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古代叫什么名字?
秦朝称台湾为瀛州。
三国时期称为夷州,隋代改为流求,宋朝称毗舍耶,明初又叫做东番,后来则有鸡笼山,北港,笨港,台湾窝等诸种称谓。直到明代万历年间,才开始有台湾之称,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收复台湾,曾改名为东都,其子郑经继位时,即更名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录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
现在的台湾简称台
是我国级行政区,省会台北,位于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
台湾省由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总面积3点6万平方公里,2021年人口23487509人,逾7成集中于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以台北为中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少数民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大量的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台湾,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南宋澎湖属福建路,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割让与小日,1945年我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和澎湖重归我国主权管辖,1949年我国国党当局退据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