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优秀的孩子其实都是家长“宠”出来的
事后民警与男孩天天聊天,男孩诉说了自己的“伤心事”。
天天的爸爸经常拿他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让他觉得爸爸不喜欢他,心里又委屈又气氛。
孩子的成绩不理想,爸爸老师责怪他,老跟其他孩子作比较。孩子经常被这么对待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虽然男孩的做法比较极端,但“别人家的孩子”一直都是孩子们从小到大逃不掉的梦魇。
中国青年报社 社会 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83.4%的受访家长有过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作比较的行为。
很多家长都认为,通过这样的比较,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励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可是这样的激励往往会适得其反。当家长用“比较”的心态去教育孩子时,他就已经输了!
“比较式”教育带给孩子是无尽的伤害,家长只有摒弃无休止的比较才能使孩子 健康 地成长。
比较式教育的背后
是家长的不自信与虚荣
我小的时候,外婆家楼上住着一对夫妻,家里有个女儿,他们从农村来到这城里打工,也是为了能让孩子更有出息。他们的女儿也没有辜负父母二人的辛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有时候,邻居之间在唠一些家长里短的时候,他们总是回避,或者是回答说:“我才小学文凭,哪里听得懂?”
而女儿在学校考的成绩好的时候,夫妻却又能够夸夸其谈:“我家女儿倒是考的好一点……”
也许,只有在跟邻里比较家里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夫妻才能消除自己从农村进城打工的不自信。
很多自卑者、低自尊者会发展出严格的对自我或对亲人要求,来维系自己的自尊。
所以,家长的不自信促使他们把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用更多的要求来弥补心理上的缺失,掩饰自己生活中的不自信。
而在单位,孩子就是大人们消遣时的谈资和暗地里较劲的筹码。
电视剧《小欢喜》中,季杨杨的爸爸季胜利是一名副区长。
季胜利希望儿子成为人中龙凤,能够给自己长足面子,配得上自己副区长的身份。
季胜利长期缺席儿子的成长,导致了儿子季杨杨极其叛逆,父子俩关系非常紧张,经常发生各种摩擦。
在一次分班考试的时候,季胜利对儿子下了命令:“我季胜利的儿子决不允许进慢班!”
像季胜利这样有头有脸的领导,怎么能允许儿子进慢班呢?儿子进了慢班岂不是要丢了老子的面子?
不光是季胜利,生活中很多家长们已经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脸面”和与其他人相互比较的“筹码”,寄希望于孩子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比较式教育是家庭教育上的一种“懒政”,它表面上是对孩子成绩和成长的关心,而其背后更多的则是父母的不自信与虚荣。
盲目比较会让孩子迷失自我
扭曲孩子的心理
电视剧《冰糖炖雪梨》里,周染和棠雪是一对表姐妹。小时候,只要棠雪有比赛,全家人都围到了一起。
明明周染的英语比赛也拿奖了,也得了很多的三好学生,可是家里所有人都围着棠雪转,没有人关注过她。
家里事事拿她来和棠雪比较,她就活在在棠雪的影子下。
自己取得的成绩家里视而不见,而是盲目地拿棠雪去数落她。慢慢地,她对棠雪心怀妒忌,想方设法去刁难棠雪。
一味盲目地去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得不到家长的关注和爱,从而让孩子产生嫉妒与憎恨。
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写道:“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承认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源于承认的评价。”
那些经常在比较中遭受父母打击,得不到父母肯定和认可的孩子,对自己也充满了怀疑,常常会陷入自我否定中。孩子会认为自己不行,不值得被爱。
而且那些总是被比较的孩子,也习惯性的拿自己和他人做比较,这样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太过在意他人的看法,活不出自我。
更严重的情况是,孩子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会产生仇视心理,从而丧失了向优秀学习的美好品德。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避免盲目的比较甚至打击,而是给予孩子更多正面的评价,这样才能避免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如何避免比较,
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家长的教育对孩子而言就好像孩子成长路上的方向盘,错误的方法注定会使孩子的成长轨迹偏离乃至走向悬崖。
如何避免比较,以正确引导孩子成长尤为重要:
1. 信任和鼓励孩子
《叫我第一名》的主人公布莱德是一位从小患有妥瑞症的人,起初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的怪叫和抽动。
他的父亲总是认为布莱德控制不住他自己,对布莱德失去耐心,甚至在公众场合对孩子大喊大叫,对布莱德和小儿子差别对待。
这让布莱德变得自卑,不敢面对自己的一切。
布莱德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这对常人来说只是个普通的梦想,可是对一名妥瑞症患者来说简直是不可及的梦。
他的母亲一直鼓励布莱德,从来没有表现出一丝对儿子的放弃。
父母都爱着布莱恩,却用着截然不同的方式。父亲只是现实地劝他放弃做老师,不想看到他受伤害。 而母亲却说,我相信你可以,你不能输给它。
终于,在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布莱恩获得了一个小学的任教机会。也在正式任职的第一年,他就获得了最佳新进老师。
布莱德的成功离不开他母亲的帮助,正是因为她的鼓励才使布莱德实现自己的梦想。
信任和鼓励,让孩子懂得认识自己的价值,拥有积极的心态,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保持一颗上进心。家长的鼓励与信任,才是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大的动力。
2. 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梦想,让孩子去做自己
王菲的孩子,窦靖童从小到大的成长一直都备受关注。
虽然她的父母给了她舒适的成长环境,但是窦靖童的经历和个性也一直受到网络上的质疑。
网络上批评她纹身、抽烟甚至是穿衣风格,太多人担心她会成为星二代的负面例子。
王菲却为自己的孩子发声,维护孩子的“叛逆”,对孩子平等尊重。
“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这就是王菲对于窦靖童的要求。
窦靖童两度从高中退学,而后又从伯克利音乐学院退学,她每次征求妈妈的意见时,得到的答复都是“你不后悔就行”。
其实每次窦靖童都为自己的选择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与王菲“放养”式的教育分不开,她让孩子在辨明是非的同时了解了自己的独特性,去完成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有了家长的尊重和理解,孩子身上的一切个性与梦想,都可以在独特的地方发光发亮。
3.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避免不经意的“伤害”
前段时间,孙俪在发现等等身上有时候会不开心,找到专业的教育心理老师研究之后发现原因竟然是——大人们不经意的比较!
孙俪表示:“大人们在说话的过程时,有意无意地就会将孩子进行比较,大人不在意,而孩子却会很委屈,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消极的变化。
家长小小的不经意,对孩子造成的可能是巨大的伤害。
作为家长,要时刻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多考虑孩子的感受。多一些留意,少一些不经意。
别让家长不经意的言语,在潜移默化中摧毁孩子!
父母的“比较式教育”带给孩子更多的是消极的影响,盲目的比较更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心灵创伤。
给孩子多些鼓励与信任,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梦想,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