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禅意里的莲花(散文)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清晨,东方天际悬浮着鱼肚白,曦光熹微,空气凉爽。我背着手踱出家门,沿着长街的人行道,去幽僻的地方溜弯儿。路上行人少,很寂静,映入眼帘的是枝繁叶茂的国槐,和一些修剪过的灌木丛。随着脚步的移动,心脑也在联想:夏日葱笼,不及一片清水出芙蓉。于是,改道向莲花池走来。远远望见,池塘内绿叶红花一片,水中央伫立着一座观世音菩萨雕像,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成立的,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
要问莲池有多大?没标注,估计有一顷地的面积。池内水平如镜,滋养着数以万计的青莲,那粉红莲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淡淡的花色,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
我顺着岸边小径散步,发现入口处停泊着一只小船。心想,隔岸观莲不如近前去看,细细的品味它清丽脱俗的美人之姿,享受一下最美的风景。于是,我走下岸来,解开缆绳,轻快的上船,双手努力的划浆,水在两旁哗哗作响。几只水鸟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刹那间,整个莲池全震荡起来。莲,尽情地舒展身姿,铺开一层含香的柔软,尽情的舞蹈。那轻盈的舞姿,动在水面,洒下圆圆的笑靥。
我一边划浆,一边畅想:莲,一半扎根泥土,一半飘逸水面,是孤独的,却不寂寞。它安于池塘的一隅,在自己的世界里,静静地绽放。在喧闹的尘世中,觅得一份清静和洒脱。它习性颇佳,从不与春花媲美,不与秋月争辉。一天天,不紧不慢地开放着,或清淡,或妖娆,或热烈。于静寂中守住孤独,在热烈里保持凛洌。那花,那茎,与莲叶交相辉映,衬托池水的美景。白莲如雪,干净清澈;红莲似锦,艳雅孤绝。细细的茎,笔直地托举着花盏,像是在酝酿一段相思的光阴,等我犁水而来。
我在一丛肥硕的莲花前停下船,躬身捋摸莲叶,细细的观赏花瓣。它守着一池清欢,无怨无悔,不垢不净,平静而淡然,清明而澄澈。与莲邂逅,便是邂逅了一颗冰心,一片云淡风轻,和一份圣洁坦荡。这莲花,经历风雨,经受伤害,依然傲然;然后,依然带着跋扈的清凉,带着那种低调却从容的温暖,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素贞,展现在人世间。
这时候,晨曦喷薄,莲池明亮了,水折射出光晕。一阵清风拂过,缭乱了一池碧水的静谧,小船晃动起来。天光,云影,淹没于莲叶深处。我赶紧划浆前行,心里遂赋五绝小诗:一念清静处,心有莲花开;不枝无蔓叶,茎直出水来。这些莲,是繁华后的重生,于岁月深处,开出禅意的清欢。而禅,不是素食清茶,不是晨钟暮鼓,更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景,而是繁华世俗灵魂深处的皈依,也是踏遍千山万水之后的豁达,更是经历人情冷暖之后的清醒。是走过路过、爰过恨过,却依然心怀善良和温暖的赤诚之心。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我划船行至观世音菩萨雕像前,翘首而望。那佛颜凝重,眼观四面八方,似乎是在普渡众生。对此,我对佛像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底座之上,西天佛祖如来也不例外,不由得心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也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莫非是莲生活在水中,花开放于炎热的夏天,炎热代表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这是莲花表征的美德吧!也许,观世音菩萨伫立在水上,彰显禅意的光阴,是寂静的,低调的,平和的,透着生命的庄重和清简。普渡众生,走出俗世里的禅,放下红尘里的繁琐与牵绊。活出心中的禅,放下以往的纠结与遗憾。告诫人们,看过灯火阑珊,看过喧嚣华丽,看过热烈张扬,要收起光阴的韵脚,看取莲花净。过尽千帆,依然慈悲。
我有所领悟,便划船绕过佛像,环绕一圈,回到入口处下船,重返岸上。沿着来时的路径,朝家的方向走。在远离莲花池的拐弯处,我回眸一望,将清丽脱俗的莲花池美景,尽收眼底。一步一莲花,一禅一光阴。我的心随行而想,依然不能平静。想人一生所求,不过是如莲一般高雅和怡淡。不管流年变换,不问世事沧桑,不愿随波逐流,也不会曲意逢迎,守着自己的一方净土,做一个素净的人;遇一二知己,逢三五好友,怀感恩之心,做善良之事,活出自己最本真的模样。
