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什么?
《史记》打破了或者说违反了当时史书体例的规定,所以鲁迅才说它背《春秋》之义。他认为《史记》记录历史的方式无视了之前的规范,也没有在字句上进行过多的雕琢,这些都是不合时代的。
而在《史记》之后的大多数正史里,因为“官修”的性质,在体例、文辞等诸多方面都要比《史记》更为谨慎,也陷入了另一种统一的规范当中,就没有《史记》这样打破传统史学的震撼力。
也就是说,之前传统史学的规范被《史记》打破了,而《史记》又成为了新的规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优质的作品能打破它。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所以鲁迅才会给出了“史家之绝唱”的评语。并非是认为《史记》是所有史书当中最好的,仅是点明了其特殊性而已。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
在《史记》出现以前,我国古代只有文告汇编、断代编年、地区国别、谱牒世本之类的史书,而《史记》是第一部通史。这部通史,在时间上跨度很长,记载了自远古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直至汉武时期长达三千年的史事。
在内容上包罗万象,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学术、天文、地理乃至医术、占卜等社会生活,所以说它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
在地域上范围广阔,除主要记述汉武时期国家版图中心地区的史事之外,还囊括了周边少数民族和域外国家,视野所及为当时已知“天下”的全部社会生活状况,所以它又同时具有某种世界史的性质。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对这部通史的表述,有着非常明确的划分阶段的特点。依据历史事势的发展,司马迁是将三千年的通史划分为春秋以前、春秋、战国、秦楚之际、汉代五个阶段,并精辟地概述出各阶段的特征,而集中表现司马迁对这些特征认识的是“表”及其序文。
代指春秋以前阶段的是《三代世表》,虽然其序文没有关于该阶段的论述文字,但它强调了中华原始国家构建的产生与延续,以及随后影响深远的极具国体性质变化的政治分封的形成。
其他阶段的特征,如五霸争雄、七国扰攘、号令三禅、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等,分别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四篇序文中做了明确的论述说明。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的说明,显示出司马迁具有极其高明的历史见解。