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到底接什么?

 我来答
天然槑17
2022-07-24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05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3.1万
展开全部
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是值得记录的美好时刻,也会让初为父母的家长们兴奋和激动。而小学应该也是孩子漫漫求学路的第一阶段,几多期许,几多憧憬,都化作了孩子入学前的兴奋和焦虑,于是火了各种不同明目的幼小衔接班。孩子前进一小步,意味着家长必须成长一大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给孩子以引领。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家长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长。

一、坦然面对,不随波逐流。

关于孩子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的问题,这是很多家长非常关注的。看到别的孩子都在暑假学拼音,自己的孩子啥也没学,就开始着急了。那么,孩子到底要不要上衔接班呢?这要因自家孩子的情况而异,绝不能一概而论。

孩子刚入学,都会有诸多的不适应,再加上每天的学习任务紧张,家长和孩子都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孩子学前从来就没有接触过拼音,一下子接受到铺天盖地的拼音知识,听说读写都要一一落实,对家长孩子都是挑战,搞不好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与其劳神费力找不着门道,不如暑假就让孩子试着先接触一下。多少有点基础,课堂上学习起来自然就自如和轻松。

话又说回来,如果孩子资质尚好,又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学前没有任何基础,对拼音的学习也不会有太大障碍。所以,要不要衔接不能一概而论,要看自己的孩子。进行了学前教育的,拼音学得吃力的也大有人在。只要家长有辅导能力,就跟着老师的同步教学,丝毫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二、冷静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

我们都知道,孩子与孩子之间是不记仇的。也许前一分钟还打得不可开交,后一分钟却又玩在了一起。当孩子与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作为成人的我们是泰然处之还是大发雷霆?这无疑考验这做家长的个人素养和教育理念。

一年级下学期班里从其他班转进一个孩子,就是开学之初和同班同学一点小矛盾,两家大人大打出手,家长围观,警察出警,一方住院,一方拘留。孩子换到我班时,她的妈妈被打得视网膜脱落还在医院里,孩子情绪极其低落,整天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完全没了往日的热情和开朗。我多次给她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这不是他的错,是那些不懂事的熊大人的错。差不多一个学期,孩子才慢慢从阴影里走出来。

我想,那些意气用事的熊大人们,事后也一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不已,但事已至此,一切都无法挽回。

放低姿态,试着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不带个人的戾气去处理问题,想想孩子间没有隔夜仇,这样才会心平静气,避免不必要的烦恼。

三、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学校、家长、书籍充其量也只是教育的引领者,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自我教育。

        刚入学的孩子,对于学校一切都是新鲜的。离开了六加一的保护模式,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缺乏安全感是这一时期一年级孩子最典型的心理特征。跟学生接触最多的班主任就成了孩子心目中最大的保护伞。事无巨细,班主任每天忙得团团转,还是难免会出问题。为了保证学生的课间安全,学校规定课间十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尽可能不要到操场去玩。于是一个孩子好奇地问我:“老师,操场长什么样啊?”

        家长和孩子一样同样好奇,孩子送来了还不舍得走,踮着脚尖往教室里张望。放学了巴不得早点来接,想看看孩子是如何上课的。要不是现在门卫制度严格,我敢肯定每天都有听墙根的家长,每天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听孩子讲学校里的趣闻……

        夏日炎炎,学校食堂每天换着口味给孩子们做汤喝。一日,食堂里供应了酸梅汤。平日里番茄蛋汤无人问津,今天不到十分钟孩子们就把饭吃完了,排着长长的队打酸梅汤喝。不巧的是,刚好汤打完了,排在后面的孩子就没喝到。

        孩子回家告诉了家长,家长也不问青红皂白在群里一顿牢骚:什么老师偏心呀,老师的孩子喝了两瓢啦,孩子没喝到汤哭了一晚上啦……一个人说,几十人应,喝了的,没喝的,总之出大事啦!

        讲真,每天值班给学生分饭,给四五十号学生打完饭,又接着打汤,饭没吃一口,头没抬一下,哪顾得上你是谁的孩子?再说了,即使孩子没喝着,家长应鼓励孩子告知老师,或者去其他班级打,或者让食堂再送一桶,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家长不去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而是唯恐天下不乱,牢骚、抱怨、指责……

        孩子总要学会自己长大,你可以帮得了孩子一时,你能帮得了孩子一世吗?路还得孩子自己走,跌倒了爬起来,查找原因继续前行……

四、不急不躁,静待花开。

小学与幼儿园最大的区别是开始对知识有了要求,分数开始成为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的主要手段。而此时,孩子还是懵懵懂懂,对学习和考试根本没有概念,面对一次次让人尴尬的成绩,家长开始不淡定了。每天逼着孩子做卷子,报各种各样的培优班,苦了孩子,也累坏了家长。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由于六加一的模式已经形成,孩子极其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例如,每天作业磨磨蹭蹭,千呼万唤就是不动,家长忍无可忍,最后不得不咆哮狮吼功。聪明的家长会变着法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唠叨。

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确信不是智力问题,那就是习惯和方法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训练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远比无谓的唠叨焦虑有效得多。

这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教育,孩子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恰恰是教育的最好时机。愿每一位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不忘初心。教育,我们都在路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