字提示你根据文意自行判断。没问题的话点击复制到任何地方。
新韵虽然上手容易,但我们也有必要学点古韵知识,因为唐诗宋词都是古韵啊。为了不使我们误判前人的作品,也因为一些机构和学究们的固执,他们认为用古韵写诗词才是正宗的。
就比如我们发表的作品是默认平水韵的,中华新韵或通韵则要求注明,这就充分说明问题了吧。
古韵,在格律诗中叫“平水韵”,词牌中叫“词林正韵”。词林正韵归纳自平水韵,所以大致相同,但也有少许差别,这点软件都有韵表可查。
难一点的就是“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已消失,不过写多了就会对哪些是入声字有印象的,无需死记硬背,软件也会提示。
填词的格式虽然严格,但是它的用韵《词林正韵》的韵部比格律诗的平水韵要简单些。每个词牌的要求都不一样,相对而言词牌写作比格律诗宽松。
在词的长短句中,是允许无意义的助词存在的,有意义的重复字也行,用得好的话可以更出彩。
关键是我们填词之前要拎清自己想表达什么,然后再看看哪个词谱的音律节奏适合表达你的情绪。
其实写多了就会无师自通。如果你偶有灵感发现一个妙句时,也可以在软件的“匹配”一栏搜索出平仄合适的词牌。
最好先琢磨一下例词,这点很有必要。能选作例词的肯定有出彩之处。有的词体还有说明的,所以不要忽视。比如提示何处宜对仗、何处有领字,注意例词的句子节奏,还有韵脚是否有特别要求。
再者,“语感”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为什么呢?要知道词的最初是用来吟唱的,所以吟诵起来的节奏要流畅,不要有生拼硬凑之嫌。
“语感”这东西有点神秘,它是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人们凭着语感可以判断句子的正误,却不一定能说出所以然来。语感的强弱与一个人的阅历有关,它与乐感一样有时也需要一定天赋。
总的来说格律就是古诗词创作的敲门砖,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除非你拼音知识没学好,否则一点都不难。
然而格律不难意境难。诗词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我们写景不是单纯写景那么简单,是要通过你写的景来烘托你想要表达的情绪。此所谓“情景交融,诗画合一”。
一阕好词不只是“靠谱”这么简单,软件只能检测你的格律是否合格,是否有对仗有诗意它肯定测不出,所谓好词肯定是既靠谱又出彩的。详见之前作品《 来来来,我们一起学填词 》
因此千万不要以为软件过关了你的诗词就不会被拒稿哦。写完之后最好多读几遍。在此再次强调:靠谱不一定是好词;但好词一定靠谱!
接下来我们聊聊格律诗。“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排律三种。
绝句有五绝和七绝,五字一句共四句二十字,即“五绝”;七字一句共二十八字,即“七绝”。
四句为绝,八句为律,常见的有五律和七律。也可以说一首律诗是由两首绝句组成的。
格式分为四种,以五绝为例:
(1)平起首句不押韵:
⊙ 平 平 仄 仄,长 江 悲 已 滞,
⊙ 仄 仄 平 平。万 里 念 将 归。
⊙ 仄 平 平 仄,况 属高 秋 晚。
平 平 仄 仄 平。山 中 黄 叶 飞。
(2)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 仄 仄 平,床 前 明 月 光,
⊙ 仄 仄 平 平。疑 是 地 上 霜。
⊙ 仄 平 平 仄,举 头 望 明 月,
平 平 仄 仄 平。低 头 思 故 乡。
(3) 仄起首句不押韵
⊙ 仄 平 平 仄,万 里 人 南 去,
平 平 仄 仄 平。三 春 雁 北 飞。
⊙ 平 平 仄 仄,不 知 何 岁 月,
⊙ 仄 仄 平 平。得 与 尔 同 归。
(4) 仄起首句押韵
⊙ 仄 仄 平 平,林 暗 草 惊 风,
平 平 仄 仄 平。将 军 夜 引 弓。
⊙ 平 平 仄 仄,平 明 寻 白 羽,
⊙ 仄 仄 平 平。没 在 石 棱 中。
注: 这里的平起和仄起是以首句第二个字为准的,因为第一个字是可平可仄的。因此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但也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是在不可能造成大的诗病情况下才能成立的。以后练习中会遇到,随时可查有关资料。
格律诗因何而生?其初心是为了避免用字声调失谐而引起的语音病态。这四种基础的平仄格式就是前人归纳的音调形式。
虽然这个归纳不能尽善尽美,所以难免会产生出律的诗,为了合律,"拗救"一词就应运而生。拗救说白了就是对不合格律之句的一种补救,在此我保留意见。
所以格律其实就是一个框框,一旦你适应了这个框框,就会自然而然地避开那些容易出错的音节,汉字那么多是吧?
再说说律诗吧。律诗有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末两句为“尾联”。
律诗的颌联和颈联要求对仗,颔联可以放宽一点,至少颈联必须对仗,否则就是出律。而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其中不论哪一联都要求对仗,所以难度要高一些。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还有错综对、流水对,这些百度可查,初学者当然要求工对做起。如果你写得不对仗的话,就不能称为律诗,只能称为七古了。
大多数人感觉律诗的对仗有难度,对仗当然最能检验作者的文字功力。简单地说对仗就是要求上下句子的词性和句子结构应当一致。
比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方位对方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还要尽量避免中间二联的句式缺少节奏上的变化,对仗忌"合掌",即两句表达的内容相似。
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逃不脱格律诗的架构,那就是“起承转合”。当然你也可以熟能生巧之后再寻求突破,别出心裁一番令人刮目相看。
格律诗就这四种格式,只要你细心揣摩会发现有规律可寻,平平仄仄交错排列,无需死记硬背,练习多了自然就会领悟到。
而且熟练之后不需要软件帮我们检测,自己目测就会发现有无出律之处,这点比词牌简单,因为词牌的格式太多,目测很难做到,除非你同样的词牌写多了无形中就记住了。
比如《 喝火令 》我写了几十个,只要熟记了自己的词就无需对谱。
词牌也好,格律诗也好,都需要不断地练习,只看不练是假把式。可以这么说,如果有律诗基础会让你的词作更上一层楼。
为什么很多人会填词不会写律诗呢?可见律诗需要更深厚的功力。
所以如果你老是填词不学律诗的话,你的词作境界就难免有局限,这就相当于格局。一旦格局有了,就等于插上了飞行之翅。
诗工整、词自由,格式上的差异就构成了“诗庄词媚,律正绝奇”之说。
诗为等句,词为不等句,不等句之外又有等句参差其中。所以填词往往要用到律诗的对仗,从而体现宋词除了音律美还有对称美和错落美。
律绝和词牌这两者的关系,在我看来貌似是父母和孩子的血缘关系。律绝的基因好,词牌的创作就不会差。
作为 古诗词小白 ,有人点拨当然更好,因为可以少走弯路。但关键还在内因,就是得靠自己去领悟。
那么悟性从哪里来?多读唐诗宋词啊。佳句可以天成也可以反复推敲,此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再来说说诗词作品要不要有时代特色的问题。我以为答案是肯定的。我一直反感那种复古教条之派,我戏称其为“古墓派”。
现代人写格律诗,由于千百年来语境的变化,很多表达跟古人不一样了,一味的仿古难免造作。今人的作品如果没有体现时代特色,若干年后岂不是给后人造成时空停滞的错觉吗?
总之作为新人,如果一味的抱着格律啃,无疑会倦怠的。还是要多读诗书,功夫在诗外。我们不要成为格律机器人。先学会流畅地表达,然后再来调整韵律的步伐。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无止境,我们都是在路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