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纪录片艺术意象论述论文
一、碎片化、消费性特征
相较于传统艺术门类艺术意象的深度与广度,广播影视艺术带给受众的大多是一次性消费的感官刺激。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包括当代社会的市场观念与媚俗心态在内的各种现实逻辑,也都无情地渗透并制约着广播电视艺术意象世界的营构,而且,这种制约和渗透更不免表现出现代消费社会中商业“零售”性的特点而使得当代广播电视艺术的意象世界依然破碎而零乱。③广播电视媒介为受众营造了这样一种看似矛盾的氛围:一方面削平了权威与受众之间的差距,让受众不再迷信以往的权威,但另一方面,媒介又制造着更多世俗崇拜的偶像。媒介恰恰是这种“镜像”式自恋的精神麻醉剂。广播影视艺术的意象特征对传统艺术门类而言,具有解构性和颠覆性,而以历史人文纪录片为代表的一批时代优秀作品则提供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建构范式。
二、文化自觉—历史人文纪录片的艺术意象构成及特征
笔者认为,历史人文纪录片的艺术意象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艺术表达层面,即将较为抽象的理念以影像化的方式呈现。这不是简单地被理解为“形象化政论”,或者“解说词+画面+访谈”的技术拼凑,而是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表现结构),叙事话语和叙事修辞(表层结构),将深层结构所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审美意境、社会核心价值观乃至哲学体系进行影像化的转述和彰显。历史人文纪录片艺术意象的第二个层次是理念诉求层面,即历史唯物主义、审美意境和社会价值观的追求。历史人文纪录片与以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的影视作品最深刻的区别即在于,它们不止于让受众浅层次、娱乐化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是将影像视听感受升华为生命体验和审美意境的自觉追求。从《舌尖》系列等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些作品正试图脱离消费性的视听感官刺激与单纯的趣味迎合,而深入到更为丰富的意境审美阶段,主创者以高度主体性的审美思维主动把握驾驭作品的审美格调和思想品位,力图将个人化的自我情感体验与富有理性思辨的历史反观相勾连,由此,受众不再是媒介的“俘虏”,而开始有了自觉意识。概括起来,这些优秀的历史人文纪录片的艺术意象具有以下特征:
1.建构性特征。后现代语境下的广播影视艺术体现出碎片化、消费性的意象特征,在大众化叙事的影响下,深沉的历史精神被猎奇式的图解所消融,庄严的.英雄主义被嬉笑怒骂、插科打诨所颠覆,充满韵味的艺术内涵被视听奇观所淹没,后现代文化思潮在“解构”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片精神和文化的荒原。但幸运的是,一批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专业创作者,依然通过自己的作品坚守着精神家园,整和起民族精神、历史意识和人类理想。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这种建构所追求的正是“诸如东方文化中的现实情怀,西方文化中的神圣情怀,在人类文化的古典时期通过无数的艺术的经典所展现出来的,某种体现着人类思想、文化、精神的终极灵魂与本质的品格与境界。”④我们在这些作品中似乎能看到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价值所在,能预见到民族优秀传统在未来的发展希望,在对传统味道的品味咀嚼、对传统技艺的追寻和反思、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慨叹中,能让观众带着一份感悟和理性的反思,思考自己在当下的坐标和人生价值,这对于许多年轻观众而言尤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2.深度性特征。历史人文纪录片不是浅尝辄止、流于表面的解构、拼贴,它们不满足于带给观众一次性的视听感官消费,而试图追寻更为隽永的审美意蕴和深刻的生命体悟,体现出了更高的文化旨趣和理念追求。这些历史人文纪录片作品没有停留于自然主义的再现,也没有止于通过对细节的呈现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态,而是通过这些真实的再现,还原深埋在民情世故中的历史情怀,试图通过作品中代代相传的家族技艺或民间绝学,通过主人公几代人绵延不息的家族理想,进而彰显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在当下的珍贵价值。主创者在叙述过程中,注重大背景下的个人命运的变迁和精神图景的演变,通过社会基层小人物的个人视角来展现历史叙述的细密的“针脚”,丰满历史大框架中那些能体现珍贵细节的“骨肉”,这样一来,个人情愫与国家民生乃至世界大同的理念水乳交融,形成了观感体验的“叠加”效果,体现出意象的深度性。
3“.双向”交流性特征。建构式的意象,应既关注到“当下”、又能体现“终极关怀”,并试图将两者勾连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学界曾较为关注过度细节化、个人化的叙事是否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如由于诠释过程中的价值把握偏颇,导致对社会主流价值的消解;由于过度关注细节和个人化体验,转移了受众对时代主题的关注。对于这些问题,一些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主创者已经注意到了,进而在作品的价值表达中也采取了较为积极的修正。关注当下,并不是拘泥于个人化的、琐碎的、边缘化的情感宣泄,而是以一种真诚的“敞开”态度,回望过去,召唤未来;从最质朴、最真实的情感出发,融入民生、国家乃至人类前途的思考;进一步看,“终极关怀”也绝不是遁入宗教或世外桃源的消极避世,而是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主动担当。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发现宏大主题叙事与细节化叙事及个人情感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历史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也绝非对立的关系,通过艺术意象的建构性整合,既体现细微处的人文关怀,又彰显出宏观的时代感和历史脉络,既有关注当下的现实感和批判性,又能体现出展望未来的构建性、创造性。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历史人文纪录片的艺术意象在后现代的传媒语境下,显示出独特的社会文化价值,其所昭示的人文精神、社会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社会的消费性理念格格不入,而这些正是其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作品中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是历经时间考验的宝贵精神财富置于新的历史境况中所进行的创造性的展现和发扬。我们应以兼容和谐、科学辩证的哲学观来统领影视文艺创作。在看到影视媒介带来的民主化、大众化的同时,也应时刻警惕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艺创作的大前提下,也应保持影视艺术独有的艺术独创性。在夯实文化基座的同时,要体现更高远的审美旨趣和美学理念的追求。不满足于生理快感和浅层的心理满足,不止步于自然主义,不妥协于消费文化,而要怀有一份敬畏之心走进历史的深处,迈向广阔的未来。从一个更高的标准来看,上述代表作品尚未完成构建完整的艺术意象体系的历史使命,还有待将来优秀的作品不断进行诠释和完善,我们拭目以待。
2024-11-1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