池塘里的莲,总有一天会枯萎。但我知,它的风骨一直都在。纵使风华远去,满目残状,它依然保持着不折不扣的神韵,昂着铮铮傲骨,归于素淡、宁静与沉默。那是盛开在光阴里,一朵禅意里的莲花,永不凋零。
(作者:王叶)
2021.6. 27.定稿。
要问莲池有多大?没标注,估计有一顷地的面积。池内水平如镜,滋养着数以万计的青莲,那粉红莲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淡淡的花色,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
我顺着岸边小径散步,发现入口处停泊着一只小船。心想,隔岸观莲不如近前去看,细细的品味它清丽脱俗的美人之姿,享受一下最美的风景。于是,我走下岸来,解开缆绳,轻快的上船,双手努力的划浆,水在两旁哗哗作响。几只水鸟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刹那间,整个莲池全震荡起来。莲,尽情地舒展身姿,铺开一层含香的柔软,尽情的舞蹈。那轻盈的舞姿,动在水面,洒下圆圆的笑靥。
我一边划浆,一边畅想:莲,一半扎根泥土,一半飘逸水面,是孤独的,却不寂寞。它安于池塘的一隅,在自己的世界里,静静地绽放。在喧闹的尘世中,觅得一份清静和洒脱。它习性颇佳,从不与春花媲美,不与秋月争辉。一天天,不紧不慢地开放着,或清淡,或妖娆,或热烈。于静寂中守住孤独,在热烈里保持凛洌。那花,那茎,与莲叶交相辉映,衬托池水的美景。白莲如雪,干净清澈;红莲似锦,艳雅孤绝。细细的茎,笔直地托举着花盏,像是在酝酿一段相思的光阴,等我犁水而来。
我在一丛肥硕的莲花前停下船,躬身捋摸莲叶,细细的观赏花瓣。它守着一池清欢,无怨无悔,不垢不净,平静而淡然,清明而澄澈。与莲邂逅,便是邂逅了一颗冰心,一片云淡风轻,和一份圣洁坦荡。这莲花,经历风雨,经受伤害,依然傲然;然后,依然带着跋扈的清凉,带着那种低调却从容的温暖,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素贞,展现在人世间。
这时候,晨曦喷薄,莲池明亮了,水折射出光晕。一阵清风拂过,缭乱了一池碧水的静谧,小船晃动起来。天光,云影,淹没于莲叶深处。我赶紧划浆前行,心里遂赋五绝小诗:一念清静处,心有莲花开;不枝无蔓叶,茎直出水来。这些莲,是繁华后的重生,于岁月深处,开出禅意的清欢。而禅,不是素食清茶,不是晨钟暮鼓,更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景,而是繁华世俗灵魂深处的皈依,也是踏遍千山万水之后的豁达,更是经历人情冷暖之后的清醒。是走过路过、爰过恨过,却依然心怀善良和温暖的赤诚之心。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我划船行至观世音菩萨雕像前,翘首而望。那佛颜凝重,眼观四面八方,似乎是在普渡众生。对此,我对佛像或坐或站都在莲花底座之上,西天佛祖如来也不例外,不由得心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也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莫非是莲生活在水中,花开放于炎热的夏天,炎热代表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这是莲花表征的美德吧!也许,观世音菩萨伫立在水上,彰显禅意的光阴,是寂静的,低调的,平和的,透着生命的庄重和清简。普渡众生,走出俗世里的禅,放下红尘里的繁琐与牵绊。活出心中的禅,放下以往的纠结与遗憾。告诫人们,看过灯火阑珊,看过喧嚣华丽,看过热烈张扬,要收起光阴的韵脚,看取莲花净。过尽千帆,依然慈悲。
我有所领悟,便划船绕过佛像,环绕一圈,回到入口处下船,重返岸上。沿着来时的路径,朝家的方向走。在远离莲花池的拐弯处,我回眸一望,将清丽脱俗的莲花池美景,尽收眼底。一步一莲花,一禅一光阴。我的心随行而想,依然不能平静。想人一生所求,不过是如莲一般高雅和怡淡。不管流年变换,不问世事沧桑,不愿随波逐流,也不会曲意逢迎,守着自己的一方净土,做一个素净的人;遇一二知己,逢三五好友,怀感恩之心,做善良之事,活出自己最本真的模样。
池塘里的莲,总有一天会枯萎。但我知,它的风骨一直都在。纵使风华远去,满目残状,它依然保持着不折不扣的神韵,昂着铮铮傲骨,归于素淡、宁静与沉默。那是盛开在光阴里,一朵禅意里的莲花,永不凋零。
(作者:王叶)
2021.6. 27.定稿。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