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

 我来答
感情大使17
2022-08-03 · TA获得超过710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85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41万
展开全部

  导语:家长只要能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就有可能为孩子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将人生的航船驶向理想的彼岸。管教孩子,父母应告诉孩子行为的标准,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不能做。特别在假期,管教孩子是每个父母责无旁贷的事,可是,怎样才能做得好呢?

  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需要被看见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个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在自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你们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拧回去。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控制是最坏的教育

  下面,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儿童的行为习惯:

  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发现胎儿在肚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婴儿觉得把手举起来,然后还可以放进嘴里,他会非常喜悦,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是一项壮举。

  孩子在1岁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会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嘴里去试探。有的家长很紧张,其实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处在全然的觉知当中的,只要他们不被打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只要保证周边的环境安全卫生,就尽量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如果孩子在1岁之后,它还要吃手指,那怎么办?答案还是:不作为,就让他吃。有可能是因为口欲期尚未探索够,有可能是通过吃手指弥补对母乳不够的缺憾。无论什么原因,我们只能深深的允许而不是制止。有的孩子就是比别的孩子行动得晚,那是因为你的孩子有独特的特点,不要把他纠正成流水线产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呵护的,而不是去改变。

  怎样让孩子避免危险?

  只有我们体验过了,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我爸爸对我很好的一点就是爸爸很少用结论吓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时候跟他一起钉钉子,刨木头,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忆。

  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当中,他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了。比如小孩爱玩刀,我们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达到伤害的临界状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种感觉。有过刀子体验的孩子,外出时被绳子缠住,他才会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品去割断绳子,这就是智力发展。而只学习过刀子很危险这个结论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结论,我们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我们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我见过很多00后的小孩,都这么高了,楼梯都不敢下。妈妈时刻处在焦虑当中,孩子觉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觉得危险,孩子从小学会了恐惧和制约。

  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当时我想的是法律说合同的主体是要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平等的人,才能定合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人,怎么跟你定合同呢?怎么跟你定一个交换的条件去执行?这是不合理条约。规则的意义就是维护双方的感受。

  有的妈妈问我,她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我问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她说都很开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孩子如果学到遵守规矩等于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呢?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两个人的感受都被照顾到,这个时候的规则就等于舒服,当没有人监管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遵守规则的。

  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自认为是乖孩子,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要离婚,他说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没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离婚,他其实不是没有感情了,就是因为他被压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

  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

  为什么说要信任,因为大家看一下这个寓言,干旱时节,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园丁B什么也不管,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园丁C学了很多知识,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了。

  父母如何教育好孩子

  一、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

  端正学习态度,即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主动的学习。这是学好功课的前提条件。我们家长看到孩子的班主任在给孩子写评语时,尤其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家长,经常会看到上课不认真听讲、爱做小动作、作业拖拉等语言,凡此种种都说明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我记得从前看过一篇文章,它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在工作的时候工作,在休息的时候休息,在休息中找到乐趣;还有一种人是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它还说我们不应该做我们喜欢做的,我们应该喜欢我们现在做的。所以我觉得并不一定所有人一出生都很幸运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但是我觉得喜欢我们正在做的是可以培养的。我觉得如果一个孩子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那他学起来一定是很不快乐的。但现实是,孩子快乐是学、不快乐也要学,还不如让孩子快乐地学。孩子只有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才会主动地学,也只有主动地学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除了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更重要地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细心的家长会发现:

  1.孩子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学习劲头高。如孩子喜欢的,不用家长强迫,他会主动寻找这方面的相关书籍,百看不厌,有时甚至为此占用了休息时间。而且,孩子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时,他总是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通过兴趣所引起的学习积极性要比依靠意志调动起来的学习积极性强得多。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对课堂学科的学习兴趣。

  2.受到老师或父母的鼓励时学习劲头明显提高。每次得到老师表扬和肯定时,哪怕只是一点言语上的小鼓励,孩子都很兴奋、重视并以此要求自己要保持成绩。因此,我建议家长该表扬孩子的时候不要吝啬,因为表扬有利于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培养他的自信心,是激发孩子向前奋进的一个有效方法,特别在孩子小的时候。当然,有的孩子可能在家长或别人给以鼓励时就干劲十足,得不到这种鼓励时就可能会提不起劲来。怎么办?家长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学习干劲,而不轻易为环境所左右。所以,我们家长应该主动承担让孩子正确对待鼓励的引导、转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因为家长与孩子有更多亲密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应该多与孩子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来让他明白鼓励与批评都是为了他的进步和成长的道理。

  3.取得好的成绩,学习劲头高,成绩不理想时,容易失去信心。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生活上一般很少有挫折和不顺心的事,受挫折教育的机会不多,所以在学习上,能接受成功,成绩好时处于再接再厉的心态,踌躇满志,容易受到鼓舞。但是,一旦某次成绩不好,情绪就会直线下降,信心大失,甚至可能会自暴自弃。因此,我们家长应该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培养他的自我调节能力,戒骄戒躁,多让他接触和了解一些逆境中成长的真实典型榜样,学习他们的顽强精神。努力培养孩子性格中的韧劲,争做一位不轻易言输的孩子,能够在情绪最低潮时奋起。面对挫折,不自甘消沉,而是愈挫愈勇。同时,在具体学习上,注意辅导孩子扎实打好基础,不再看重—时的成败,相信实力,只要基础扎实,勤奋努力,最终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二、家长们要努力争做优秀的“家庭教师”。

  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听家长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这个孩子就交给您了,随便您怎样,我们都支持!面对着家长的“信任”,我往往一脸苦笑。我真想对家长说:孩子最重要的老师不是我,而是家长——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任老师,远比孩子今后的老师们更特殊,对孩子的影响也更深远。家长是要伴着孩子走过整个求学时代,甚至踏入社会,一直为他们答疑解惑。因此,家长能否是一名好的“家庭教师”,对您孩子的未来将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Ren知识无止境
2023-03-23 · 为梦想,为理想,充实自己,充实他人
Ren知识无止境
采纳数:489 获赞数:9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父母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父母有恒心、耐心和爱心。以下是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应该积极地展现自己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让孩子通过模仿和学习来获得正面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教育孩子的重要途径。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建立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关系。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父母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引导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习惯,如勤奋、诚实、自律、尊重他人等。
给予孩子自主和独立的空间
孩子需要自主和独立的空间来发展自我意识和个性。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让孩子能够自主地思考和行动,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以身作则,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通过与孩子一起参与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确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父母应该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和错,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同时,父母应该以积极的方式鼓励孩子,激励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总之,父母教育孩子需要有恒心、耐心和爱心,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沟通渠道,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习惯,给予孩子自主和独立的空间,并以身作则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父母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引导孩子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